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铝型材的挤出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56859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4 17: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铝型材的挤出模,包括底座、固定在底座顶部的下模块、固定在底座顶部的门型架、固定在门型架顶部的挤压气缸、设于下模块上方并与挤压气缸伸缩端相连的升降块、以及固定在升降底部的挤压块;还包括进出料组件,进出料组件包括固定在底座顶部的双头气缸、分别固定在双头气缸前后两个伸缩端上的第一牵引条和第二牵引条、固定在第一牵引条上并位于下模块前方的移动条、两个固定在移动条上并左右对称设置的叉条、横向固定在第二牵引条上并位于下模块后方的推板、以及固定在底座顶部并介于下模块与推板之间的料盒;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大幅简化了操作步骤以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并防止出错。并防止出错。并防止出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铝型材的挤出模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铝型材的挤出模。

技术介绍

[0002]铝型材泛指以铝为主要原料的合金件,通常是先加工成铸造品、锻造品以及箔、板、带、管、棒、片等后,再经多道加工工序而制成,部分片状铝型材还需要在专门的挤出模中冷弯成指定形状;现有的挤出模在加工前必须借由操作人员手动将铝型材放入到模具中,然后在加工完成后再次手动取出铝型材,这就导致操作步骤较为繁琐,进而导致工作效率就较低,而且又容易出错;此外,操作人员必须近距离伸入到模具中才能完成上述操作,存在不小的安全隐患,虽然可以加装安全光栅等保护装置,但是会造成制造成本的上升,有待于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现状,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实现自动进料和出料以省去了人工操作的环节,进而大幅简化了操作步骤以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并防止出错,且彻底消除了安全隐患的铝型材的挤出模。
[0004]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铝型材的挤出模,包括底座、固定在底座顶部的下模块、固定在底座顶部的门型架、固定在门型架顶部的挤压气缸、设于下模块上方并与挤压气缸伸缩端相连的升降块、以及固定在升降底部的挤压块,挤压块的底部形成有弧面,对应地,下模块的顶部开设有弧形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进出料组件,所述进出料组件包括固定在底座顶部的双头气缸、分别固定在双头气缸前后两个伸缩端上的第一牵引条和第二牵引条、固定在第一牵引条上并位于下模块前方的移动条、两个固定在移动条上并左右对称设置的叉条、横向固定在第二牵引条上并位于下模块后方的推板、以及固定在底座顶部并介于下模块与推板之间的料盒,两个所述叉条高于下模块的顶部,所述料盒的底部前后两侧外壁上均开设有一个横向分布的槽孔,所述推板穿插设置在槽孔中并位于料盒的内部底面上方,所述底座与弧形腔的底部之间还穿插连接有竖直设置的顶杆,所述挤压气缸的伸缩端与升降块之间还设有主动块,所述主动块中还穿插连接有四个两两对称设置的导柱,每个所述导柱的下端均固定在升降块顶部,每个所述导柱上还均套设有一个弹簧,每个所述弹簧均设于升降块与主动块之间,所述挤压气缸的伸缩端竖直向下穿过门型架并固定在主动块顶部,所述主动块一侧还固定有压杆,对应地,所述底座中还穿插设置有一个竖直分布的牵引柱,所述牵引柱的上端固定在压杆上,所述牵引柱的下端与顶杆的下端之间还固定有连杆。
[0005]优选地,所述第一牵引条与移动条之间还固定有横向设置的导向杆,对应地,所述底座的前侧还固定有限位板,所述导向杆活动穿插连接在限位板中。
[0006]优选地,所述升降块的前侧还外形成有凸块,所述凸块的下侧开设有第一定位孔,对应地,所述下模块的顶部固定有竖直设置的第一定位销,所述第一定位销同心设于第一
定位孔的下方并位于弧形腔的前侧且介于两个叉条之间。
[0007]优选地,所述升降块中还穿插设置有两个竖直分布的第二定位销,对应地,所述弧形腔的底面一侧开设有两个第二定位孔,两个所述第二定位销的下端分别与两个第二定位孔相互配合,两个所述第二定位销的上端均固定在主动块上。
[0008]优选地,所述底座的顶部前侧两个转角处还均固定有一个直角定位块,对应地,所述升降块的底部前侧两个转角处还均开设有一个直角缺口,两个所述直角定位块分别与两个直角缺口相互配合。
[000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技术能在加工前将铝片自动送至挤压块与下模块之间并在加工完成后自动将铝片顶出并移至下模块前方,这就实现了自动进料和出料以省去了人工操作的环节,进而大幅简化了操作步骤以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并防止出错;此外,操作人员无需近距离伸入到挤压块与下模块之间,只要在加工完成后从两个叉条上安全、轻松的取下铝片即可,从而彻底消除了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技术的右前侧结构图;
[0011]图2为本技术的右后侧结构图;
[0012]图3为本技术的左前侧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除非另外定义,本技术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技术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技术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0014]为了保持本技术实施例的以下说明清楚且简明,本技术省略了已知功能和已知部件的详细说明。
[0015]如图1~3所示,一种铝型材的挤出模,包括底座1、固定在底座1顶部的下模块2、固定在底座1顶部的门型架3、固定在门型架3顶部的挤压气缸4、设于下模块2上方并与挤压气缸4伸缩端相连的升降块5、以及固定在升降底部的挤压块6,挤压块6的底部形成有弧面61,对应地,下模块2的顶部开设有弧形腔21;还包括进出料组件7,进出料组件7包括固定在底座1顶部的双头气缸71、分别固定在双头气缸71前后两个伸缩端上的第一牵引条72和第二牵引条75、固定在第一牵引条72上并位于下模块2前方的移动条73、两个固定在移动条73上并左右对称设置的叉条74、横向固定在第二牵引条75上并位于下模块2后方的推板76、以及固定在底座1顶部并介于下模块2与推板76之间的料盒77,两个叉条74高于下模块2的顶部,料盒77的底部前后两侧外壁上均开设有一个横向分布的槽孔771,推板76穿插设置在槽孔771中并位于料盒77的内部底面上方,底座1与弧形腔21的底部之间还穿插连接有竖直设置
的顶杆11,挤压气缸4的伸缩端与升降块5之间还设有主动块12,主动块12中还穿插连接有四个两两对称设置的导柱13,每个导柱13的下端均固定在升降块5顶部,每个导柱13上还均套设有一个弹簧14,每个弹簧14均设于升降块5与主动块12之间,挤压气缸4的伸缩端竖直向下穿过门型架3并固定在主动块12顶部,主动块12一侧还固定有压杆8,对应地,底座1中还穿插设置有一个竖直分布的牵引柱9,牵引柱9的上端固定在压杆8上,牵引柱9的下端与顶杆11的下端之间还固定有连杆10。
[0016]第一牵引条72与移动条73之间还固定有横向设置的导向杆78,对应地,底座1的前侧还固定有限位板79,导向杆78活动穿插连接在限位板79中。
[0017]升降块5的前侧还外形成有凸块51,凸块51的下侧开设有第一定位孔52,对应地,下模块2的顶部固定有竖直设置的第一定位销15,第一定位销15同心设于第一定位孔52的下方并位于弧形腔21的前侧且介于两个叉条74之间。
[0018]升降块5中还穿插设置有两个竖直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铝型材的挤出模,包括底座、固定在底座顶部的下模块、固定在底座顶部的门型架、固定在门型架顶部的挤压气缸、设于下模块上方并与挤压气缸伸缩端相连的升降块、以及固定在升降底部的挤压块,挤压块的底部形成有弧面,对应地,下模块的顶部开设有弧形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进出料组件,所述进出料组件包括固定在底座顶部的双头气缸、分别固定在双头气缸前后两个伸缩端上的第一牵引条和第二牵引条、固定在第一牵引条上并位于下模块前方的移动条、两个固定在移动条上并左右对称设置的叉条、横向固定在第二牵引条上并位于下模块后方的推板、以及固定在底座顶部并介于下模块与推板之间的料盒,两个所述叉条高于下模块的顶部,所述料盒的底部前后两侧外壁上均开设有一个横向分布的槽孔,所述推板穿插设置在槽孔中并位于料盒的内部底面上方,所述底座与弧形腔的底部之间还穿插连接有竖直设置的顶杆,所述挤压气缸的伸缩端与升降块之间还设有主动块,所述主动块中还穿插连接有四个两两对称设置的导柱,每个所述导柱的下端均固定在升降块顶部,每个所述导柱上还均套设有一个弹簧,每个所述弹簧均设于升降块与主动块之间,所述挤压气缸的伸缩端竖直向下穿过门型架并固定在主动块顶部,所述主动块一侧还固定有压杆,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祥莱
申请(专利权)人:宁海县东昊铝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