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力电池复合铜箔集流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59497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4 18: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动力电池复合铜箔集流体,涉及集流体技术领域,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复合铜箔表面穿刺性能和整体延伸性能较差,工艺繁琐生产效率较低,复合铜箔集流体表面容易氧化形成氧化铜降低了导电效率的问题。所述聚合物层的上方设置有第一铜金属层,且第一铜金属层与聚合物层贴合,所述第一铜金属层的上方设置有第一复合层,且第一复合层与第一铜金属层贴合,所述聚合物层的下方设置有第二铜金属层,且第二铜金属层与聚合物层贴合,所述第二铜金属层的下方设置有第二复合层,且第二复合层与第二铜金属层贴合。二复合层与第二铜金属层贴合。二复合层与第二铜金属层贴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动力电池复合铜箔集流体


[0001]本技术涉及集流体
,具体为一种动力电池复合铜箔集流体。

技术介绍

[0002]集流体,顾名思义就是指汇集电流的结构或零件,在锂离子电池上主要指的是金属箔,如铜箔、铝箔,复合集流体是一种动力电池集流体材料,具有类似三明治的夹层结构,中间层是以高分子绝缘树脂PET/PP等材料的导电塑料薄膜,厚度约4.5

6μm,导电薄膜的两侧采用磁控溅射/真空蒸镀的方式,分别制作一层厚度较薄的金属铝/铜,然后通过水电镀的方式将金属层加厚,制成复合集流体;
[0003]例如申请公开号为CN114497569A,一种锂离子电池用高分子集流体及其制备方法,包括热塑性树脂纤维、导电剂;所述导电剂为碳纳米管负载纳米铜;
[0004]上述申请中高分子集流体相比于铜箔集流体重量降低50%以上,且内阻有较大幅度的下降,由于是高分子材料,在电池极片制作过程中,不会产生金属毛刺,极大提升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但是用于动力电池的复合铜箔表面穿刺性能和整体延伸性能较差,工艺繁琐生产效率较低,复合铜箔集流体表面容易氧化形成氧化铜降低了导电效率,因此市场急需研制一种动力电池复合铜箔集流体来帮助人们解决现有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动力电池复合铜箔集流体,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复合铜箔表面穿刺性能和整体延伸性能较差,工艺繁琐生产效率较低,复合铜箔集流体表面容易氧化形成氧化铜降低了导电效率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动力电池复合铜箔集流体,包括聚合物层,所述聚合物层的上方设置有第一铜金属层,且第一铜金属层与聚合物层贴合,所述第一铜金属层的上方设置有第一复合层,且第一复合层与第一铜金属层贴合,所述聚合物层的下方设置有第二铜金属层,且第二铜金属层与聚合物层贴合,所述第二铜金属层的下方设置有第二复合层,且第二复合层与第二铜金属层贴合。
[0007]优选的,所述第一铜金属层的内侧设置有穿孔,且穿孔与第一铜金属层设置为一体结构。
[0008]优选的,所述聚合物层为PET、PP、PI、PE材料。
[0009]优选的,所述第一复合层和第二复合层为氧化石墨烯与铜金属复合层。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1]1.该技术通过将针对动力电池的第二金属层进行改善,传统技术中第二金属层为纯铜,纯铜箔表面容易与金属层氧化形成氧化铜,氧化铜表面电阻较高,导电率较差,从而导致电池电化学性能降低,且由于第二金属层较厚,其延展性能较差,复合铜箔集流体拉伸性能差,导致容易破损,而将第二铜金属层改为铜/石墨烯复合层,石墨烯材料具有优秀的导电率和导热率,同时与铜进行复合能够增强铜的力学性能,增强铜箔的延展性能。铜
具有金属中良好的导电率和导热率,但是铜金属箔层容易氧化,石墨烯能够很好的防止铜氧化,从而增强复合集流体的导电率。
[0012]2.该技术通过穿孔的设置,穿孔设置在第一铜金属层和第二铜金属层的表面,穿孔的设置可进一步提升复合铜箔集流体抗穿刺能力,并降低金属质量,降低动力电池复合铜箔集流体的重量。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动力电池复合铜箔集流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的第一铜金属层的俯视图。
[0015]图中:1、聚合物层;2、第一铜金属层;3、第一复合层;4、第二铜金属层;5、第二复合层;6、穿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17]请参阅图1

2,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动力电池复合铜箔集流体,包括聚合物层1,聚合物层1的上方设置有第一铜金属层2,且第一铜金属层2与聚合物层1贴合,第一铜金属层2的上方设置有第一复合层3,且第一复合层3与第一铜金属层2贴合,聚合物层1的下方设置有第二铜金属层4,且第二铜金属层4与聚合物层1贴合,第二铜金属层4的下方设置有第二复合层5,且第二复合层5与第二铜金属层4贴合,聚合物层1为PET、PP、PI、PE等材料,第一复合层3和第二复合层5为氧化石墨烯与铜金属复合层,第一铜金属层2的内侧设置有穿孔6,且穿孔6与第一铜金属层2设置为一体结构,第一铜金属层2和第二铜金属层4为动力电池复合铜箔集流体第一层铜金属结构层,而第一复合层3和第二复合层5为动力电池复合铜箔集流体第二层铜金属复合结构层。
[0018]工作原理:聚合物表面除油、粗化、活化,活化后对高分子聚合物表面进行真空蒸镀铜,蒸镀将聚合物金属化并形成致密铜金属层,后进行水电镀铜,水电镀铜液中除常规的镀铜化学液体外加入活化石墨烯材料液体,形成铜/氧化石墨烯复合层。
[0019]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动力电池复合铜箔集流体,包括聚合物层(1),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物层(1)的上方设置有第一铜金属层(2),且第一铜金属层(2)与聚合物层(1)贴合,所述第一铜金属层(2)的上方设置有第一复合层(3),且第一复合层(3)与第一铜金属层(2)贴合,所述聚合物层(1)的下方设置有第二铜金属层(4),且第二铜金属层(4)与聚合物层(1)贴合,所述第二铜金属层(4)的下方设置有第二复合层(5),且第二复合层(5)与第二铜金属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庆春肖一曼胡天成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光志光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