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盖组件以及单体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221640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9 23:41
本技术涉及一种顶盖组件以及单体电池,顶盖组件包括盖板、支架和下塑胶,下塑胶包括塑胶板、至少两个第一凸台和至少两个第一卡扣,塑胶板具有朝向芯包的第一侧面和背离芯包的第二侧面,盖板设置于第二侧面上。至少两个第一凸台沿下塑胶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于第一侧面,至少两个第一卡扣沿下塑胶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于第一侧面。支架相对的两端分别搭接在两个第一凸台上,第一卡扣与支架背离塑胶板的侧面抵接,以使支架被夹紧在第一凸台与第一卡扣之间。利用第一凸台为支架提供足够的支撑面,以及利用下塑胶长度方向两端的第一卡扣对支架进行卡接固定,有利于增加顶盖组件的整体强度,对极耳的固定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池制造,尤其涉及一种顶盖组件以及单体电池


技术介绍

1、锂电池作为储能设备在电动车、通信基站、应急设备等设备上应用广泛。其具有能量密度高、使用寿命长、绿色环保等优点。常见的一种方形的锂电池,其主要包括顶盖组件、芯包和外壳,外壳为一端开口的空腔结构,芯包安装在外壳内,并将顶盖组件安装在外壳的开口端,以使外壳的内部呈密封状态。顶盖组件包括盖板、下塑胶和支架,盖板用于安装极柱,并与外壳焊接固定。下塑胶和支架层叠设置于盖板的下方,下塑胶和支架起到对盖板与芯包之间的绝缘隔离作用,以及起到对极耳的固定作用。因此,下塑胶和支架对锂电池的安全性能有着重要作用。现有技术中,下塑胶和支架之间通过卡扣结构进行扣合装配。例如已公告专利(cn218039626u-电池支架扣合结构及电池)中,下塑胶和支架之间的连接位置位于顶盖组件的中部位置。

2、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不足:支架的端部区域与下塑胶之间的结合强度较低,在极耳的挤压下容易发生变形。极耳的安装位置一般位于支架的端部区域,当支架的端部区域结合强度较低时,容易造成极耳晃动、摩擦损伤等。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顶盖组件以及单体电池,其整体结构强度高,对极耳的固定效果好。

2、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提供的一种顶盖组件,包括:

4、下塑胶,其包括塑胶板、至少两个第一凸台和至少两个第一卡扣,所述塑胶板具有朝向芯包的第一侧面和背离所述芯包的第二侧面,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凸台沿所述下塑胶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一侧面,所述第一凸台的长度沿所述下塑胶的长度方向延伸,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卡扣沿所述下塑胶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一侧面,所述第一卡扣的长度沿所述下塑胶的宽度方向延伸;

5、支架,所述支架相对的两端分别搭接在两个所述第一凸台上,所述第一卡扣与所述支架背离所述塑胶板的侧面抵接,以使所述支架被卡紧在所述第一凸台与所述第一卡扣之间,所述支架与所述塑胶板之间形成用于安装所述芯包的极耳的容纳空间;

6、盖板,其设置于所述第二侧面上。

7、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凸台上设置有第二卡扣,所述支架宽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被夹紧在所述第一凸台与所述第二卡扣之间,或者,

8、所述第一凸台上设置有限位部,所述支架宽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限位部抵接。

9、进一步的,所述下塑胶还包括至少两个第二凸台,至少两个所述第二凸台沿所述下塑胶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一侧面,所述第一卡扣设置于所述第二凸台上,并使所述支架被夹紧在所述第一卡扣与所述第二凸台之间。

10、进一步的,所述卡扣包括连接部和抵接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塑胶板连接,所述抵接部设置于所述连接部背离所述塑胶板的一端,所述抵接部的自由端朝向所述塑胶板的中心延伸,所述支架背离所述塑胶板的侧面与所述抵接部抵接。

11、进一步的,所述抵接部的自由端呈弧面结构。

12、进一步的,所述顶盖组件还包括极柱,所述极柱安装在所述盖板上,所述极柱的一端穿过所述下塑胶并延伸至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支架和/或所述第一凸台上开设有避让缺口,以使所述极耳能够穿过所述避让缺口并与所述极柱连接。

13、进一步的,所述支架朝向所述塑胶板的侧面设置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槽的长度沿所述下塑胶的长度方向延伸,安装所述支架时,其中一个所述第一卡扣与所述导向槽插接并沿所述导向槽的长度方向滑动。

14、进一步的,沿所述下塑胶的长度方向,其中一个所述第一卡扣设置于所述塑胶板的第一端,另一个所述第一卡扣与所述塑胶板的第二端间隔,所述支架贯穿开设有安装孔,以使靠近所述塑胶板的第二端的所述第一卡扣能够穿过所述安装孔并与所述支架背离所述塑胶板的侧面抵接。

15、还提供一种单体电池,包括芯包、外壳和顶盖组件,所述外壳具有一端开口的容纳腔,所述芯包安装在所述容纳腔内,所述顶盖组件封堵于所述外壳的开口端,并使所述顶盖组件中的盖板与所述外壳焊接固定,所述芯包的极耳延伸至所述顶盖组件的容纳空间内,所述极耳与所述盖板上的极柱电性连接。

16、进一步的,所述外壳呈长方体结构,所述外壳的长度尺寸与高度尺寸的比值为6:5-2:1,所述外壳的高度尺寸与厚度尺寸的比值为2:1-25:7。

1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将支架宽度方向的两端搭接在下塑胶中的两个第一凸台上,使得第一凸台为支架提供足够的支撑面,支架长度方向上的各个区域均能够与第一凸台抵接,提升下塑胶对支架的支撑强度,避免支架受到极耳的挤压而产生变形。通过位于下塑胶两端的第一卡扣与支架长度方向的两端进行卡接,支架与下塑胶的连接位置位于支架的端部区域,有利于增加支架端部区域与下塑胶之间的安装强度,使得支架能够对位于顶盖组件两端的极耳进行夹紧,避免极耳在顶盖组件上发生晃动、摩擦损伤。因此,该结构的顶盖组件具有整体强度高,对极耳的固定效果好的特点。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台上设置有第二卡扣,所述支架宽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被夹紧在所述第一凸台与所述第二卡扣之间,或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塑胶还包括至少两个第二凸台,至少两个所述第二凸台沿所述下塑胶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一侧面,所述第一卡扣设置于所述第二凸台上,并使所述支架被夹紧在所述第一卡扣与所述第二凸台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包括连接部和抵接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塑胶板连接,所述抵接部设置于所述连接部背离所述塑胶板的一端,所述抵接部的自由端朝向所述塑胶板的中心延伸,所述支架背离所述塑胶板的侧面与所述抵接部抵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接部的自由端呈弧面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组件还包括极柱,所述极柱安装在所述盖板上,所述极柱的一端穿过所述下塑胶并延伸至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支架和/或所述第一凸台上开设有避让缺口,以使所述极耳能够穿过所述避让缺口并与所述极柱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朝向所述塑胶板的侧面设置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槽的长度沿所述下塑胶的长度方向延伸,安装所述支架时,其中一个所述第一卡扣与所述导向槽插接并沿所述导向槽的长度方向滑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沿所述下塑胶的长度方向,其中一个所述第一卡扣设置于所述塑胶板的第一端,另一个所述第一卡扣与所述塑胶板的第二端间隔,所述支架贯穿开设有安装孔,以使靠近所述塑胶板的第二端的所述第一卡扣能够穿过所述安装孔并与所述支架背离所述塑胶板的侧面抵接。

9.一种单体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芯包、外壳和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顶盖组件,所述外壳具有一端开口的容纳腔,所述芯包安装在所述容纳腔内,所述顶盖组件封堵于所述外壳的开口端,并使所述顶盖组件中的盖板与所述外壳焊接固定,所述芯包的极耳延伸至所述顶盖组件的容纳空间内,所述极耳与所述盖板上的极柱电性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单体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呈长方体结构,所述外壳的长度尺寸与高度尺寸的比值为6:5-2:1,所述外壳的高度尺寸与厚度尺寸的比值为2:1-25:7。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台上设置有第二卡扣,所述支架宽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被夹紧在所述第一凸台与所述第二卡扣之间,或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塑胶还包括至少两个第二凸台,至少两个所述第二凸台沿所述下塑胶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一侧面,所述第一卡扣设置于所述第二凸台上,并使所述支架被夹紧在所述第一卡扣与所述第二凸台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包括连接部和抵接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塑胶板连接,所述抵接部设置于所述连接部背离所述塑胶板的一端,所述抵接部的自由端朝向所述塑胶板的中心延伸,所述支架背离所述塑胶板的侧面与所述抵接部抵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接部的自由端呈弧面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组件还包括极柱,所述极柱安装在所述盖板上,所述极柱的一端穿过所述下塑胶并延伸至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支架和/或所述第一凸台上开设有避让缺口,以使所述极耳能够穿过所述避让缺口并与所述极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红万车丽媛陈雪高雪茹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亿纬动力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