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锂电池化成自动化生产线的电极夹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59432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4 18: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锂电池化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锂电池化成自动化生产线的电极夹子,包括主板、第一移动块、第二移动块、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所述第一移动块、所述第一滑块、所述第二移动块和所述第二滑块依次滑动安装于所述主板的底部,所述第一滑块和所述第二滑块纵向滑动设置,所述第一移动块和所述第二移动块横向滑动设置,所述第一移动块和所述第二移动块的侧面上分别设置有用于夹持电极的第一夹持开口和第二夹持开口,且第一移动块和所述第二移动块均转动设置。通过上述设置,实现一个电极夹子在实现多个锂电池电极夹持时还可实现对双电极的夹持。时还可实现对双电极的夹持。时还可实现对双电极的夹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适用于锂电池化成自动化生产线的电极夹子


[0001]本技术属于锂电池化成
,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锂电池化成自动化生产线的电极夹子。

技术介绍

[0002]新能源汽车对电池的需求量骤然上升,电池化成工艺是电池产品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影响电池质量的主要因素。电池化成的自动化是解决电池产量和质量的一个主要技术手段,适用于化成自动化的技术和方法是一个研究热点汽车锂电池整个化成流程一般需要10

15天,电池要进行多次阶段性的充放电,多次充放电之间电池必须从充放电柜上卸下来放到另一处静置,电池的电极要被电极夹子多次的夹住和松开,现有技术中,如申请号CN201120169462.8,专利名称为适用于锂电池化成自动化生产线的电极夹子的电极夹子,通过对结构的改动,使电极夹子能够配合自动化生产,而采用现有技术中的电极夹子存在对双电极需要两个电极夹子配合生产,结构复杂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锂电池化成自动化生产线的电极夹子,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电极夹子双电极生产结构复杂的技术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适用于锂电池化成自动化生产线的电极夹子,包括主板、第一移动块、第二移动块、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所述第一移动块、所述第一滑块、所述第二移动块和所述第二滑块依次滑动安装于所述主板的底部,所述第一滑块和所述第二滑块纵向滑动设置,所述第一移动块和所述第二移动块横向滑动设置,所述第一移动块和所述第二移动块的侧面上分别设置有用于夹持电极的第一夹持开口和第二夹持开口,且第一移动块和所述第二移动块均转动设置。
[0005]优选地,所述第一移动块底部开设有第一定位槽,且所述第一夹持开口与所述第一定位槽连通设置,所述第一夹持开口的连接口位于所述第一定位槽的内侧壁上。
[0006]优选地,所述第一移动块的外轮廓呈立方体设置。
[0007]优选地,所述第二移动块底部开设有第二定位槽,且所述第二夹持开口与所述第二定位槽连通设置,所述第二夹持开口的连接口位于所述第二定位槽的内侧壁上。
[0008]优选地,所述第二移动块的外轮廓呈立方体设置。
[0009]优选地,所述主板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且所述第一安装孔和所述第二安装孔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安装孔和所述第二安装孔分别与所述第一移动块和所述第二移动块相邻设置。
[0010]优选地,所述第一安装孔和所述第二安装孔的开口横截面均呈跑道状设置,且所述第一安装孔纵向设置,所述第二安装孔横向设置。
[0011]优选地,所述第一安装孔设置有第一上通孔和第一下通孔,所述第一上通孔和所述第一下通孔相互连通,且所述第一上通孔贯通所述主板顶部平面,所述第一下通孔贯通
所述主板底部平面,所述第一上通孔的孔半径小于所述第一下通孔的孔半径。
[0012]优选地,所述第二安装孔设置有第二上通孔和第二下通孔,所述第二上通孔和所述第二下通孔相互连通,且所述第二上通孔贯通所述主板顶部平面,所述第二下通孔贯通所述主板底部平面,所述第二上通孔的孔半径小于所述第二下通孔的孔半径。
[0013]优选地,所述第一移动块、所述第二移动块、所述第一滑块和所述第二滑块的底部平面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001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适用于锂电池化成自动化生产线的电极夹子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之一:
[0015]本技术中的适用于锂电池化成自动化生产线的电极夹子由主板、第一移动块、第二移动块、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组装而成,其中第一移动块和第二移动块用于夹持锂电池的电极,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用于在进行单电极的夹持的时候实现对夹持的锂电池的定位,同时第一移动块、第二移动块、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均滑动安装在主板上,其中第一移动块和第二移动块横向滑动设置,而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纵向滑动设置,进行单电极夹持的时候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移动至与第一移动块和第二移动块同一直线上,其中第一滑块位于第一移动块和第二移动块之间,而第二滑块与第二移动块相邻,第一移动块和第二移动块转动,使得第一夹持开口和第二夹持开口分别与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相对设置,使得锂电池的一端抵接于第一滑块或者第二滑块的侧面,而另一端的电极被第一夹持开口或者第二夹持开口夹持,当进行双电极夹持的时候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移动,与第一移动块和第二移动块错开,第一移动块和第二移动块相向移动,同时第一移动块和第二移动块转动使得第一夹持开口与第二夹持开口相对设置,此时锂电池位于第一移动块和第二移动块之间,第一移动块和第二移动块分别对锂电池的两个电极进行夹持,通过上述设置,实现一个电极夹子在实现多个锂电池电极夹持时还可实现对双电极的夹持。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7]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适用于锂电池化成自动化生产线的电极夹子的俯视图。
[0018]图2为沿图1中A

A线的剖切视图。
[0019]图3为沿图1中B

B线的剖切视图。
[0020]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适用于锂电池化成自动化生产线的电极夹子的侧视图。
[0021]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0022]10—主板
ꢀꢀꢀꢀꢀꢀꢀꢀꢀꢀ
11—第一安装孔
ꢀꢀꢀꢀꢀ
12—第二安装孔
[0023]20—第一移动块
ꢀꢀꢀꢀ
21—第一夹持开口
ꢀꢀꢀ
22—第一定位槽
[0024]30—第二移动块
ꢀꢀꢀꢀ
31—第二夹持开口
ꢀꢀꢀ
32—第二定位槽
[0025]40—第一滑块
ꢀꢀꢀꢀꢀꢀ
50—第二滑块
ꢀꢀꢀꢀꢀꢀꢀ
111—第一上通孔
[0026]112—第一下通孔
ꢀꢀꢀ
121—第二上通孔
ꢀꢀꢀꢀ
122—第二下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1~4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的实施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8]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实施例和简化描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锂电池化成自动化生产线的电极夹子,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板、第一移动块、第二移动块、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所述第一移动块、所述第一滑块、所述第二移动块和所述第二滑块依次滑动安装于所述主板的底部,所述第一滑块和所述第二滑块纵向滑动设置,所述第一移动块和所述第二移动块横向滑动设置,所述第一移动块和所述第二移动块的侧面上分别设置有用于夹持电极的第一夹持开口和第二夹持开口,且第一移动块和所述第二移动块均转动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锂电池化成自动化生产线的电极夹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移动块底部开设有第一定位槽,且所述第一夹持开口与所述第一定位槽连通设置,所述第一夹持开口的连接口位于所述第一定位槽的内侧壁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适用于锂电池化成自动化生产线的电极夹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移动块的外轮廓呈立方体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锂电池化成自动化生产线的电极夹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移动块底部开设有第二定位槽,且所述第二夹持开口与所述第二定位槽连通设置,所述第二夹持开口的连接口位于所述第二定位槽的内侧壁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适用于锂电池化成自动化生产线的电极夹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移动块的外轮廓呈立方体设置。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锂电池化成自动化生产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燕成张映军周小峰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市惠阳广杰五金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