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线镀轮的优化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59715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4 18: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线镀轮的优化结构,包括圆环状结构的线镀轮本体,线镀轮本体内侧的中间位置区域设置有内宽外窄的第一梯形槽,线镀轮本体外侧的底部设置有第一矩形缺口,线镀轮本体外侧的顶部设置有第二矩形缺口,线镀轮本体外侧的中间位置区域设置有内窄外宽的第二梯形槽,在第一梯形槽中间靠上的位置处设置有内宽外窄的若干梯形槽,若干梯形槽沿着第一梯形槽的周向均匀分布,在第二梯形槽中间靠上的位置处设置有矩形阶梯组合槽,在矩形阶梯组合槽内通过T型刀加工出T型通槽,若干梯形槽与矩形阶梯组合槽之间通过T型通槽的过渡而相连通。该线镀轮的优化结构,节省加工时间,提高生产效率,满足不同产品对电镀区域膜厚的要求。求。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线镀轮的优化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表面处理治具的
,尤其一种线镀轮的优化结构。

技术介绍

[0002]见图1和图2,传统线镀轮的背面采用的是“留筋修尖”的加工形式。具体地,电镀产品需要周圈电镀,即周圈膜厚要达到一致,但是为了保证线镀轮的整体性,线镀轮内径会有分布均匀的连接筋,而这些连接筋的位置会对电镀液遮挡,影响电镀液的交换,使刚好在连接筋位置区域电镀膜厚偏低,这个是一直存在的问题。传统的线镀轮,为了拉低连接筋对膜厚的影响,会采取在连接筋上表面倒角的方式来加工(即修尖留筋),这个加工形式只能用铣刀从线镀轮表面下刀进行倒角,铣刀的尺寸跟电镀轮喷孔的尺寸息息相关,往往电镀区域很小,所以只能选用更小的铣刀进行加工,铣刀要穿过线镀轮喷孔,刃长较长,速度要放慢,且很容易断刀,而修尖后膜厚差异有稍微改变,但是差异还是很明显的存在。
[0003]传统线镀轮的缺点如下:(1)采用小刀修尖的工艺,修尖比较浪费时间,刀具较小,容易断刀;(2)线镀轮筋部药水交换不好,影响电镀效率,并且筋部被遮区域的膜厚和没遮区域的膜厚相差较大。为了节省线镀轮的加工时间,提高线镀轮的生产效率,满足不同产品对电镀区域膜厚的要求,需要对传统线镀轮的背面倒角设计做一些更改。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0005]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线镀轮的优化结构,节省加工时间,提高生产效率,满足不同产品对电镀区域膜厚的要求。
[0006]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线镀轮的优化结构,包括圆环状结构的线镀轮本体,所述线镀轮本体内侧的中间位置区域设置有内宽外窄的第一梯形槽,线镀轮本体外侧的底部设置有第一矩形缺口,线镀轮本体外侧的顶部设置有第二矩形缺口,线镀轮本体外侧的中间位置区域设置有内窄外宽的第二梯形槽,在所述第一梯形槽中间靠上的位置处设置有内宽外窄的若干梯形槽,若干梯形槽沿着第一梯形槽的周向均匀分布,在所述第二梯形槽中间靠上的位置处设置有矩形阶梯组合槽,在所述矩形阶梯组合槽内通过T型刀加工出T型通槽,所述若干梯形槽与所述矩形阶梯组合槽之间通过T型通槽的过渡而相连通。
[000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线镀轮的背面采用镂空的加工形式,使用T型刀加工,大大节省了加工时间,避免使用小刀修尖的工艺;同时,正是由于线镀轮的背面采用镂空设计,因此不会影响药水的交换,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更能满足客户对膜厚的要求。
[0008]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梯形槽为环绕线镀轮本体内侧周向的环状槽,所述第二梯形槽为环绕线镀轮本体外侧周向的环状槽,所述矩形阶梯组合槽为环绕线镀轮本体周向的环状槽,所述T型通槽为环绕线镀轮本体周向的环状槽。
[0009]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沿着线镀轮本体的径向竖直切剖,所述第一梯形槽的剖面为等腰梯形,所述第二梯形槽的剖面也为等腰梯形。
[0010]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所述若干梯形槽之间相互连通。
[0011]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所述矩形阶梯组合槽包括从外往内依次加工成型的第一矩形通槽、第二矩形通槽和第三矩形通槽;所述第二矩形通槽的深度大于所述第三矩形通槽的深度,所述第三矩形通槽的深度大于所述第一矩形通槽的深度;所述第一矩形通槽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矩形通槽的宽度,所述第二矩形通槽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三矩形通槽的宽度;所述第一矩形通槽的顶壁与所述第二矩形通槽的顶壁位于同一平面上;所述第二矩形通槽的底壁与所述第三矩形通槽的底壁位于同一平面上;所述T型通槽的竖直部将第三矩形通槽的内壁分割成两个内壁,两个内壁分别为下内壁和上内壁;在所述下内壁的周向上均匀设置有相同规格的若干下矩形块,在所述上内壁的周向上均匀设置有相同规格的若干上矩形块,所述下矩形块的宽度尺寸大于所述上矩形块的宽度尺寸,所述下矩形块的长度尺寸与所述上矩形块的长度尺寸相同,且下矩形块的长度尺寸与所述第三矩形通槽的深度尺寸相同;所述下矩形块与第三矩形通槽的底部之间形成有第一硅胶限位槽,所述上矩形块与第三矩形通槽顶部之间形成有第二硅胶限位槽,所述下矩形块的外侧面为用于支撑硅胶台阶的第一硅胶台阶支撑面,所述上矩形块的外侧面为用于支撑硅胶台阶的第二硅胶台阶支撑面。
[0012]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所述矩形阶梯组合槽包括从外往内依次加工成型的第四矩形通槽、第五矩形通槽以及用于限制硅胶位置的第六矩形通槽,所述第六矩形通槽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六矩形通槽对称设置在第五矩形通槽的内侧两端,所述第四矩形通槽的深度大于第五矩形通槽的深度,第五矩形通槽的深度大于第六矩形通槽的深度,第四矩形通槽的宽度大于第五矩形通槽的宽度,第五矩形通槽的宽度大于第六矩形通槽的宽度;位于上方的第六矩形通槽的顶壁与第五矩形通槽的顶壁位于同一平面上,位于下方的第六矩形通槽的底壁与第五矩形通槽的底壁位于同一平面上;第六矩形通槽的外侧面为用于支撑硅胶台阶的第三硅胶台阶支撑面。
[0013]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在所述线镀轮本体侧壁的第一周向上均匀开设有若干第一定位孔,在所述线镀轮本体侧壁的第二周向上均匀开设有若干第二定位孔,且第二定位孔位于第一定位孔的下方,所述第一定位孔内均插设有与电镀产品上的定位孔相配合的第一陶瓷定位针,第二定位孔内均插设有与电镀产品上的定位孔相配合的第二陶瓷定位针,线镀轮本体在转动的同时带动电镀产品同步转动。
[0014]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所述若干第一定位孔和所述若干第二定位孔均位于第二梯形槽的内壁的区域范围内,且若干第一定位孔靠近第二梯形槽内壁的上边缘,若干第二定位孔靠近第二梯形槽内壁的下边缘。
[0015]本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技术而了解。本技术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0016]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
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8]图1是传统线镀轮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图1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0]图3是本技术线镀轮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0021]图4是图3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2]图5是图4的侧视图;
[0023]图6是图4的正视图;
[0024]图7是图4的后视图;
[0025]图8是本技术线镀轮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0026]图9是图8的正视图;
[0027]图10是图8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线镀轮的优化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圆环状结构的线镀轮本体(1),所述线镀轮本体(1)内侧的中间位置区域设置有内宽外窄的第一梯形槽(2),线镀轮本体(1)外侧的底部设置有第一矩形缺口(3),线镀轮本体(1)外侧的顶部设置有第二矩形缺口(4),线镀轮本体(1)外侧的中间位置区域设置有内窄外宽的第二梯形槽(5),在所述第一梯形槽(2)中间靠上的位置处设置有内宽外窄的若干梯形槽(8),若干梯形槽(8)沿着第一梯形槽(2)的周向均匀分布,在所述第二梯形槽(5)中间靠上的位置处设置有矩形阶梯组合槽(6),在所述矩形阶梯组合槽(6)内通过T型刀加工出T型通槽(7),所述若干梯形槽(8)与所述矩形阶梯组合槽(6)之间通过T型通槽(7)的过渡而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线镀轮的优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梯形槽(2)为环绕线镀轮本体(1)内侧周向的环状槽,所述第二梯形槽(5)为环绕线镀轮本体(1)外侧周向的环状槽,所述矩形阶梯组合槽(6)为环绕线镀轮本体(1)周向的环状槽,所述T型通槽(7)为环绕线镀轮本体(1)周向的环状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线镀轮的优化结构,其特征在于:沿着线镀轮本体(1)的径向竖直切剖,所述第一梯形槽(2)的剖面为等腰梯形,所述第二梯形槽(5)的剖面也为等腰梯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线镀轮的优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梯形槽(8)之间相互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线镀轮的优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阶梯组合槽(6)包括从外往内依次加工成型的第一矩形通槽(11)、第二矩形通槽(12)和第三矩形通槽(13);所述第二矩形通槽(12)的深度大于所述第三矩形通槽(13)的深度,所述第三矩形通槽(13)的深度大于所述第一矩形通槽(11)的深度;所述第一矩形通槽(11)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矩形通槽(12)的宽度,所述第二矩形通槽(12)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三矩形通槽(13)的宽度;所述第一矩形通槽(11)的顶壁与所述第二矩形通槽(12)的顶壁位于同一平面上;所述第二矩形通槽(12)的底壁与所述第三矩形通槽(13)的底壁位于同一平面上;所述T型通槽(7)的竖直部将第三矩形通槽(13)的内壁分割成两个内壁,两个内壁分别为下内壁和上内壁;在所述下内壁的周向上均匀设置有相同规格的若干下矩形块(14),在所述上内壁的周向上均匀设置有相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玲玲樊佩佩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宏得达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