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沾油污物的去油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62092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15 00: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沾油污物的去油装置,涉及使用与液体接触的清洁方法进行一般污垢的防除技术领域,其包括去油箱和机架,所述去油箱设置在机架的顶部,所述去油箱的两侧靠近顶部处均固定插接有进料管,所述去油箱的底部开设置有卸料口,所述卸料口的内腔设置有卸料板,所述卸料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卸料液压缸,所述卸料板顶部设置有隔水槽,所述隔水槽内腔设置有去油槽,所述去油槽的底部开有若干与隔水槽连通的沥水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沾油污物由进料管投入去油箱,并经导料板落入去油槽,水泵将储液箱内的去油剂泵入去油箱,使之与沾油污物在导料板、去油槽内接触,将沾油污物表面的油质清理,其使用方便、去油效果好。好。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沾油污物的去油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污物处理
,具体为一种沾油污物的去油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我们知道,在油田生产和生活中,工人在机械润滑、产品渗漏修复等作业中常常产生大量沾油污物,如油棉纱、油手套和废油熟料袋等。因沾油污物通常含有各种有毒化学物质和有害杂质,直接丢弃会对环境造成较大危害,这就需要在丢弃前对沾油污物预先处理,尤其是要对污物表面残留的油质进行有效清除。
[0003]在申请号为201721308645.7的中国技术专利中,公开了“一种制动器零部件振动去油渍装置”,其包括底座、下端固定在底座上的筒体、固定连接在筒体内侧壁上的第一筛板、设置在底座上的电机、与电机连接且位于筒体中心轴处的转轴、固定连接在转轴上且位于第一筛板上方的刮板、设置在筒体下部的收集漏斗、连接在收集漏斗底部的管道以及与管道连接的油渍收集室,转轴与第一筛板转动连接。其是通过刮板刮动第一筛板上方的零部件在筒体内运动,并配合电机产生的振动使第一筛板上方的零部件发生振动力来实现零部件油渍的清理,且对清理出来的油渍进行收集,避免污染环境。
[0004]在申请号为202220022563.0的中国技术专利中,公开了“一种防水工程用的去油去污设备”,其包括车板,在车板上表面一侧固定有储液箱,且车板上表面靠近储液箱处固定有泵体,车板下表面靠近泵体一侧设有集液管,且集液管底端连接有多个喷头,车板下表面中部设有升降结构。其是首先通过泵体将储液箱中的小苏打混合液抽出,并由喷头喷洒在防水卷料表面,接着通过刷洗结构对喷洒的部位进行刷洗,然后由吸尘器和抽吸结构将水渍和污物抽吸走,最后通过擦拭结构将防水卷材表面擦干,实现油污的快速清理。
[0005]在申请号为202010818241.2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中,公开了“一种用于废弃物去油的环保装置”,其包括处理箱,该处理箱的底部内壁固定连接有支撑座。其通过设置有的高压气泵、高压气嘴、锥形固定板和限流板,在进行废弃物去油时,通过高压气泵和高压气嘴将液体混合物吹起,因液体和油的密度不同,其下降的速度也不同,形成分离层,同时,锥形固定板上的限流板对处于上层的油起到限位阻挡的效果,使得油和液体分成更加明显。
[0006]以上公开技术的技术方案均为针对特定的去油物品,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和产生的有益效果均与本技术不相同,或者
或者应用场合不同,针对本技术更多的技术特征和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以及有益效果,以上公开技术文件均不存在技术启示。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沾油污物的去油装置。
[000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沾油污物的去油装置,其包括去油箱和机架,所述去油箱设置在机架的顶部,所述去油箱的两侧靠近顶部处均固定插
接有进料管,所述去油箱的底部开设置有卸料口,所述卸料口的内腔设置有卸料板,所述卸料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卸料液压缸,所述卸料板顶部设置有隔水槽,所述隔水槽内腔设置有去油槽,所述去油槽的底部开有若干与隔水槽连通的沥水孔,所述去油槽的外侧边缘固定连接有槽沿,所述隔水槽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侧板,所述侧板固定连接在去油箱的内腔底部,所述去油箱前端面安装有观察窗,所述去油箱的内腔左右两侧靠近顶部处均固定连接有导料板,其顶部为倾斜端面,所述导料板位于进料管末端管口的下方,所述去油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架,所述支架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储液箱,所述储液箱的两侧均设置有水泵,所述水泵安装在支架上,其两侧分别安装有导水管,其中一个所述导水管的一端管口贯穿储液箱的侧壁并与其内腔互为连通,另一个所述导水管的一端管口贯穿支架和去油箱的顶部,并延伸至去油箱内,其末端管口安装有喷头。
[0009]优选的,所述去油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搅拌气缸,所述搅拌气缸输出轴底端固定连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底部安装有搅拌架,所述搅拌架内安装有搅拌电机,所述搅拌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搅拌轴,所述搅拌轴的轴身安装有若干片搅拌叶。
[0010]优选的,所述隔水槽的底部两侧均固定连接有T型块,所述卸料板的顶部表面开设有与T型块相配合的T型槽,所述T型块贴合在T型槽内。
[0011]优选的,所述卸料液压缸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两侧分别与机架固定连接。
[0012]优选的,所述侧板远离隔水槽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加热箱,所述加热箱的内腔顶部和底部均安装有电热座,所述电热座之间电性连接有电热丝,所述加热箱内设置有若干根导热棒,所述侧板上开设有若干通孔,所述导热棒的一端位于加热箱内,其另一端贯穿通孔并固定连接有导热片,所述导热片安装在侧板的内壁表面。
[0013]优选的,所述去油箱前端面安装有观察窗,所述观察窗上覆盖透明材料。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5]1、本技术通过储液箱、支架、水泵、导水管、喷头各个构件之间的相互配合可将清水喷洒至含油污物的表面,当清水与污物接触时,可有效洗去粘附在污物表面的油渍,从而到达去油的效果;
[0016]2、本技术通过卸料液压缸、观察窗、搅拌气缸、安装板、搅拌电机、搅拌架、搅拌轴、搅拌叶各个构件之间的相互配合可对污物进行搅拌,以便使得污物与水充分接触并混合,从而可有效提高污物的冲洗效果和效率
[0017]3、本技术通过侧板、加热箱、电热座、电热丝、导热片、通孔、导热棒各个构件之间的相互配合可对去油槽内的污物进行加热,污物受热后,其表面残留的油渍可随着水分一起蒸发,从而可提高污物的去油处理效果。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结构立体示意图;
[0019]图2是图1的主视全剖示意图;
[0020]图3是图2中有关加热箱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1]图中标号:1、去油箱;2、机架;3、进料管;4、卸料口;5、卸料板;6、隔水槽;7、去油槽;8、T型块;9、T型槽;10、槽沿;11、沥水孔;12、导料板;13、储液箱;14、支架;15、水泵;16、
导水管;17、喷头;18、固定板;19、卸料液压缸;20、观察窗;21、搅拌气缸;22、安装板;23、搅拌电机;24、搅拌架;25、搅拌轴;26、搅拌叶;27、侧板;28、加热箱;29、电热座;30、电热丝;31、导热片;32、通孔;33、导热棒。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实施例1
[0024]一种沾油污物的去油装置,其包括去油箱1和机架2。如图1、图2所示,在本技术中,去油箱1设置为方形结构,其固定在机架2的顶部。
[0025]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沾油污物的去油装置,其包括去油箱(1)和机架(2),所述去油箱(1)设置在机架(2)的顶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去油箱(1)的两侧靠近顶部处均固定插接有进料管(3),所述去油箱(1)的底部开设置有卸料口(4),所述卸料口(4)的内腔设置有卸料板(5),所述卸料板(5)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卸料液压缸(19),所述卸料板(5)顶部设置有隔水槽(6),所述隔水槽(6)内腔设置有去油槽(7),所述去油槽(7)的底部开有若干与隔水槽(6)连通的沥水孔(11),所述去油槽(7)的外侧边缘固定连接有槽沿(10),所述隔水槽(6)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侧板(27),所述侧板(27)固定连接在去油箱(1)的内腔底部,所述去油箱(1)前端面安装有观察窗(20),所述去油箱(1)的内腔左右两侧靠近顶部处均固定连接有导料板(12),其顶部为倾斜端面,所述导料板(12)位于进料管(3)末端管口的下方,所述去油箱(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架(14),所述支架(1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储液箱(13),所述储液箱(13)的两侧均设置有水泵(15),所述水泵(15)安装在支架(14)上,其两侧分别安装有导水管(16),其中一个所述导水管(16)的一端管口贯穿储液箱(13)的侧壁并与其内腔互为连通,另一个所述导水管(16)的一端管口贯穿支架(14)和去油箱(1)的顶部,并延伸至去油箱(1)内,其末端管口安装有喷头(1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沾油污物的去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去油箱(1)的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军霍培军徐宏国彭一珂蒋瑜路宝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