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纪正春专利>正文

内置式倒齿状自动加压接骨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5604 阅读:2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内置式倒齿状自动加压接骨板,包括一块细长的金属板,该板的一个表面设有方向相反的啮合齿,另一侧是光滑的。板上开设至少两个长孔,该孔的两侧是半圆形,其两侧边分别与两个半圆相切,从而形成一个长圆孔。这样,当患者下床活动时,在身体自重的作用下骨折断端在压力下相对挤压,而接骨板上的啮合齿则有效地阻止了在压力取消后的反松现象。该板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有效地解决了骨折断端的反松和应力遮挡问题。(*该技术在200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治疗人体骨折的接骨板,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治疗人体股骨干及胫骨干骨折的接骨板。中国技术专利申请说明书CN86205674U中公开了一种自动加压钢板。这种自动加压钢板上设置有一个自动加压孔,该孔呈阶梯型孔,其阶梯面有由外向内的圆形滑动斜面。在接骨时,先将自动加压钢板的一端固定,而后在自动加压孔中拧入螺钉,直至螺钉帽与滑动斜面接触,此时再进一步旋紧螺钉,在螺帽沿斜面下滑的同时将远位骨片推向近位骨片。由此实现加压。但这种钢压板相对于骨干的面为光滑表面,因而在自动加压后有反松现象产生。这样就不能很好地实现对断骨的加压固定的目的。中国技术专利申请说明书CN2030866U中公开了一种鸟尾钩形自动加压钢板。这种加压钢板也是采用带圆形滑动斜面的加压孔实现骨折端的自动加压。显然,这种加压钢板也存在与CN86205674U相同的问题。中国技术专利申请说明书CN87205677U中公开了一种双层滑动型接骨板,这种接骨板由上下两块板组成,上板上开设有燕尾槽,而下板上设有燕尾型凸台,由此使上下两层板可以相互啮合。上下板的一端设有通孔,而另一端则开设通槽,使用中两者的通孔与通槽端反向设置。因此在对断骨固定后,当患者下床活动时,由其自身体重对断骨端施以压力,从而在骨折断端产生压应力。但这种接骨板也存在反松的问题,而且其结构复杂,这无疑造成加工复杂,使用操作复杂等缺陷。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在自动加压后不会产生反松现象的内置式倒齿状接骨板。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措施得以实现的一种内置式倒齿状自动加压接骨板,由一块细长金属板组成,沿所述接骨板体的纵向对称中心线设有至少两个纵向布置的长孔,接骨板体的一侧表面为光滑平面,在其另一侧面上,以接骨板体长度的二分之一处为分界线,在所述分界线的两侧分别设有方向相反的啮合齿,所述啮合齿的齿背为沿接骨板体的长度方向向板体末端倾斜的斜面,其齿面与接骨板体的表面相垂直。所述长孔的两端为半圆型,其两纵向侧壁分别与所述两半圆相切,侧壁的长度为3-5毫米。沿接骨板体的纵向对称中心线所设置的长孔为偶数。所述齿面为沿接骨板体的长度方向向板体末端倾斜的斜面。在接骨板体的表面上,以分界线为界在表面的两侧分别布满方向相反的啮合齿。沿接骨板体的纵向对称中心线的方向,于表面的两端至少在长孔的长度的1.5-2倍范围内布满啮合齿。所述啮合齿在接骨板体的宽度方向上呈锯齿状。所述啮合齿在接骨板体的宽度方向上为通长的整体啮合齿。所述啮合齿的高度为0.5-1毫米。所述接骨板体的厚度为3-5毫米。由本技术所提供的上述技术措施可以得出,由于在所述接骨板上设置了长孔,因而给患者下床活动时,靠其身体之重量对骨折端施加压力所产生的骨折端的相对位移预留了足够的间隙。即这种结构允许骨折断端有一定的活动自由度,促进内外骨膜形成骨痂。与此同时,由于本技术接骨板在与骨面相接触的表面上设置了方向相反的啮合齿,而这种啮合齿仅允许两侧的骨折断端在患者身体自重的作用下相互靠拢,在这种自重作用取消后,则由接骨板上的啮合齿抓住两侧的骨折断端,使其固定在由于上述自重作用而达到的新位置。也就是说,所述啮合齿的作用就是只允许骨折断端在外力作用相互靠拢的滑动,而有效地避免了反松现象,从而使骨折处以传统的二期愈合模式牢固愈合,具有骨折愈合周期短、骨质坚强等优点。很显然,本技术接骨板的结构较双层型或其它复杂结构的接骨板简单,所述啮合齿可以在钢板上冲压而成,亦可由机械加工的方式制成,且齿的形状、间距等均无特殊的要求。总之这种啮合齿的加工较之燕尾槽,尤其是带锥度的燕尾槽加工容易。除此之外,本技术接骨板上只开设形状简单的长孔,这种长孔的加工较之现有技术中的加压孔的结构而言无疑大大地简化。本技术接骨板的具体特征,及由此而来的优点及效果,将随着下面以具体实施例的形式对本技术的描述而变得更加清晰明确。其中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接骨板有啮合齿一面的俯视图;图2以剖视的形式(沿用1中A-A线)表示了接骨板啮合齿方向相反的情况;图3和4分别表示沿图1C-C和D-D线剖视的两种齿形的实施例。图1示意地表示了本技术接骨板1的形状,尤其是表示了长孔2的形状。该接骨板的两端制成光滑的圆形,以避免对肌肉的损伤。图中虽未详细表示,但该接骨板的所有尖棱锐边均被倒钝。配合图2即可清楚地理解在接骨板的另一面上所设置的啮合齿7的形状及排布方向。从图中可以看出,啮合齿7的齿背5是向接骨板1纵向末端倾斜的。这样即允许骨折断端在患者身体自重的作用下从啮合齿7的齿背5顺利地相对滑动。从图中还可以看出,其啮合齿7的齿面基本垂直于接骨板1的表面8,当然也可和其齿背5一样,向接骨板1的纵向末端倾斜,这种更有利于啮合齿7抓住骨折断端,防止出现反松的现象。这种啮合齿7可以在接骨板1的表面8上有规则地排列,如在接骨板1的纵向对称中心线3的方向成排顺序布置,在其宽度上亦是有成排有规则的布置;同样,啮合齿7亦可在上述两个方向紊乱布置。总之其布置形式可任意选择。其次,啮合齿7在表面8上的分布区域至少应为长孔2长度的1.5-2倍,即在接骨板1分界线4(处于接骨板1总长长度约二分之一处)的两侧分别设置两块齿向相反的啮合齿区。从图3和4中可以看出本技术接骨板1的啮合齿7的两种形式。即一种是在接骨板1的宽度方向上呈锯齿状的啮合齿,这种齿形在接骨板1的横、纵方向均呈独立的单齿。而另一种齿则如图3所示,即在接骨板1的宽度方向上为一个横向的整体齿。啮合齿7的高度通常为0.5至1毫米。接骨板1上的长孔2的两侧是规则的半圆型,而其两条侧边10则分别与两个半圆型相切,从而形成一个长圆孔。侧边10的长度为3至4毫米,这个长度基本上是骨折断端的滑移间隙。当然,这种长孔2至少要设置两个,通常以偶数孔数为宜。另外,在图中仍未示出,但本技术接骨板1的另一个实施例是只在接骨板1分界线4一侧设置啮合齿7,且在该侧设置长孔2。而在另一侧则可以不设啮合齿7且只设圆孔。这样便使得只有一侧的骨折断端可以相对于另一端滑动,因此为保证留有足够的活动间隙,长孔的侧边也要相应长一些。接骨板1可用3至5毫米厚的医用不锈钢制成。从图3和4中可以清楚地看出,所术接骨板被制成半圆型,以便更好地与骨干吻合,当接骨板较窄时,亦可直接制成平板。权利要求1.一种内置式接骨板,由一块细长金属板组成,其特征在于沿所述接骨板体(1)的纵向对称中心线(3)设有至少两个纵向布置的长孔(2),接骨板体(1)的一侧表面(9)为光滑平面,在其另一侧面(8)上,以接骨板体(1)长度的二分之一处为分界线(4),在所述分界线(4)的两侧分别设有方向相反的啮合齿(7),所述啮合齿(7)的齿背(5)为沿接骨板体(1)的长度方向向板体末端倾斜的斜面,其齿面(6)与接骨板体(1)的表面(8)相垂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骨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长孔(2)的两端为半圆型,其两纵向侧壁分别与所述两半圆相切,侧壁的长度为3-5毫米。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骨板,其特征在于,沿接骨板体(1)的纵向对称中心线(3)所设置的长孔(2)为偶数。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骨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齿面(5)为沿接骨板体(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内置式接骨板,由一块细长金属板组成,其特征在于沿所述接骨板体(1)的纵向对称中心线(3)设有至少两个纵向布置的长孔(2),接骨板体(1)的一侧表面(9)为光滑平面,在其另一侧面(8)上,以接骨板体(1)长度的二分之一处为分界线(4),在所述分界线(4)的两侧分别设有方向相反的啮合齿(7),所述啮合齿(7)的齿背(5)为沿接骨板体(1)的长度方向向板体末端倾斜的斜面,其齿面(6)与接骨板体(1)的表面(8)相垂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纪正春
申请(专利权)人:纪正春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3[中国|河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