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储能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电力能源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储能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电池储能装置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可靠性以及能量密度,目前逐步应用于大规模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等领域中,用于解决发电间歇性波动较大的问题。但储能装置中的电池模组排布密度通常较大,不利于储能装置的整体散热。电池模组在高温条件下长期工作容易导致其寿命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提供一种储能装置,在保证电池模组高出柜率的同时,还提供了较好的散热效果。本申请具体包括如下技术方案:
[0004]一种储能装置,包括柜体、循环制冷单元、支撑架、电池模组、以及送风通道;支撑架固定于柜体的内腔中,电池模组固定于支撑架内,支撑架与电池模组共同将内腔分隔为入风区和回风区,电池模组内设散热通道,散热通道连通于入风区和回风区之间;循环制冷单元位于柜体外,并相对于入风区更靠近回风区,循环制冷单元包括进风口和回风口,送风通道的一端连通进风口,另一端连通入风区,回风口与回风区连通;循环制冷单元用于从进风口送出冷却气体,冷却气体先后经过送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柜体、循环制冷单元、支撑架、电池模组、以及送风通道;所述支撑架固定于所述柜体的内腔中,所述电池模组固定于所述支撑架内,所述支撑架与所述电池模组共同将所述内腔分隔为入风区和回风区,所述电池模组内设散热通道,所述散热通道连通于所述入风区和所述回风区之间;所述循环制冷单元位于所述柜体外,并相对于所述入风区更靠近所述回风区,所述循环制冷单元包括进风口和回风口,所述送风通道的一端连通所述进风口,另一端连通所述入风区,所述回风口与所述回风区连通;所述循环制冷单元用于从所述进风口送出冷却气体,所述冷却气体先后经过所述送风通道、所述入风区、所述散热通道和所述回风区,最后从所述回风口流回至所述循环制冷单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制冷单元和所述入风区分列所述回风区的相对两侧,所述送风通道跨设于所述支撑架的顶部,并连接于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入风区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柜体还包括柜门,所述循环制冷单元固定于所述柜门上,所述送风通道包括固定段和活动段,所述固定段固设于所述支撑架的顶部,所述活动段固定于所述柜门上,并与所述进风口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制冷单元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所述至少两个循环制冷单元沿第一方向并排设置;所述送风通道包括至少两个子通道,所述至少两个子通道也沿所述第一方向并排设置,且每个所述子通道对应连通一个所述循环制冷单元的所述进风口。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子通道之间设有引流风扇,所述引流风扇可双向转动,用于将一个所述子通道内的冷却气体送入另一个所述子通道之内,以平衡相邻两个所述子通道之间的温度。6.根据权利要求2
‑
5任一项所述的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模组有多个,多个所述电池模组相互间隔的固定于所述支撑架上,所述电池模组包括朝向所述回风区的出风面,所述散热通道包括出风端,所述出风端设于所述出风面上。7.根据权利要求2
‑
6任一项所述的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模组为矩形,所述电池模组还包括与所述出风面相对置的进风面、以及连接于所述出风面和所述出风面之间的四个侧面,所述散热通道包括与所述出风端相对的进风端,所述进风端位于所述进风面和/或所述侧面上。8.根据权利要求2
‑
7任一项所述的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包括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蒙浩,吴志鹏,马辉,
申请(专利权)人: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