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C7D的变体及其在癌症治疗中的用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583977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4 17: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OB折叠蛋白的变体,特别是与P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SAC7D的变体及其在癌症治疗中的用途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癌症治疗领域,特别涉及开发用于此目的的PDL

1的新结合物。

技术介绍

[0002]癌症免疫疗法已成为某些癌症的治疗选择。它主要在于利用患者的免疫系统来对抗癌细胞。特别是,基于细胞的免疫疗法利用免疫效应细胞(如淋巴细胞(尤其是T淋巴细胞))以及非专门的细胞(如巨噬细胞、树突细胞或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用以靶向在肿瘤细胞表面表达的肿瘤抗原。
[0003]然而,已经观察到肿瘤细胞能够通过刺激免疫检查点靶标,从而逃避免疫反应。免疫检查点是免疫系统的调节点,在受到刺激时可以降低或抑制免疫反应。
[0004]免疫检查点包括CTLA4、PD

1和PD

L1。PD

1是跨膜细胞程序性死亡1蛋白(也称为PDCD1和CD279),与PD

L1(PD

1配体1或CD274)相互作用。在细胞表面上的PD

L1的上调可以抑制T细胞。阻断PD

1和PD

L1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允许T细胞对抗肿瘤细胞。这种蛋白存在于UniProt数据库中,登录号为Q9NZQ7(人蛋白)或Q9EP73(小鼠蛋白)。RefSeq登录号为NP_001254635、NP_001300958和NP_054862(人蛋白)以及NP_068693(小鼠蛋白)。
[0005]HSP110,也称为Hsp110、HSPH1或Hsp105(Hsp105α或Hsp105β),是HSP105/110家族(HSP70家族的一个亚组)的哺乳动物成员。Hsp105α组成型表达并响应各种形式的应激,而Hsp105β是Hsp105α的一种可变剪接形式,其在轻度热休克期间特异性表达,由Yasuda等人(J Biol Chem 270,29718

29723)和Ishihara等人(Biochim Biophys Acta 1444,138

142)克隆。HSP110已被证明是结直肠癌(CRC)预后和治疗反应的主要决定因素,特别由Dorard等人(Nat Med.2011年9月25日;17(10):1283

9)证明。特别是,Hsp110和STAT3之间的结合允许控制癌症,特别是CRC癌症(Gozzi等人,Cell Death Differ.2020年1月;27(1):117

129),并可以改善对化疗的反应(Dubrez等人,Oncogene.2020年1月;39(3):516

529)。该蛋白存在于UniProt数据库中,登录号为Q92598(人蛋白)或Q61699(小鼠蛋白)。因此,感兴趣的是鉴定出HSP110

STAT3结合的抑制剂。
[0006]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人类中的EGFR;ErbB

1;HER1)是跨膜蛋白,它是细胞外蛋白配体的表皮生长因子家族(EGF家族)成员的受体。EGFR过表达与许多癌症有关,包括肺腺癌(40%的病例)、肛门癌、胶质母细胞瘤(50%)和头颈部上皮肿瘤(80

100%)。所有上皮癌中约30%与EGFR或家族成员的突变、扩增或失调有关。靶向EGFR的抗癌药物已经开发出来,包括用于肺癌的吉非替尼(gefitinib)、厄洛替尼(erlotinib)、阿法替尼(afatinib)、布加替尼(brigatinib)和埃克替尼(icotinib),以及用于结肠癌的西妥昔单抗(cetuximab)。其他药物包括帕尼单抗(panitumumab)和奥希替尼(osimertinib)。这些药物的此类是单克隆抗体,而其他药物是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这种蛋白存在于UniProt数据库中,登录号为P00533(人蛋白)或Q01279(小鼠蛋白)。
[0007]EP1930342公开了可以筛选Sac7d家族的蛋白的变体。
[0008]WO2019/096797公开了使用Sac7d变体产生多特异性分子,以及一些结合IL

17的
变体。
[0009]Goux等人(Bioconjug Chem.2017年9月20;28(9):2361

2371)公开了抗EGFR的nanofitin(Sac7d的变体)可用作靶向PET的放射性示踪剂,用于EGFR阳性肿瘤的体内成像。
[0010]Gocha等人(Sci Rep 7,12021;2017)公开了一种新的针对Notch1的基于Sso7d支架的结合物的鉴定和表征。
[0011]Marchetti等人(J Thorac Dis.2017年12月;9(12):4863

4866)讨论了PD

L1和PD1在癌症治疗中的作用。
[0012]总之,这些文件均未单独或组合性公开或暗示可以获得能够抑制PD

L1/PD1结合、或能够与人和鼠PD

L1结合的Sac7d家族的蛋白的变体。事实上,所有这些文件都依赖与蛋白结合的能力,而生物活性(作用的抑制)也需要适当的亲和力并在策略性位置处的结合。如下文所述,人PDL1和小鼠PDL1虽然具有结构同源性,但是表现出低的同一性百分比,所以一些药物不能靶向这两种蛋白。此外,PD

L1/PD1之间的结合位点的表面很小,对结合的抑制可能需要小分子可能无法实现的空间位阻(Sac7d家族的蛋白长60

70个氨基酸)。

技术实现思路

[0013]本专利技术还涉及多肽,其包含与PD

L1结合的Sac7d蛋白的变体或Sac7d家族的蛋白的变体。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变体与人PD

L1结合。在其他实施方案中,变体与人和小鼠PD

L1都结合。
[0014]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本专利技术还涉及包含与Hsp110蛋白结合的Sac7d蛋白的变体或Sac7d家族的蛋白的变体的多肽。
[0015]考虑到PDL1和PD1之间相对狭窄的相互作用区域,产生针对PDL1的中和性配体可能具有挑战性。
[0016]对于抗体的小型替代品,如Nanofitin(Sac7d家族的蛋白的变体)而言尤其如此。考虑到其非常紧凑的结构,Nanofitin需要在PDL1与PD1的相互作用区域非常接近处接合PDL1,才能表现出直接的中和能力。事实上,这种变体的小尺寸妨碍了使用较大的蛋白(如抗体)可以是可能的仅通过空间位阻的中和。
[0017]PDL1的细胞外结构域由220个氨基酸(aa)组成,具有两个免疫球蛋白样结构域:Ig样V型(aa19

aa127)和Ig样C2型(aa133

aa225)。与PD1的相互作用仅涉及Ig样V型结构域。治疗性抗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多肽,其包含与人PD

L1结合并抑制PD

L1与PD1联络的Sac7d家族成员的变体,其中所述变体在Sac7d家族成员与其天然配体的结合界面中包含4至20个突变的残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肽,其中所述变体包含Y8M、V26L、S31L、R42L和A44F突变,或Y8I、V26I、S31L、R42M和A44L突变,其中编号对应于Sac7d序列SEQ ID NO:1中的位置。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肽,其中所述变体包含Y8M、W24T、V26L、M29A、S31L、T33R、R42L和A44F突变,或Y8I、W24R、V26I、M29Y、S31L、T33K、R42M和A44L突变,其中编号对应于Sac7d序列SEQ ID NO:1中的位置,其中所述变体还与小鼠PD

L1结合。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多肽,其中所述变体还包含至少一个选自D16E、N37Q和M57L的突变,其中编号对应于Sac7d序列SEQ ID NO:1中的位置。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多肽,其中在所述Sac7d家族成员与其天然配体结合的界面中的突变的残基选自Sac7d的V2、K3、K5、K7、Y8、K9、G10、E14、T17、K21、K22、W24、V26、G27、K28、M29、S31、T33、D36、N37、G38、K39、T40、A44、S46、E47、K48、D49、A50和P51。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多肽,其选自来自嗜酸热硫化叶菌(Sulfolobus acidocaldarius)的Sac7d、来自嗜酸热硫化叶菌(Sulfolobus acidocaldarius)的Sac7e、来自硫磺矿硫化叶菌(Sulfolobus solfataricus)的SSo7d、来自希氏硫化叶菌(Sulfolobus shibatae)的Ssh7b、来自希氏硫化叶菌(Sulfolobus shibatae)的Ssh7a、来自头寇岱硫化叶菌(Sulfolobus tokodaii)的DBP7、来自冰岛硫化叶菌(Sulfolobus islandicus)的Sis7a、来自勤奋金属球菌(Metallosphaera sedula)的Mse7、来自嗜铜金属球菌(Metallosphaera cuprina)的Mcu7、来自好客嗜酸两面菌(Acidianus hospitalis)的Aho7a、来自好客嗜酸两面菌(Acidianus hospitalis)的Aho7b、来自好客嗜酸两面菌(Acidianus hospitalis)的Aho7c和来自极端嗜热古菌(Sulfurisphaera tokodaii)的Sto7。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多肽,其包含选自SEQ ID NO:54、SEQ ID NO:55、SEQ ID NO:56、SEQ ID NO:33、SEQ ID NO:34、SEQ ID NO:35以及这些序列的氨基酸1

57的序列。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肽,其包含选自SEQ ID NO:60、SEQ ID NO:61、SEQ ID NO:62、SEQ ID NO:57、SEQ ID NO:58、SEQ ID NO:59、SEQ ID NO:39、SEQ ID NO:40、SEQ ID NO:41、SEQ ID NO:36、SEQ ID NO:37、SEQ ID NO:38以及这些序列的氨基酸1

57的序列。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肽,其包含选自SEQ ID NO:62、SEQ ID NO:59、SEQ ID NO:...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M
申请(专利权)人:艾菲洛之克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