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移转向轴线关节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588372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4 17:53
本公开涉及偏移转向轴线关节系统。本发明专利技术题为“偏移转向轴线关节系统”。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用于为车轮提供悬架和转向的组件。该组件包括内部关节和转向关节。该内部关节在上部接头处联接至上部控制臂,并在下部接头处联接至下部控制臂,形成双叉骨悬架。该上部接头和该下部接头限定第一轴线。该转向关节在形成或以其它方式限定主销轴线的转向接头处联接至该内部关节。该转向接头包括转动接头、球形接头或两者。该转向关节被配置为与联接至转向机构的拉杆接合。该主销轴线比该第一轴线更靠近车轮中心,从而防止或以其他方式限制扭矩转向。通过适合的衬套、防转向臂或两者,该上部接头和该下部接头被限制而无法进行显著的转向旋转。显著的转向旋转。显著的转向旋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偏移转向轴线关节系统
[0001]引言
[0002]本公开涉及一种用于为车辆提供悬架和转向的组件,该组件具有偏移转向轴线关节(OSAK,或转向关节),该偏移转向轴线关节被配置为将转向轴线更靠近车轮中心线移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公开涉及一种用于为车辆提供悬架和转向的组件,该组件具有偏移转向轴线关节(OSAK,或转向关节),该偏移转向轴线关节被配置为将转向轴更靠近车轮中心线移动。该组件包括内部关节和转向关节。该内部关节在上部接头处联接至上部控制臂(UCA),并且在下部接头处联接至下部控制臂(LCA),并且该上部接头和该下部接头限定第一轴线。为了例示,UCA和LCA可形成双叉骨悬架。转向关节在转向接头处联接至内部关节,该转向接头可包括限定主销轴线的下部转向接头和上部转向接头。转向关节包括被配置为与拉杆接合的拉杆接头,以及被配置为安装车轮的车轮接口。主销轴线比第一轴线更靠近车轮的中心(例如,主销轴线布置在车轮的中心与第一轴线之间),因此减少了跨车轴的不对称纵向载荷引起的扭矩转向的影响,并最小化转向系统对车轮/轮胎/制动组件不平衡的敏感性。为了例示,通过将主销轴线布置得比第一轴线更靠近车轮的中心线,可以减少影响或扭矩转向或颠簸转向。
[0004]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下部接头包括布置在下部接头前部部分的第一衬套和布置在下部接头后部部分的第二衬套。例如,第一衬套和第二衬套可被布置成宽展衬套对,以增加下部接头抵抗转向的移动性刚度。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下部接头包括下部衬套,该下部衬套被配置为提供相对较低的锥形刚度,以允许最小的竖直轮心刚度贡献率(vertical wheel rate contribution)。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下部接头包括下部衬套,与绕横向轴线(例如,穿过下部衬套)的旋转相比,该下部衬套对于绕第一轴线(例如,竖直或接近竖直的轴线)的旋转具有更大的刚度。例如,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下部衬套包括至少一个凹口,或具有较低材料刚度的其它区域,这使得,与绕横向轴线的旋转相比,下部衬套对于绕第一轴线(例如,竖直或接近竖直的轴线)的旋转具有较大的刚度。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上部接头包括上部衬套,与绕沿着主轴(例如,上部衬套可包括凹口或材料刚度较低的其它区域)的横向轴线的旋转相比,该上部衬套对于绕第一轴线(例如,竖直或接近竖直的轴线)的旋转具有更大的刚度。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该下部接头包括下部转动接头,并且该上部接头包括上部转动接头。例如,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上部衬套、下部衬套或两者被配置为在悬架或其内部关节的颠簸和回弹期间适应脚轮的变化。在另外的示例中,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该上部接头和该下部接头允许该内部关节的脚轮在该内部关节的颠簸行进期间变化,同时允许转向主要或完全发生在转向接头处(例如,绕主销轴线)。
[0005]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该组件包括防转向臂,该防转向臂在第一臂接头处联接至LCA或UCA,并且在第二臂接头处联接至该内部关节,并且该防转向臂被配置为向该下部接头提供刚度以防止绕该第一轴线(例如,竖直或接近竖直的轴线)旋转。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该组件包括防转向臂,该防转向臂在第一臂接头处联接至支柱组件,并且在第二臂接头处联接
至该内部关节,并且该防转向臂被配置为向该上部接头提供刚度以防止绕该第一轴线(例如,竖直或接近竖直的轴线)旋转。该防转向臂防止、限制或以其它方式阻止绕上部接头和下部接头的转向,从而导致转向主要或完全绕转向接头(例如,绕主销轴线)发生。
[0006]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该组件包括支柱组件,该支柱组件在第一支柱接头处附连至车辆的车架或其车架元件,并且在第二支柱接头处附连至该内部关节。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第二支柱接头布置在联接至车轮的半轴(也称为驱动轴)上方。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该支柱包括叉状物,该叉状物被配置为围绕联接至该车轮的半轴装配,并且该第二支柱接头被布置在该半轴(例如,从车架联接至LCA或该内部关节)下方。例如,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该组件包括支柱组件,该支柱组件在第一支柱接头处附连至该车架并且在第二支柱接头处附连至该下部控制臂。在另外的示例中,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该组件包括支柱组件,该支柱组件在第一支柱接头处附连至车辆的车架元件,并且在第二支柱接头处附连至该内部关节。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该上部接头、该下部接头或两者被配置为提供绕纵向轴线的低圆锥刚度,以允许针对脚轮随颠簸行进变化的最小的竖直轮心刚度贡献率,在水平面中提供高圆锥刚度,以最小化前束角(toe)依从性,和
[0007]高径向刚度,以最小化外倾角依从性。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该上部接头和该下部接头被配置为限制该内部关节的转向,以减少对防转向连杆的需要。
[0008]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该转向接头包括限定该主销轴线的球形接头和转动接头。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该转向接头包括布置在该内部关节中的孔和销组件。该销组件包括销和至少一个安装特征件,该销被配置为延伸通过该内部关节的该孔以形成转动接头,该至少一个安装特征件偏离该销的轴线布置,并且被配置为附连至该转向关节。例如,在一些实施方案中,销组件是螺栓紧固的销,其允许转向关节和转向接头的维修和/或组装。
[0009]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本公开涉及具有OSAK(例如,转向关节)的车辆。该车辆包括两个前轮,其中第一控制臂组件用于将第一前轮联接至车架,并且第二控制臂组件用于将第二前轮联接至车架。该第一控制臂组件包括联接至第一对控制臂的第一内部关节和联接至该第一内部关节的第一转向关节。该第二控制臂组件包括联接至第二对控制臂的第二内部关节和联接至该第二内部关节的第二转向关节。该第一转向关节被配置为绕第一主销轴线旋转,并且该第二转向关节被配置为绕第二主销轴线旋转。例如,第一控制臂组件和第二控制臂组件形成相应的双叉骨悬架连杆,并且前轮被配置为绕第一主销轴线和第二主销轴线转向。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该车辆包括转向组件,该转向组件通过相应的拉杆联接至该第一转向关节和该第二转向关节。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第一内部关节在一对转动接头处联接至第一对控制臂,并且第一转向关节通过转动接头和球形接头(例如,以及类似于第二控制臂组件)联接至第一内部关节。
[0010]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本公开涉及包括上部控制臂(UCA)、下部控制臂(LCA)、内部关节和转向关节的系统。该UCA被配置为绕具有车架的第一接头旋转,并且该LCA被配置为绕具有车架的第二接头旋转。内部关节与UCA形成上部接头,并与LCA形成下部接头。为了例示,内部关节,UCA和LCA形成双叉骨悬架布置。该转向关节在限定主销轴线的转向接头处联接至该内部关节。该转向关节被配置为与车轮接合,并且包括被配置为与用于转向车轮的拉杆接合的拉杆接头。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下部接头包括衬套或衬套对,与绕横向轴线(例如,穿过衬套或衬套对)的旋转相比,该衬套或衬套对于绕第一轴线(例如,竖直或接近竖直
的轴线)的旋转具有更大的刚度,以防止或以其它方式限制绕下部接头的转向。
附图说明
[0011]参考以下附图详细描述了根据一个或多个各种实施方案的本公开。附图仅出于举例说明的目的而提供,并且仅示出典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车辆的组件,所述组件包括:内部关节,所述内部关节在上部接头和下部接头处联接,其中所述上部接头和所述下部接头限定第一轴线;和转向关节,所述转向关节在限定主销轴线的转向接头处联接至所述内部关节,其中所述主销轴线比所述第一轴线更靠近车辆车轮的中心线穿过所述转向关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件,其中所述下部接头包括:第一衬套,所述第一衬套布置在所述下部接头的前部部分;和第二衬套,所述第二衬套布置在所述下部接头的后部部分。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件,其中所述下部接头包括下部衬套,所述下部衬套被配置为提供相对较低的锥形刚度,以允许最小的竖直轮心刚度贡献率。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件,其中所述下部衬套包括至少一个凹口,所述至少一个凹口使得,与绕穿过所述下部衬套的横向轴线旋转相比,所述下部衬套对于绕所述第一轴线旋转具有更大的刚度。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件,其中所述下部接头包括下部转动接头,并且其中所述上部接头包括上部转动接头。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件,其中所述上部接头包括上部衬套,与绕沿着主轴的横向轴线的旋转相比,所述上部衬套对于绕所述第一轴线的旋转具有更大的刚度。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件,所述内部关节在所述下部接头处联接至下部控制臂,所述组件还包括防转向臂,所述防转向臂在第一臂接头处联接至所述下部控制臂,并且在第二臂接头处联接至所述内部关节,其中所述防转向臂被配置为向所述下部接头提供刚度以防止绕所述第一轴线旋转。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件,其中所述上部接头和所述下部接头各自被配置为提供:围绕纵向轴线的低圆锥刚度,以允许针对脚轮随颠簸行进变化的最小的竖直轮心刚度贡献率;水平面上的高圆锥刚度,以最小化前束角依从性;和高径向刚度,以最小化外倾角依从性。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件,还包括支柱组件,所述支柱组件在第一支柱接头处附连至所述车辆的车架元件,并且在第二支柱接头处附连至所述内部关节。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件,还包括支柱组件,所述支柱组件在第一支柱接头处附连至所述车辆的车架元件,并且在第二支柱接头处附连至所述下部控制臂。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组件,其中所述支柱组件包括叉状物,所述叉状物被配置为围绕联接至所述车轮的半轴装配,并且其中所述第二支柱接头被布置在所述半轴下方。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件,其中所述上部接头和所述下部接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M
申请(专利权)人:瑞维安知识产权控股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