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吸能低反力减震性能橡胶护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608712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4 18:35
本申请提供了高吸能低反力减震性能橡胶护舷,包括船舱,船舱外部上端两侧设置有两组下侧舷板,下侧舷板外部下方设置有上侧舷板,实现对于船舱两侧边位置的防护,船舱下方底部设置有尾舷板,船舱外侧设置有侧固定板,侧固定板中部设置有螺纹孔。本发明专利技术支通过撑架下端在第一缓冲柱中部设置有压缩弹簧,进一步提升对于顶舷板外侧碰撞进行吸能,并且通过第一缓冲柱的竖直方向移动来保证受力稳定性,通过支撑块两侧对称的结构,将倾斜的受力进行分解,再通过弧形板的弧形结构可以更好地分别为两组垂直方向的受力,其中沿着第一缓冲柱方向的受力通过第一缓冲柱的伸缩进行吸能,垂直于第一缓冲柱的方向受力进行彼此吸收。一缓冲柱的方向受力进行彼此吸收。一缓冲柱的方向受力进行彼此吸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吸能低反力减震性能橡胶护舷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护舷领域,特别涉及高吸能低反力减震性能橡胶护舷。

技术介绍

[0002]护舷又称船的护木,是码头或船舶边缘使用的一种弹性缓冲装置,有木制的、橡胶的。主要用以减缓船舶与码头或船舶之间在靠岸或系泊过程中的冲击力,减小或消除对船舶、码头的损坏。
[0003]本申请专利技术人在使用护舷在的过程中,发现上述技术至少存在如下技术问题:
[0004]护舷板在发生碰撞时,会将护舷产生的震动传递到船体,会对船体造成损伤,并且会使船体乘坐人员造成晕眩感,引起乘坐的不适,为此,我们提出高吸能低反力减震性能橡胶护舷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高吸能低反力减震性能橡胶护舷,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0007]高吸能低反力减震性能橡胶护舷,包括:
[0008]船舱,所述船舱为不锈钢船体结构,所述船舱外部上端两侧设置有两组下侧舷板,所述下侧舷板外部下方设置有上侧舷板,实现对于船舱两侧边位置的防护,所述船舱下方底部设置有尾舷板,
[0009]所述船舱外侧设置有侧固定板,所述侧固定板中部设置有螺纹孔,通过固定螺栓穿过上侧舷板、尾舷板和下侧舷板来固定在侧固定板外侧,所述船舱上端设置有顶舷板。
[0010]优选的,所述上侧舷板、尾舷板、下侧舷板材料相同,采用的橡胶的缓冲垫圈,来对船体外侧进行防护,提升对于结构的防护。r/>[0011]优选的,所述顶舷板包括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船舱外侧,所述固定块上端设置有三组第一缓冲柱,所述第一缓冲柱上端外侧而设置有弧形板,所述弧形板为弧形的支架,弧形的结构设计可以更好地对停靠位置对应的位置配合,提升停靠的便捷性。
[0012]优选的,所述弧形板上端外侧设置有若干组缓冲块,所述缓冲块上端滑动安装有第二缓冲柱,所述第二缓冲柱外侧固定安装有支撑块。
[0013]优选的,所述第二缓冲柱外侧设置有弹簧,通过弹簧来将支撑块的碰撞弹簧来进行一定的缓冲,所述支撑块采用橡胶材料,来将接触的位置进行缓冲,提升对于碰撞的初步吸能,其中多组支撑块彼此独立可以将多组支撑块沿着第二缓冲柱的方向进行伸缩,进行二次吸能,并且通过分体的设计可以更好地适应不规整的停靠位置的要求。
[0014]优选的,所述第一缓冲柱为圆筒的中空结构,所述第一缓冲柱中部滑动安装安装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与弧形板固定安装,所述支撑架下端在第一缓冲柱中部设置有压缩
弹簧。
[0015]优选的,所述支撑块两侧对称的结构,将倾斜的受力进行分解,再通过弧形板的弧形结构可以更好地分别为两组垂直方向的受力,其中沿着第一缓冲柱方向的受力通过第一缓冲柱的伸缩进行吸能,垂直于第一缓冲柱的方向受力进行彼此吸收,实现对于支撑块外侧碰撞受力的高吸能低反力减震效果,减少边缘碰撞对于船体产生的晕眩感。
[0016]优选的,所述船舱上方外侧边缘设置有外固定块,所述外固定块为不锈钢扶手,便于船舱内部的船员在行驶过程中进行握持固定。
[0017]优选的,所述船舱中部设置有若干组乘坐舱,所述乘坐舱为若干组方型凹槽结构块。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9]1、通过上侧舷板、尾舷板和下侧舷板来组合对船舱外侧进行防护,其中上侧舷板、尾舷板、下侧舷板材料相同,采用的橡胶的缓冲垫圈,来对船体外侧进行防护,提升对于结构的防护。
[0020]2、弧形的结构设计可以更好地对停靠位置对应的位置配合,提升停靠的便捷性,第二缓冲柱外侧设置有弹簧,通过弹簧来将支撑块的碰撞弹簧来进行一定的缓冲,所述支撑块采用橡胶材料,来将接触的位置进行缓冲,提升对于碰撞的初步吸能,其中多组支撑块彼此独立可以将多组支撑块沿着第二缓冲柱的方向进行伸缩,进行二次吸能,并且通过分体的设计可以更好地适应不规整的停靠位置的要求。
[0021]3、支撑架下端在第一缓冲柱中部设置有压缩弹簧,通过压缩弹簧来将支撑架竖直方向的受力进行收缩吸能,进一步提升对于顶舷板外侧碰撞进行吸能,并且通过第一缓冲柱的竖直方向移动来保证受力稳定性,通过支撑块两侧对称的结构,将倾斜的受力进行分解,再通过弧形板的弧形结构可以更好地分别为两组垂直方向的受力,其中沿着第一缓冲柱方向的受力通过第一缓冲柱的伸缩进行吸能,垂直于第一缓冲柱的方向受力进行彼此吸收,实现对于支撑块外侧碰撞受力的高吸能低反力减震效果,减少边缘碰撞对于船体产生的晕眩感。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专利技术高吸能低反力减震性能橡胶护舷的俯视结构图;
[0023]图2为本专利技术高吸能低反力减震性能橡胶护舷的侧视结构图;
[0024]图3为本专利技术高吸能低反力减震性能橡胶护舷中顶舷板的局部放大图;
[0025]图4为本专利技术高吸能低反力减震性能橡胶护舷中第一缓冲柱的侧剖结构图。
[0026]图中:1、船舱;2、乘坐舱;3、外固定块;4、上侧舷板;5、尾舷板;6、下侧舷板;7、侧固定板;8、顶舷板;81、固定块;82、第一缓冲柱;83、弧形板;84、第二缓冲柱;85、支撑块;86、缓冲块;87、支撑架;88、压缩弹簧;9、固定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8]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

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0029]实施例1
[0030]参照图1

2所示,高吸能低反力减震性能橡胶护舷,包括:
[0031]船舱1,所述船舱1为不锈钢船体结构,其中船舱1上方外侧边缘设置有外固定块3,所述外固定块3为不锈钢扶手,便于船舱1内部的船员在行驶过程中进行握持固定,所述船舱1中部设置有若干组乘坐舱2,所述乘坐舱2为若干组方型凹槽结构块,所述船舱1外部上端两侧设置有两组下侧舷板6,所述下侧舷板6外部下方设置有上侧舷板4,实现对于船舱1两侧边位置的防护,所述船舱1下方底部设置有尾舷板5,通过上侧舷板4、尾舷板5和下侧舷板6来组合对船舱1外侧进行防护,其中上侧舷板4、尾舷板5、下侧舷板6材料相同,采用的橡胶的缓冲垫圈,来对船体外侧进行防护,提升对于结构的防护,
[0032]所述船舱1外侧设置有侧固定板7,所述侧固定板7中部设置有螺纹孔,通过固定螺栓9穿过上侧舷板4、尾舷板5和下侧舷板6来固定在侧固定板7外侧。
[0033]实施例2
[0034]参照图1

2所示,高吸能低反力减震性能橡胶护舷,包括:
[0035]船舱1,所述船舱1为不锈钢船体结构,其中船舱1上方外侧边缘设置有外固定块3,所述外固定块3为不锈钢扶手,便于船舱1内部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高吸能低反力减震性能橡胶护舷,其特征在于,包括:船舱(1),所述船舱(1)为不锈钢船体结构,所述船舱(1)外部上端两侧设置有两组下侧舷板(6),所述下侧舷板(6)外部下方设置有上侧舷板(4),实现对于船舱(1)两侧边位置的防护,所述船舱(1)下方底部设置有尾舷板(5),所述船舱(1)外侧设置有侧固定板(7),所述侧固定板(7)中部设置有螺纹孔,通过固定螺栓(9)穿过上侧舷板(4)、尾舷板(5)和下侧舷板(6)来固定在侧固定板(7)外侧,所述船舱(1)上端设置有顶舷板(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吸能低反力减震性能橡胶护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侧舷板(4)、尾舷板(5)、下侧舷板(6)材料相同,采用的橡胶的缓冲垫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吸能低反力减震性能橡胶护舷,其特征在于:所述顶舷板(8)包括有固定块(81),所述固定块(81)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船舱(1)外侧,所述固定块(81)上端设置有三组第一缓冲柱(82),所述第一缓冲柱(82)上端外侧而设置有弧形板(83),所述弧形板(83)为弧形的支架,弧形的结构设计更好地对停靠位置对应的位置配合。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吸能低反力减震性能橡胶护舷,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板(83)上端外侧设置有若干组缓冲块(86),所述缓冲块(86)上端滑动安装有第二缓冲柱(84),所述第二缓冲柱(84)外侧固定安装有支撑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盖扬
申请(专利权)人:中海橡青岛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