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导入式冷却油腔的全钢活塞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96351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4 11: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全钢活塞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带有导入式冷却油腔的全钢活塞,包括全钢活塞,所述全钢活塞的上表面设置有燃烧室,所述全钢活塞的正面开设有冷却腔,所述冷却腔下表面的左侧开设有进油孔,所述进油孔的内壁安装有隔温管,通过在主油道机油压力的增加,使得封堵块向下移动,封堵块向下移动,第一冷却管和第二冷却管分别依次开启,润滑油通过第一冷却管和第二冷却管喷入冷却腔内,当发动机转速平缓时,进油管通过连通孔与第一冷却管相连通,进而向冷却腔内喷射少量润滑油,进而控制润滑油进入冷却腔内的数量,解决了发动机主油道机油压力损失和冷却润滑油消耗的问题。道机油压力损失和冷却润滑油消耗的问题。道机油压力损失和冷却润滑油消耗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有导入式冷却油腔的全钢活塞


[0001]本技术属于全钢活塞
,具体涉及一种带有导入式冷却油腔的全钢活塞。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生活对动力需求的日益提高,发动机顺应这一趋势向着高功率、高负荷的方向发展,而过高的负荷必定带来极高的爆发温度和爆发压力,发动机的关键部件活塞,正面临着越来越苛刻的要求。发动机活塞温度过高,会使活塞体过量膨胀或发生其它的几何形状变化,影响发动机的正常工作,甚至可能导致过热烧熔而发生抱缸,直接影响发动机的使用寿命,而活塞环槽部温度过高还会增加润滑油的消耗。
[0003]现有的活塞冷却,通常通过喷嘴对活塞内部喷涂润滑油,对活塞进行冷却,但活塞冷却喷嘴结构参数固定,导致活塞冷却喷嘴流量仍然维持相对较高流量,造成了发动机主油道机油压力损失和冷却润滑油的消耗。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带有导入式冷却油腔的全钢活塞。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带有导入式冷却油腔的全钢活塞,包括全钢活塞,所述全钢活塞的上表面设置有燃烧室,所述全钢活塞的正面开设有冷却腔,所述冷却腔下表面的左侧开设有进油孔,所述进油孔的内壁安装有隔温管,所述全钢活塞的左侧面安装有控制阀,所述控制阀的内部设置有油量自控组件。
[0006]优选的,所述油量自控组件包括与控制阀内壁滑动连接的封堵块,所述封堵块的上表面与弹簧的下表面固接,所述弹簧的上表面与控制阀内壁的上表面固接,所述封堵块的上表面开设有连通孔。/>[0007]优选的,所述控制阀的下表面与进油管的一端相连通,所述进油管的位置与连通孔进口的位置相对应。
[0008]优选的,所述封堵块的上表面与防触柱的下表面固接。
[0009]优选的,所述隔温管的另一端与控制阀的右侧面相连通,所述隔温管的内壁安装有第一冷却管和第二冷却管。
[0010]优选的,所述第一冷却管与第二冷却管的管径相同,所述第一冷却管的管径与连通孔的出口直径相同,所述连通孔的进口直径大于连通孔的出口直径。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2]本技术,通过在主油道机油压力的增加,使得封堵块向下移动,封堵块向下移动,第一冷却管和第二冷却管分别依次开启,润滑油通过第一冷却管和第二冷却管喷入冷却腔内,当发动机转速平缓时,进油管通过连通孔与第一冷却管相连通,进而向冷却腔内喷射少量润滑油,进而控制润滑油进入冷却腔内的数量,解决了发动机主油道机油压力损失
和冷却润滑油消耗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3]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4]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中正视的部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6]图中:1、全钢活塞;2、燃烧室;3、冷却腔;4、进油孔;5、第一冷却管;6、第二冷却管;7、进油管;8、控制阀;
[0017]油量自控组件:91、封堵块;92、连通孔;93、弹簧;
[0018]10、防触柱;11、隔温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0020]请参阅图1

2,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带有导入式冷却油腔的全钢活塞,包括全钢活塞1,所述全钢活塞1的上表面设置有燃烧室2,所述全钢活塞1的正面开设有冷却腔3,所述冷却腔3下表面的左侧开设有进油孔4,所述进油孔4的内壁安装有隔温管11,所述全钢活塞1的左侧面安装有控制阀8,所述控制阀8的内部设置有油量自控组件。
[0021]具体的,通过设置所述油量自控组件包括与控制阀8内壁滑动连接的封堵块91,所述封堵块91的上表面与弹簧93的下表面固接,所述弹簧93的上表面与控制阀8内壁的上表面固接,所述封堵块91的上表面开设有连通孔92;
[0022]具体的,通过设置所述控制阀8的下表面与进油管7的一端相连通,所述进油管7的位置与连通孔92进口的位置相对应;
[0023]在发动机转速提升的过程中,随着主油道机油压力的增加,使得封堵块91向下移动,封堵块91向下移动,第一冷却管5和第二冷却管6分别依次开启,当发动机转速平缓时,进油管7通过连通孔92与第一冷却管5相连通,进而向冷却腔3内喷射少量润滑油,进而对控制润滑油进入冷却腔3内的数量。
[0024]具体的,通过设置所述封堵块91的上表面与防触柱10的下表面固接;
[0025]防触柱10可以避免弹簧93处于极限压缩的状态下,延长弹簧93的使用寿命。
[0026]具体的,通过设置所述隔温管11的另一端与控制阀8的右侧面相连通,所述隔温管11的内壁安装有第一冷却管5和第二冷却管6;
[0027]隔温管11对第一冷却管5和第二冷却管6进行防护,以隔绝外部的温度,避免润滑油在进入冷却腔3前被蒸发。
[0028]具体的,通过设置所述第一冷却管5与第二冷却管6的管径相同,所述第一冷却管5
的管径与连通孔92的出口直径相同,所述连通孔92的进口直径大于连通孔92的出口直径;
[0029]通过外部油泵和进油管7向控制阀8内输入润滑油,润滑有通过连通孔92向第一冷却管5内输入润滑油,而连通孔92进口直径大于出口直径,进而增加润滑油的压力和流速,使得润滑油可以更加快速的进入冷却腔3内。
[0030]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
[0031]本技术,在使用时;
[0032]通过外部油泵和进油管7向控制阀8内输入润滑油,润滑有通过连通孔92向第一冷却管5内输入润滑油,而连通孔92进口直径大于出口直径,进而增加润滑油的压力和流速,使得润滑油可以更加快速的进入冷却腔3内;
[0033]在发动机转速提升的过程中,随着主油道机油压力的增加,使得封堵块91向下移动,封堵块91向下移动,第一冷却管5和第二冷却管6分别依次开启,当发动机转速平缓时,进油管7通过连通孔92与第一冷却管5相连通,进而向冷却腔3内喷射少量润滑油,进而对控制润滑油进入冷却腔3内的数量。
[0034]涉及到电路和电子元器件和模块均为现有技术,本领域技术人员完全可以实现,无需赘言,本技术保护的内容也不涉及对于软件和方法的改进。
[0035]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有导入式冷却油腔的全钢活塞,包括全钢活塞(1),其特征在于:所述全钢活塞(1)的上表面设置有燃烧室(2),所述全钢活塞(1)的正面开设有冷却腔(3),所述冷却腔(3)下表面的左侧开设有进油孔(4),所述进油孔(4)的内壁安装有隔温管(11),所述全钢活塞(1)的左侧面安装有控制阀(8),所述控制阀(8)的内部设置有油量自控组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导入式冷却油腔的全钢活塞,其特征在于:所述油量自控组件包括与控制阀(8)内壁滑动连接的封堵块(91),所述封堵块(91)的上表面与弹簧(93)的下表面固接,所述弹簧(93)的上表面与控制阀(8)内壁的上表面固接,所述封堵块(91)的上表面开设有连通孔(9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导入式冷却油腔的全钢活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文志陈有刚袁文锦
申请(专利权)人:新乡市东诚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