极片推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236916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9 23:50
本技术提供一种极片推送装置,在实施例中,通过将托板设置在手摇式升降模组上,并托板可穿过机台中基板的开口并沿着收纳组件中容纳空间的深度方向移动,以推动设置在容纳空间内的极片上下移动,便于人工将极片放置在容纳空间内以提高极片的回收效率,以及缩短了人工接触极片的时间以降低了极片的报废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池,具体涉及极片推送装置


技术介绍

1、相关技术中,芯包的表面破损后,人工会把芯包内的正负极片进行分类整理后,将正负极片放置在极片收纳弹夹中,方便重复利用。但是,由于正负极片非常薄,容易发生弯曲变形。在将极片放入弹夹过程中,因为弹夹的深度较深,人工把极片送入弹夹底部时,会双手握住极片的两端,造成极片和极耳发生变形。另外,由于是人工放置极片,且弹夹较深,极片又容易变形和掉粉,因此人工在操作上要小心翼翼,工作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极片推送装置,提高极片的回收效率的同时,降低极片的报废率。

2、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极片推送装置,其包括:

3、机台,所述机台包括一基板,所述基板上开设有一开口;

4、收纳组件,所述收纳组件设置在所述基板上,所述收纳组件内设置有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与所述开口连通,所述容纳空间用于收纳极片;

5、手摇式升降模组,所述手摇式升降模组位于设置在所述基板远离所述收纳组件的一侧,所述手摇式升降模组包括升降组件;以及

6、托板,所述托板设置在所述升降组件靠近所述收纳组件的一端,所述升降组件用于带动所述托板穿过所述开口并沿着所述容纳空间的深度方向移动。

7、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升降组件包括螺杆和螺纹筒,所述螺纹筒螺接于所述螺杆靠近所述收纳组件的一端,所述托板设置在所述螺纹筒靠近所述收纳组件的一端;

8、所述手摇式升降模组包括手柄、连接杆、主动锥齿轮和从动锥齿轮,所述连接杆的延伸方向与所述螺杆的延伸方向相交,所述从动锥齿轮套设在所述螺杆的周侧且设置在所述螺杆远离所述收纳组件的一端,所述主动锥齿轮设置在所述连接杆靠近所述螺杆的一端,所述主动锥齿轮与所述从动锥齿轮啮合连接,所述手柄连接设置在所述连接杆远离所述主动锥齿轮的一端。

9、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螺杆包括螺纹部和连接于所述螺纹部远离所述收纳组件一端的转动连接部,所述机台包括一底座,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定位槽,所述转动连接部用于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定位槽内。

10、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手摇式升降模组还包括外壳,所述外壳设置在所述底座上且罩设所述主动锥齿轮、所述从动锥齿轮和所述连接杆的部分,所述升降组件和所述连接杆贯穿所述外壳,所述手柄和所述托板位于所述外壳之外。

11、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机台还包括支撑件,所述支撑件设置在所述基板和所述底座之间。

12、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收纳组件包括承载板、侧板和端板,所述承载板设置在所述开口的相对侧,一所述侧板对应设置在一所述承载板上,两所述端板对应设置在一所述侧板的相对端且位于两个所述侧板之间,两个所述侧板和四个所述端板界定形成所述容纳空间;

13、所述侧板与所述承载板可移动连接。

14、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承载板上开设有第一镂空口和连通于所述第一镂空口的卡槽,所述第一镂空口沿着所述承载板的短轴方向延伸,所述卡槽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镂空口的宽度,所述卡槽靠近所述基板;

15、所述侧板包括竖部和连接于所述竖部靠近所述承载板一侧的横部,所述横部设置在所述承载板上,所述横部上设置有第一通孔,第一螺纹件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一镂空口且伸入所述卡槽内,第一螺母设置在所述卡槽内且螺接于所述第一螺纹件。

16、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竖部上开设有第二镂空口,所述第二镂空口沿着所述竖部的短轴方向延伸;

17、所述端板包括抵接部和限位部,所述抵接部和所述限位部相交连接,所述抵接部抵接于所述竖部,所述限位部连接于所述抵接部远离所述竖部的竖直中轴线的一侧,所述抵接部开设有第二通孔,第二螺纹件穿过所述第二镂空口和所述第二通孔,第二螺母设置在所述抵接部远离所述竖部的一侧且螺接于所述第二螺纹件。

18、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竖部还开设有第三镂空口,所述第三镂空口沿着所述竖部的长轴方向延伸,所述侧板的端部开设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连通于所述第三镂空口;

19、所述收纳组件还包括稳定板,所述稳定板的一端连接在一所述侧板的端部,所述稳定板的另一端连接在另一所述侧板的端部,所述稳定板包括第四镂空口,所述第四镂空口沿着所述稳定板的长轴方向延伸;

20、一第三螺纹件穿过一所述第四镂空口和一所述侧板的所述第三通孔并伸入所述第三镂空口内,一第三螺母设置在一所述侧板的所述第三镂空口内且螺接于所述一第三螺纹件;另一所述第三螺纹件穿过另一所述第四镂空口和另一所述侧板的所述第三通孔并伸入另一所述第三镂空口内,另一所述第三螺母设置在另一所述侧板的所述第三镂空口内且螺接于另一所述第三螺纹件。

21、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竖部上靠近所述稳定板的一端还设置有避让槽,所述避让槽连通于所述第三通孔,所述稳定板设置在所述避让槽内。

22、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通过将托板设置在手摇式升降模组上,并托板可穿过机台中基板的开口并沿着收纳组件中容纳空间的深度方向移动,以推动设置在容纳空间内的极片上下移动,便于人工将极片放置在容纳空间内以提高极片的回收效率,以及缩短了人工接触极片的时间以降低了极片的报废率。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极片推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片推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组件包括螺杆和螺纹筒,所述螺纹筒螺接于所述螺杆靠近所述收纳组件的一端,所述托板设置在所述螺纹筒靠近所述收纳组件的一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极片推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杆包括螺纹部和连接于所述螺纹部远离所述收纳组件一端的转动连接部,所述机台包括一底座,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定位槽,所述转动连接部用于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定位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极片推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摇式升降模组还包括外壳,所述外壳设置在所述底座上且罩设所述主动锥齿轮、所述从动锥齿轮和所述连接杆的部分,所述升降组件和所述连接杆贯穿所述外壳,所述手柄和所述托板位于所述外壳之外。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极片推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台还包括支撑件,所述支撑件设置在所述基板和所述底座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极片推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纳组件包括承载板、侧板和端板,所述承载板设置在所述开口的相对侧,一所述侧板对应设置在一所述承载板上,两所述端板对应设置在一所述侧板的相对端且位于两个所述侧板之间,两个所述侧板和四个所述端板界定形成所述容纳空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极片推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板上开设有第一镂空口和连通于所述第一镂空口的卡槽,所述第一镂空口沿着所述承载板的短轴方向延伸,所述卡槽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镂空口的宽度,所述卡槽靠近所述基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极片推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竖部上开设有第二镂空口,所述第二镂空口沿着所述竖部的短轴方向延伸;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极片推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竖部还开设有第三镂空口,所述第三镂空口沿着所述竖部的长轴方向延伸,所述侧板的端部开设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连通于所述第三镂空口;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极片推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竖部上靠近所述稳定板的一端还设置有避让槽,所述避让槽连通于所述第三通孔,所述稳定板设置在所述避让槽内。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极片推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片推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组件包括螺杆和螺纹筒,所述螺纹筒螺接于所述螺杆靠近所述收纳组件的一端,所述托板设置在所述螺纹筒靠近所述收纳组件的一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极片推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杆包括螺纹部和连接于所述螺纹部远离所述收纳组件一端的转动连接部,所述机台包括一底座,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定位槽,所述转动连接部用于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定位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极片推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摇式升降模组还包括外壳,所述外壳设置在所述底座上且罩设所述主动锥齿轮、所述从动锥齿轮和所述连接杆的部分,所述升降组件和所述连接杆贯穿所述外壳,所述手柄和所述托板位于所述外壳之外。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极片推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台还包括支撑件,所述支撑件设置在所述基板和所述底座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极片推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纳组件包括承载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冬梅吴志飞桂客宋帅帅陈利权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亿纬动力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