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能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581641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4 17:41
本申请提供一种储能装置,包括柜体、循环制冷单元、支撑架、电池模组和送风通道。支撑架固定于柜体的内腔中,电池模组固定于支撑架内,支撑架与电池模组共同将内腔分隔为入风区和回风区。电池模组内设连通于入风区和回风区之间的散热通道。循环制冷单元位于柜体外,包括进风口和回风口。送风通道的一端连通进风口,另一端连通入风区。回风口与回风区连通。循环制冷单元从进风口送出的冷却气体,先后经过送风通道、入风区、散热通道、回风区和回风口流回至循环制冷单元。本申请储能装置通过内腔中对冷却气体的流路设计,使得冷却气体主要经电池模组的散热通道才能实现回流,保证了储能装置的散热效果,有利于提升电池模组使用寿命。有利于提升电池模组使用寿命。有利于提升电池模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储能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电力能源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储能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电池储能装置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可靠性以及能量密度,目前逐步应用于大规模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等领域中,用于解决发电间歇性波动较大的问题。但储能装置中的电池模组排布密度通常较大,不利于储能装置的整体散热。电池模组在高温条件下长期工作容易导致其寿命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提供一种储能装置,在保证电池模组高出柜率的同时,还提供了较好的散热效果。本申请具体包括如下技术方案:
[0004]一种储能装置,包括柜体、循环制冷单元、支撑架、电池模组、以及送风通道;支撑架固定于柜体的内腔中,电池模组固定于支撑架内,支撑架与电池模组共同将内腔分隔为入风区和回风区,电池模组内设散热通道,散热通道连通于入风区和回风区之间;循环制冷单元位于柜体外,并相对于入风区更靠近回风区,循环制冷单元包括进风口和回风口,送风通道的一端连通进风口,另一端连通入风区,回风口与回风区连通;循环制冷单元用于从进风口送出冷却气体,冷却气体先后经过送风通道、入风区、散热通道和回风区,最后从回风口流回至循环制冷单元。
[0005]本申请储能装置通过支撑架固定电池模组,并利用支撑架与电池模组的固定结构,在柜体的内腔中分隔出了入风区和回风区。然后,通过将循环制冷单元固定于柜体的外侧,使得循环制冷单元的进风口和回风口朝向内腔设置。回风口由此得以连通回风区,进风口则得以通过送风通道连通至入风区。循环制冷单元送出的冷却气体,可以由进风口经送风通道流动至入风区,还可以从回风区经回风口回流至循环制冷单元中。
[0006]而在入风区和回风区之间,冷却气体主要经电池模组内的散热通道来实现流通。即入风区内温度相对较低的冷却气体,得以流入电池模组的内部,与散热通道内与电池模组内的高温气体充分接触之后,再流入回风区中。后续的,温度升高的冷却气体在循环制冷单元中再度制冷,并重新进入入风区中。
[0007]本申请储能装置通过对内腔中冷却气体的流路设计,使得冷却气体主要经电池模组的散热通道才能实现回流。本申请储能装置由此获得了较好的散热效果,从而更好的控制到电池模组的工作温度,保证电池模组的工作可靠性,还提升了电池模组的使用寿命。
[000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循环制冷单元和入风区分列回风区的相对两侧,送风通道跨设于支撑架的顶部,并连接于进风口和入风区之间。
[0009]在本实现方式中,送风通道从支撑架的顶部越过,可以利用内腔的部分结构来形成送风通道。同时将送风通道设置于内腔的顶部位置,可以降低支撑架的高度,便于电池模组在支撑架上的安装和拆卸维护。
[001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柜体还包括柜门,循环制冷单元固定于柜门上,送风通道包括固定段和活动段,固定段固设于支撑架的顶部,活动段固定于柜门上,并与进风口连通。
[0011]在本实现方式中,储能装置需要为柜门的开合预留空间,因此将循环制冷单元固定于柜门上,合理的利用了柜门外侧的空间,避免设置于柜体外其它位置的循环制冷单元额外占用外部空间。而设置送风通道的固定段固定于支撑架的顶部,可以保持送风通道与入风区之间的相对位置;设置活动段固定于柜门上,则保持了送风通道与循环制冷单元之间的相对位置。当柜门关闭时,活动段与固定段之间的位置也相对固定,得以保证送风通道的功能实现。
[001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固定段与活动段之间的配合位置,还设有用于密封的胶条。
[001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循环制冷单元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循环制冷单元沿第一方向并排设置;送风通道包括至少两个子通道,至少两个子通道也沿第一方向并排设置,且每个子通道对应连通一个循环制冷单元的进风口。
[0014]在本实现方式中,当储能装置中收容的电池模组数量较多时,支撑架的体积较大,设置多个循环制冷单元可以提供更多的冷却气体。而多个循环制冷单元并排设置,每个子通道对应连通一个循环制冷单元的结构,也保证了各个循环制冷单元送出的冷却气体被输送至入风区之内。
[0015]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相邻两个子通道之间设有侧挡风板。
[0016]在本实现方式中,侧挡风板可以防止两个子通道之间的冷却气体交换,也防止了冷却气体从一个子通道回流至另一个子通道内的现象。
[001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相邻两个子通道之间设有引流风扇,引流风扇可双向转动,用于将一个子通道内的冷却气体送入另一个子通道之内,以平衡相邻两个子通道之间的温度。
[0018]在本实现方式中,当两个子通道之间的冷却气体温度存在差异时,可以通过引流风扇的作用,主动控制相邻两个子通道之间的冷却气体交换,消除两个子通道之间的温度差,从而保证入风区内冷却气体的温度也保持一致,各个电池模组所获得的散热效果趋于一致。
[001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电池模组有多个,多个电池模组相互间隔的固定于支撑架上,电池模组包括朝向回风区的出风面,散热通道包括出风端,出风端设于出风面上。
[0020]在本实现方式中,散热通道的出风端位于电池模组的出风面上,使得冷却气体在流经散热通道之后,能够直接进入回风区内,避免从散热通道流出的冷却气体回流至入风区内导致入风区的温度升高,影响散热效果。
[002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电池模组为矩形,电池模组还包括与出风面相对置的进风面、以及连接于出风面和出风面之间的四个侧面,散热通道包括与出风端相对的进风端,进风端位于进风面和/或侧面上。
[0022]在本实现方式中,多个电池模组间隔设置,使得电池模组的进风面和四个侧面均处于开放的无遮挡状态。当冷却气体从多个位置进入散热通道之后,冷却气体对电池模组的冷却效果也相应提升。
[002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支撑架与电池模组的出风面之间,还设有挡板。
[0024]在本实现方式中,挡板可以密封支撑架与电池模组之间的间隙,使得回风区中温度相对较高的气体,不会从电池模组的出风面处回流至入风区内,从而实现了入风区和回风区之间的密封分隔,冷却气体也只能通过电池模组的散热通道实现至回风区的回流。
[0025]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支撑架包括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第一支撑架与第二支撑架间隔设置,并分别固定有电池模组,入风区形成于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之间,回风区还包括第一回风区和第二回风区,第一回风区位于第一支撑架背离第二支撑架一侧,第二回风区位于第二支撑架背离第一支撑架一侧;循环制冷单元包括第一循环制冷单元和第二循环制冷单元,第一循环制冷单元位于第一回风区的外侧,第二循环制冷单元位于第二回风区的外侧;送风通道包括第一送风通道和第二送风通道,第一送风通道连通于第一循环制冷单元的进风口和入风区之间,第二送风通道连通于第二循环制冷单元的进风口和入风区之间。
[0026]在本实现方式中,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对置,形成第一支撑架上的电池模组和第二支撑架上的电池模组共用一个入风区的结构。配合第一循环制冷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柜体、循环制冷单元、支撑架、电池模组、以及送风通道;所述支撑架固定于所述柜体的内腔中,所述电池模组固定于所述支撑架内,所述支撑架与所述电池模组共同将所述内腔分隔为入风区和回风区,所述电池模组内设散热通道,所述散热通道连通于所述入风区和所述回风区之间;所述循环制冷单元位于所述柜体外,并相对于所述入风区更靠近所述回风区,所述循环制冷单元包括进风口和回风口,所述送风通道的一端连通所述进风口,另一端连通所述入风区,所述回风口与所述回风区连通;所述循环制冷单元用于从所述进风口送出冷却气体,所述冷却气体先后经过所述送风通道、所述入风区、所述散热通道和所述回风区,最后从所述回风口流回至所述循环制冷单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制冷单元和所述入风区分列所述回风区的相对两侧,所述送风通道跨设于所述支撑架的顶部,并连接于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入风区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柜体还包括柜门,所述循环制冷单元固定于所述柜门上,所述送风通道包括固定段和活动段,所述固定段固设于所述支撑架的顶部,所述活动段固定于所述柜门上,并与所述进风口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制冷单元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所述至少两个循环制冷单元沿第一方向并排设置;所述送风通道包括至少两个子通道,所述至少两个子通道也沿所述第一方向并排设置,且每个所述子通道对应连通一个所述循环制冷单元的所述进风口。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子通道之间设有引流风扇,所述引流风扇可双向转动,用于将一个所述子通道内的冷却气体送入另一个所述子通道之内,以平衡相邻两个所述子通道之间的温度。6.根据权利要求2

5任一项所述的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模组有多个,多个所述电池模组相互间隔的固定于所述支撑架上,所述电池模组包括朝向所述回风区的出风面,所述散热通道包括出风端,所述出风端设于所述出风面上。7.根据权利要求2

6任一项所述的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模组为矩形,所述电池模组还包括与所述出风面相对置的进风面、以及连接于所述出风面和所述出风面之间的四个侧面,所述散热通道包括与所述出风端相对的进风端,所述进风端位于所述进风面和/或所述侧面上。8.根据权利要求2

7任一项所述的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包括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蒙浩吴志鹏马辉
申请(专利权)人: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