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动机活塞冷却及润滑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567422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4 17: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发动机活塞冷却及润滑结构,包括活塞头部冷却震荡油腔、活塞内部油道、机体进油道、活塞侧壁横向油槽、活塞侧壁纵向油槽;不需要额外增加零部件,仅在活塞侧壁机械加工纵向油槽、横向油槽及内部油道,冷却润滑油即可通过机体油道与活塞机械加工油道联通,到达润滑油气缸壁面、活塞头部及连杆小头衬套等部位,达到冷却润滑的目的;而且可以根据不同的要求,通过设计不同截面积的油道分配冷却润滑油量及压力;冷却润滑油能够准确、充分的到达目的部位,从而冷却润滑效果极佳。可作为活塞往复式发动机活塞高温、缸内爆震等因素引起活塞烧蚀、拉缸现象的解决方案。拉缸现象的解决方案。拉缸现象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发动机活塞冷却及润滑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内燃机
,具体涉及一种发动机活塞冷却及润滑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在活塞往复式发动机工作过程中,燃烧室内高温、缸内爆震等因素,极易造成活塞烧蚀及拉缸等现象,需要对活塞头部及活塞环附近气缸壁面等部位进行充分的冷却;同时气缸壁面及活塞连杆小头衬套等部位需要进行润滑避免拉缸,卡滞等现象,保证发动机正常运转。传统活塞往复式发动机采用冷却喷嘴,活塞头部冷却震荡油腔打靶率及捕获率低;冷却喷嘴容易被压扁,供油不足可能导致活塞烧蚀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发动机活塞冷却及润滑结构,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解决目前发动机高温、缸内爆震等因素引起的活塞烧蚀、拉缸等问题,解决传统活塞往复式发动机活塞头部冷却震荡油腔打靶率及捕获率低的问题;还解决了冷却喷嘴容易被压扁,供油不足可能导致活塞烧蚀等问题。
[0004]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发动机活塞冷却及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活塞油环设置在活塞外壁上,活塞侧壁设有横向油槽(4)和纵向油槽(5),位于活塞油环下方,横向油槽(4)和纵向油槽(5)交错设置;在活塞内设有活塞头部冷却震荡油腔(1),在活塞上与纵向油槽(5)对应位置设有活塞内部油道(2),活塞内部油道(2)与活塞头部冷却震荡油腔(1)相通,气缸及机体的侧壁上设有机体进油道(3);所述机体进油道(3)在活塞往复运动过程中,与活塞油环下游的纵向油槽(5)始终联通,然后通过横向油槽(4)完成润滑油气缸壁面涂布润滑,通过活塞内部油道(2)进入活塞头部冷却震荡油腔(1)及活塞内侧。
[0005]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机体进油道在活塞往复运动过程中,与活塞油环下游的侧壁纵向油槽始终联通,然后通过活塞横向油槽完成润滑油气缸壁面涂布润滑,通过活塞内部油道进入活塞头部冷却震荡油腔及活塞内侧,完成活塞头部冷却及连杆小头衬套等部位的润滑。本专利技术不需要额外增加零部件,仅在活塞侧壁机械加工纵向油槽、横向油槽及内部油道,冷却润滑油即可通过机体油道与活塞机械加工油道联通,到达润滑油气缸壁面、活塞头部及连杆小头衬套等部位,达到冷却润滑的目的;而且可以根据不同的要求,通过设计不同截面积的油道分配冷却润滑油量及压力;考虑到本专利技术结构与传统活塞往复式发动机活塞组件基本结构类似,涉及改造零部件较少,改造成本低;冷却润滑油能够准确、充分的到达目的部位,从而冷却润滑效果极佳。因此可作为活塞往复式发动机活塞高温、缸内爆震等因素引起活塞烧蚀、拉缸现象的解决方案。
附图说明
[0006]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07]图2是活塞结构示意图;
[0008]图3是本专利技术冷却润滑流道示意图。
[0009]图中:1

活塞头部冷却震荡油腔,2

活塞内部油道,3

机体进油道,4

活塞侧壁横向油槽,5

活塞侧壁纵向油槽,6

气缸及机体,7

活塞,8

活塞油环。
具体实施方式
[0010]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内容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11]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发动机活塞冷却及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活塞油环设置在活塞外壁上,活塞侧壁设有横向油槽(4)和纵向油槽(5),位于活塞油环下方,横向油槽(4)和纵向油槽(5)交错设置;在活塞内设有活塞头部冷却震荡油腔(1),在活塞上与纵向油槽(5)对应位置设有活塞内部油道(2),活塞内部油道(2)与活塞头部冷却震荡油腔(1)相通,气缸及机体的侧壁上设有机体进油道(3);
[0012]所述机体进油道(3)在活塞往复运动过程中,与活塞油环下游的纵向油槽(5)始终联通,然后通过横向油槽(4)完成润滑油气缸壁面涂布润滑,通过活塞内部油道(2)进入活塞头部冷却震荡油腔(1)及活塞内侧,完成活塞头部冷却及连杆小头衬套等部位的润滑。
[0013]本专利技术仅需在传统活塞(7)侧壁采用机械加工方式补充加工纵向油槽(5)、横向油槽(4)及内部油道(2)等,使冷却润滑油通过机体油道(3)与活塞机械加工油道联通即可使润滑油到达气缸壁面、活塞头部及连杆小头衬套等部位,达到冷却润滑的目的;各油道通过设计不同截面积使冷却润滑油实现油量及压力分配;机体进油道(3)、活塞(7)侧壁机械加工的纵向油槽(5)及横向油槽(4)等均位于活塞油环(8)下游,避免冷却润滑油进入气缸,参与燃烧,造成冒蓝烟、润滑油耗高等问题。
[0014]以上所述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形,这些改进和变形也应视为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动机活塞冷却及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活塞油环设置在活塞外壁上,活塞侧壁设有横向油槽(4)和纵向油槽(5),位于活塞油环下方,横向油槽(4)和纵向油槽(5)交错设置;在活塞内设有活塞头部冷却震荡油腔(1),在活塞上与纵向油槽(5)对应位置设有活塞内部油道(2),活塞内部油道(2)与活塞头部冷却震荡油腔(1)相通,气缸及机体的侧壁上设有机体进油道(3);所述机体进油道(3)在活塞往复运动过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艳君李耀宗樊巨廷刘金龙李晓娟于波孙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北方发动机研究所天津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