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聚乙烯超薄膜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574568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4 17: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聚乙烯超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和石蜡油按重量份通过双螺杆挤出机进行熔融混炼,得到基膜;S2.将基膜依次进行纵向拉伸和一次横向拉伸,得到薄膜;S3.将薄膜进行萃取,得到微孔预制膜;S4.将微孔预制膜进行二次横向拉伸,得到预制超薄膜;S5.将预制超薄膜进行热拉处理,热定型后得到聚乙烯超薄膜。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经不同倍数的纵向拉伸和一次横向拉伸后,再二次横向拉伸后经热化处理后得到小于5μm的超薄膜、双向拉伸强度≥200MPa、厚度可调控和热拉时间短的一种聚乙烯薄膜。热拉时间短的一种聚乙烯薄膜。热拉时间短的一种聚乙烯薄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聚乙烯超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申请涉及聚乙烯薄膜制造
,具体涉及一种聚乙烯超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聚乙烯薄膜广泛应用于食品、包装、农业、医药等行业。传统的聚乙烯薄膜以LLDPE、LDPE和HDPE为原材料,同时加入一些功能助剂如润滑剂、抗氧化剂、填料做成母粒使用,主要采用吹塑和流延的制造方法。该方法生产出的薄膜厚度至少在15μm以上,即使新一代的预拉伸缠绕膜,其最小厚度也只能做到7μm,同时这些薄膜的拉伸强度普遍低于30MPa。
[0003]国内专利CN107415270B中选用重均分子量300万以上(平均重均分子量为525万)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并采用双向拉伸工艺制备得到微孔膜,然后采用多组转动辊进行闭孔热处理得到超高分子量聚乙烯高耐磨薄膜,该方法在进行闭孔热处理时,一方面热处理时间长,普遍需要10分钟,另一方面由于横向没有夹持力会导致严重的横向热收缩,进而出现厚度薄化难,最小厚度只能达到12μm,且存在厚度大小不易控制、强度不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聚乙烯超薄膜及其制备方法,采用重均分子量介于20~400万的超分子量聚乙烯,通过改良工艺参数,解决厚度大、厚度难以控制以及强度不足的问题。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以下方案:一种聚乙烯超薄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和石蜡油按重量份通过双螺杆挤出机进行熔融混炼,得到基膜;S2.将基膜依次进行纵向拉伸和一次横向拉伸,得到薄膜;S3.将薄膜进行萃取,得到微孔预制膜;S4.将微孔预制膜进行二次横向拉伸,得到预制超薄膜;S5.将预制超薄膜进行热拉处理,热定型后得到聚乙烯超薄膜。
[0006]优选地,所述S1步骤中,所述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的重量份为15~40份,所述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的重均分子量为20~400万,所述石蜡油的重量份为60~85份。
[0007]优选地,所述双螺杆挤出机的挤出温度为175~205℃,通过流延得到基膜,所述基膜厚度为0.5~2mm。
[0008]优选地,所述S2步骤中,纵向拉伸时,拉伸倍率为5~10倍,拉伸温度为95~125℃。
[0009]优选地,所述S2步骤中,一次横向拉伸时,拉伸倍率为6~12倍,拉伸温度为110~130℃。
[0010]优选地,所述S3步骤中,萃取剂为二氯甲烷,所述微孔预制膜的厚度为15~40μm,孔隙率为30%~60%。
[0011]优选地,所述S4步骤中,二次横向拉伸时,拉伸倍率为1~3倍,拉伸温度为120~140℃。
[0012]优选地,所述S5步骤中,热拉处理时,热拉温度135~155℃,热拉时间为5~20s。
[0013]一种聚乙烯超薄膜,采用上述的一种聚乙烯超薄膜的制备方法制得。
[0014]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本专利技术通过使用重均分子量为20~400万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和石蜡油进行熔融混炼,经不同倍数的纵向拉伸和一次横向拉伸后,得到一个微孔预制膜,将微孔预制膜进行萃取后,再二次横向拉伸后经热化处理后得到小于5μm的超薄膜,通过该方法可实现超薄、强度高、厚度可调控和热拉时间短的一种聚乙烯超薄膜。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制备工艺流程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微孔预制膜二次横拉后的SEM图,箭头所示为微孔;图3为实施例1热拉后的成品膜SEM图,箭头所示为微孔;图4为实施例5热拉后的成品膜SEM图,箭头所示为微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为了更清楚地展现本专利技术地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说明。
[0017]本专利技术采用石蜡油为增塑剂,以湿法工艺的方法生产多孔预制膜。湿法工艺的技术路线是:将石蜡油和超高分子量聚乙烯以一定比例熔融共混,通过T型模头经流延得到基膜,然后进行纵向拉伸,得到纵向取向的薄膜,在此基础上进行第一次横向拉伸,使分子链在薄膜平面内沿各个方向发生取向,形成交错的微纤网络结构,然后用二氯甲烷进行萃取,得到具有多孔的微孔预制膜。本专利技术为了使多孔的微孔预制膜更好的进行闭孔薄化(纤维晶的相互熔合),进行二次横向拉伸,拉伸温度在熔点以下,一方面形成更高的取向度,提高强度;另一方面细化纤维晶的直径,同时降低纤维晶的相互距离,提高交织度。然后在保持应变不变的前提下,在熔点温度以上进行闭孔薄化,最后进行定型热处理。该工艺通过控制二次横拉拉伸比、热拉温度、热拉时间、预制膜的孔隙率来控制薄膜的厚度。通过该方法可实现三个目的:超薄(厚度小于5μm)、强度高(双向拉伸强度≥200MPa)和厚度可调控。
[0018]一种聚乙烯超薄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如图1所示):1)分别按重量份取重均分子量为20~400万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15~40份和固含量为15~40%的石蜡油60~85份,将二者通过双螺杆挤出机进行熔融混炼,挤出温度为175~205℃,通过流延得到基膜,厚度为0.5~2mm;2)将基膜先进行纵向拉伸,拉伸倍率为5~10倍,拉伸温度为95~125℃;3)纵向拉伸后进行一次横向拉伸,拉伸倍率为6~12倍,拉伸温度为110~130℃,得到薄膜;4)将薄膜用二氯甲烷进行萃取,得到微孔预制膜,微孔预制膜的厚度为15~40μm,孔隙率为30%~60%;5)将微孔预制膜进行二次横向拉伸,拉伸倍率为1~3倍,拉伸温度为120~140℃,得到预制超薄膜;
6)将预制超薄膜进行热拉处理,热拉温度135~155℃,热拉时间为5~20s,热定型后得到聚乙烯超薄膜;7)检测超薄膜、收卷、包装入库。
[0019]具体地,如图1所示,一种聚乙烯超薄膜的制备方法的工艺概括为熔融挤出,再流延成膜,再进行纵向拉伸,再进行一次横向拉伸,再进行萃取,再进行二次横向拉伸,再进行热拉薄化处理,最后进行热定型,即得聚乙烯超薄膜。
[0020]实施例11、选择重均分子量为80
×
104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25份;石蜡油75份,将上述原料通过计量泵分别输入同向双螺杆挤出机进行熔融混炼,挤出温度设置在175~205℃,经流延得到基膜,厚度为1.1mm;2、将基膜进行纵向拉伸,拉伸倍率为6倍,拉伸温度95~115℃;3、将纵拉后的薄膜进行一次横向拉伸,拉伸倍率为8倍,拉伸温度为110~125℃;4、将横拉后的薄膜用二氯甲烷进行萃取,得到微孔预制膜,厚度为24μm,孔隙率为45%;5、将微孔预制膜进行二次横向拉伸,拉伸倍率为1.8倍,温度125~135℃,得到预制超薄膜;6、将预制超薄膜进行热拉处理,热拉温度为145℃,热拉时间15s,热定型后得到聚乙烯超薄膜;7、将得到的超薄膜进行检测、收卷、包装入库。
[0021]实施例21、选择重均分子量为80
×
104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25份;石蜡油75份,将上述原料通过计量泵分别输入同向双螺杆挤出机进行熔融混炼,挤出温度设置在175~205℃,经流延得到基膜,厚度为1.1mm;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聚乙烯超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将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和石蜡油按重量份通过双螺杆挤出机进行熔融混炼,得到基膜;S2.将基膜依次进行纵向拉伸和一次横向拉伸,得到薄膜;S3.将薄膜进行萃取,得到微孔预制膜;S4.将微孔预制膜进行二次横向拉伸,得到预制超薄膜;S5.将预制超薄膜进行热拉处理,热定型后得到聚乙烯超薄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聚乙烯超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步骤中,所述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的重量份为15~40份,所述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的重均分子量为20~400万,所述石蜡油的重量份为60~85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聚乙烯超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步骤中,所述双螺杆挤出机的挤出温度为175~205℃,通过流延得到基膜,所述基膜厚度为0.5~2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聚乙烯超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陶晶杨影杰张雄夏飞翔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卓勤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