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盖结构及气雾发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626212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15 00: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底盖结构,包括:盖体、胶套以及咪头,盖体内设有容料槽,胶套装设在容料槽内,咪头安装在胶套上。其中,盖体上一体设置有定位柱,且定位柱位于容料槽,盖体开设有主气孔及咪头气孔,主气孔沿第一直线方向贯穿定位柱;胶套上开设有对应定位柱的让位气道,定位柱插接在让位气道,让位气道与定位柱之间具有间隙,胶套上还开设有连通咪头气孔的咪头触发气道,咪头安装在咪头触发气道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气雾发生器。通过将定位柱与盖体一体式结合成型,定位柱限制胶套与盖体的位置,以避免胶套带动咪头晃动影响咪头的检测效果。同时,定位柱与盖体一体成型不仅能简化装配步骤,还能节省制造成本。还能节省制造成本。还能节省制造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底盖结构及气雾发生器


[0001]本技术涉及气雾发生器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底盖结构,还具体涉及一种气雾发生器。

技术介绍

[0002]咪头传感器为气雾发生器的重要部件,咪头常被作为气雾发生器的开关,咪头用以检测气流,在气雾发生器控制板检测到用户有抽吸动作,即气雾发生器产生气流时。咪头传感器将触发信号送至控制电路,驱动电热丝雾化液体。在一现有的气雾发生器中,气雾发生器包括开设有进气孔的底盖,为了保证咪头检测精度,咪头设于靠近进气孔的位置处。为了限位咪头并保证气雾发生器的密封性,在底盖上安装有胶套,咪头通过安装在胶套内以限制咪头的位置;另外,部分胶套凸出于底盖上以使得胶套夹设在底盖与气雾发生器主体之间,通过胶套挤压变形以提高密封性。
[0003]为了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胶套内还装设有一控气钢管,进气孔内进入气雾发生器的空气将穿过控气钢管进入气雾发生器的雾化腔内,控气钢管用于控制吸阻的大小。但是,由于在胶套内设置了控气钢管,将导致在气雾发生器装配过程中增加一道将控气钢管装配到胶套内的装配工序,将提高制造成本。另外,胶套存在有一定的弹性,以便于将咪头嵌合在胶套内,但是在胶套安装在底盖内后,气雾发生器在携带或使用过程中容易产生晃动,咪头由于受惯性及胶套的弹性作用影响将使得咪头晃动,容易导致咪头检测精度不精准,或是运动的时候。气雾发生器在人的手中瞬间从一个位置移动到另一个位置,由于惯性,当外界空气有一部分通过进气孔进入控气钢管,咪头也将被触发,但是此时并未进行抽吸,咪头将输出错误的触发信号而导致控制电路控制气雾发生器出现误操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此,有必要针对制造成本高的问题,提供一种底盖结构及气雾发生器。
[0005]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底盖结构,包括:
[0006]盖体,盖体设有容料槽;
[0007]胶套,胶套装设在容料槽内;以及
[0008]咪头,咪头安装在胶套上;
[0009]其中,盖体上一体设置有定位柱,且定位柱位于容料槽,盖体开设有主气孔及咪头气孔,主气孔沿第一直线方向贯穿定位柱;
[0010]胶套上开设有对应定位柱的让位气道,定位柱插接在让位气道,让位气道和定位柱之间具有间隙,胶套上还开设有连通咪头气孔的咪头触发气道,咪头安装在咪头触发气道内。
[00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胶套包括本体,本体包括呈上下设置的第一嵌件及第二嵌件;
[0012]第一嵌件收容在容料槽内,第二嵌件凸出于盖体,使得第二嵌件位于容料槽的正
上方;
[0013]胶套的装设于一外壳的内部,且第二嵌件的外壁和外壳包括贯穿孔部,贯穿孔部从第一嵌件的底面出发沿第一直线方向朝第二嵌件延伸;
[0014]贯穿孔部内壁上周向开设有嵌设槽,咪头卡接在嵌设槽上。
[00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嵌设槽的轮廓形状与咪头的形状相一致,嵌设槽位于咪头气孔的上方。
[00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嵌件上开设有平衡气孔,咪头触发气道与让位气道之间通过平衡气孔连通。
[00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平衡气孔包括第一气流通道及第二气流通道,第一气流通道设于第一嵌件的底面;
[0018]第二气流通道设于让位气道的内壁,第二气流通道沿第一直线方向贯穿让位气道。
[001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嵌件的外侧周向设有弹性第一密封圈,第一嵌件收容在容料槽时,第一密封圈夹设在第一嵌件与容料槽之间。
[002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嵌件的外侧上周向设有弹性第二密封圈,第二密封圈凸出于盖体的外侧面。
[002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主气孔在盖体的底面上形成进风口,且主气孔在定位柱的顶面上形成出风口,出风口的截面面积小于进风口的截面面积。
[0022]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气雾发生器,包括:如上述实施例中的底盖结构。
[0023]上述实施例中的底盖结构及气雾发生器,通过将内部设有主气孔的定位柱一体式结合在盖体上,在将胶套安装在盖体上的同时,胶套能够嵌套在定位柱上,该定位柱内部作为气流传输通道的同时还能够对胶套起到限位作用,以避免胶套带动咪头晃动影响咪头的检测效果。另外,定位柱与盖体一体成型不仅能够简化装配步骤,由于节省了定位柱与盖体之间所需的连接部件还能够缩减物料,节约制造的成本。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气雾发生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5]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气雾发生器的剖视图;
[0026]图3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7]图4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底盖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8]图5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底盖结构的气体流动示意图;
[0029]图6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盖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0]图7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盖体的剖视图;
[0031]图8为图7中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32]图9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胶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3]图10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胶套的剖视图。
[0034]附图标记:
[0035]100、柱体;
[0036]11、外壳;
[0037]12、盖体;
[0038]121、定位柱;122、主气孔;123、咪头气孔;124、容料槽;125、卡接模块;
[0039]1221、进气段;1222、过渡段;1223、出气段;
[0040]13、胶套;
[0041]131、本体;132、让位气道;133、咪头触发气道;134、平衡气孔;135、第一密封圈;136、第二密封圈;
[0042]1311、第一嵌件;1312、第二嵌件;
[0043]1331、贯穿孔部;1332、嵌设槽;
[0044]1341、第一气流通道;1342、第二气流通道;
[0045]14、咪头。
具体实施方式
[0046]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47]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底盖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盖体(12),所述盖体(12)设有容料槽(124);胶套(13),所述胶套(13)装设在所述容料槽(124)内;以及咪头(14),所述咪头(14)安装在所述胶套(13)上;其中,所述盖体(12)上一体设置有定位柱(121),且所述定位柱(121)位于所述容料槽(124),所述盖体(12)开设有主气孔(122)及咪头气孔(123),所述主气孔(122)沿第一直线方向贯穿所述定位柱(121);所述胶套(13)上开设有对应所述定位柱(121)的让位气道(132),所述定位柱(121)插接在所述让位气道(132),所述让位气道(132)和所述定位柱(121)之间具有间隙,所述胶套(13)上还开设有连通所述咪头气孔(123)的咪头触发气道(133),所述咪头(14)安装在所述咪头触发气道(133)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胶套(13)包括本体(131),所述本体(131)包括呈上下设置的第一嵌件(1311)及第二嵌件(1312);所述第一嵌件(1311)收容在所述容料槽(124)内,所述第二嵌件(1312)凸出于所述盖体(12),使得所述第二嵌件(1312)位于所述容料槽(124)的正上方;所述胶套(13)的装设于一外壳(11)的内部,且所述第二嵌件(1312)的外壁和外壳(11)的内壁紧密接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底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咪头触发气道(133)包括贯穿孔部(1331),所述贯穿孔部(1331)从所述第一嵌件(1311)的底面出发沿所述第一直线方向朝所述第二嵌件(1312)延伸;所述贯穿孔部(1331)内壁上周向开设有嵌设槽(1332),所述咪头(14) 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家太周胜文郭永录谭红亮孙鹏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赛尔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