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备箱撑杆安装结构和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576793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4 17: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后备箱撑杆安装结构和车辆,后备箱撑杆安装结构包括:安装支架;安装支架包括互为夹角的第一板体、第二板体和第三板体,第一板体远离第二板体的一侧具有第一翻折边,第二板体远离第一板体的一侧具有第二翻折边,第三板体远离第一板体的一侧具有第三翻折边,第一翻折边与后备箱撑杆可拆卸连接,第一板体、第二板体、第三板体、第二翻折边和第三翻折边中的至少三个与车身可拆卸连接。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后备箱撑杆安装结构,通过设置多个板体和翻折边增加了安装支架与车身的搭接面的数量,使安装支架与车身的连接更加稳固;第一板体、第二板体和第三板体互成夹角,这可以有效提高安装支架的结构强度,使其不易变形或开裂。变形或开裂。变形或开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后备箱撑杆安装结构和车辆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
,尤其是涉及一种后备箱撑杆安装结构和车辆。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中,行李箱盖或者后背门能够被正常打开需要借助于电动撑杆或者气动撑杆,撑杆是连接在车门端和车身端的力值部件;行李箱盖的开启和关闭主要依靠撑杆部件,撑杆部件压缩后,拉伸铰链实现旋转开启,且在行李箱盖开启过程中,撑杆会自动压缩,一侧拉伸车身端撑杆支架,一侧拉伸铰链,从而实现行李箱盖旋转打开,然而,现有的车身端撑杆支架的结构大多为半开口结构,仅通过两处焊接连接到车身上,这种结构很难抵御缺口方向的载荷冲击,为此当行李箱盖长时间处于开闭或者车身受到Y向、Z向载荷冲击时,该支架有变形或者钣金焊点开裂的风险,影响整车品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在于提出一种后备箱撑杆安装结构,其可以增强后备箱撑杆安装支架的结构强度,增强其承载能力,减少其变形和开裂的情况发生,提高其耐久性能,延长其使用寿命。
[0004]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后备箱撑杆安装结构包括:安装支架;安装支架包括互为夹角的第一板体、第二板体和第三板体,第一板体远离第二板体的一侧具有第一翻折边,第二板体远离第一板体的一侧具有第二翻折边,第三板体远离第一板体的一侧具有第三翻折边,第一翻折边与后备箱撑杆可拆卸连接,第一板体、第二板体、第三板体、第二翻折边和第三翻折边中的至少三个与车身可拆卸连接。
[0005]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后备箱撑杆安装结构,通过设置多个板体和翻折边增加了安装支架与车身的搭接面的数量,使得安装支架与车身的连接更加稳固,不易晃动或脱落,从而能够对后备箱撑杆起到更好的支撑,另外,第一板体、第二板体和第三板体互成夹角,这可以有效提高安装支架整体的结构强度,增强安装支架的承载能力,使得安装支架在受到车身各个方向的冲击时,都能有更好的承受能力,更加不易变形或开裂,延长了使用寿命,提高了整车品质。
[0006]另外,根据本技术的后备箱撑杆安装结构,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000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板体、所述第二翻折边和所述第三翻折边与所述车身可拆卸连接,其中,所述第一板体、所述第二翻折边和所述第三翻折边上均设置有至少一个与紧固件配合的第一安装孔。
[000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后备箱撑杆安装结构还包括:底座加强板,所述底座加强板安装在所述安装支架朝向所述车身的侧面,且与所述第二翻折边、所述第三翻折边贴合,所述底座加强板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安装孔相对的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和所述紧固件进行配合,以使所述底座加强板与所述安装支架进行连接。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后备箱撑杆安装结构还包括:加强板,所述加强板安装在
所述安装支架朝向所述车身的一侧,所述加强板包括与所述第一翻折边贴合的第一折弯部、与所述第一板体贴合的第二折弯部和与所述第二板体贴合的第三折弯部。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强板与所述安装支架焊接和/或螺钉连接。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后备箱撑杆安装结构还包括:连接支架,所述连接支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板体、所述第一翻折边可拆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车身固定连接。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座加强板与所述车身贴合。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支架由金属板冲压形成。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板体、所述第二板体和所述第三板体之间均圆弧过渡。
[0015]本技术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实施例的车辆。
[0016]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辆,包括:车身、后备箱盖总成、后备箱撑杆和后备箱撑杆安装结构;后备箱撑杆安装结构安装在车身上,后备箱撑杆可转动地安装在后备箱撑杆安装结构和后备箱盖总成之间。通过设置上述实施例的后备箱撑杆安装结构,可以减少车辆中的后备箱撑杆安装结构发生变形和开裂的情况发生,有效提高了整车品质。
[0017]本专利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后备箱撑杆安装结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后备箱撑杆安装结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后备箱撑杆安装结构中的安装支架与加强板(第一视角)的装配图;
[0021]图4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后备箱撑杆安装结构中的安装支架与加强板(第二视角)的装配图;
[0022]图5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后备箱撑杆安装结构安装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6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后备箱撑杆安装结构连接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7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后备箱撑杆安装结构加强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8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后备箱撑杆安装结构与车身的装配图;
[0026]图9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后备箱撑杆安装结构与车身的局部装配图。
[0027]附图标记:
[0028]100、后备箱撑杆安装结构;
[0029]1、安装支架;11、第一板体;12、第二板体;13、第三板体;101、第一翻折边;102、第二翻折边;103、第三翻折边;104、第一安装孔;
[0030]2、底座加强板;
[0031]3、加强板;31、第一折弯部;32、第二折弯部;33、第三折弯部;
[0032]4、连接支架;41、第四翻边;42、第五翻边;43、第六翻边;401、第三安装孔;
[0033]5、紧固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
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35]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36]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后备箱撑杆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支架(1),所述安装支架(1)包括互为夹角的第一板体(11)、第二板体(12)和第三板体(13),所述第一板体(11)远离所述第二板体(12)的一侧具有第一翻折边(101),所述第二板体(12)远离所述第一板体(11)的一侧具有第二翻折边(102),所述第三板体(13)远离所述第一板体(11)的一侧具有第三翻折边(103),所述第一翻折边(101)与后备箱撑杆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板体(11)、所述第二板体(12)、所述第三板体(13)、所述第二翻折边(102)和所述第三翻折边(103)中的至少三个与车身可拆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备箱撑杆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体(11)、所述第二翻折边(102)和所述第三翻折边(103)与所述车身可拆卸连接,其中,所述第一板体(11)、所述第二翻折边(102)和所述第三翻折边(103)上均设置有至少一个与紧固件(5)配合的第一安装孔(10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备箱撑杆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底座加强板(2),所述底座加强板(2)安装在所述安装支架(1)朝向所述车身的侧面,且与所述第二翻折边(102)、所述第三翻折边(103)贴合,所述底座加强板(2)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安装孔(104)相对的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104)、所述第二安装孔和所述紧固件(5)进行配合,以使所述底座加强板(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鑫秦晓宇刘永健李娜田丹丹黄志伟赵晓萍纪伟刘畅任建峰冯长凯钟玉洁景向策
申请(专利权)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