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治疗人体骨折的内置式记忆合金加压接骨板,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治疗人体长管状骨骨折(股骨、胫骨、肱骨及尺桡骨等)的接骨板。使用内固定治疗骨折已有百余年的历史,早在1886年,Hansman就报告了应用接骨板治疗骨折的方法。以后,Lambotte(1909)、Sherman(1912),以及Lane(1914)也陆续进行了报道。本世纪初,Sherman设计的接骨板采用较硬的钢材,形状与Lane板略有不同,但强度却有了很大改进,至今仍在应用。在此基础上,Townsend和Gilfillan(1943)、Eggers(1946)和collison(1952)先后设计了槽形孔接骨板。1949年,Danis介绍的活动加压接骨板,Venable(1951)和Boreau(1952)又提出了改进的加压接骨板。这三种类型的加压接骨板较笨重,且压力不足。1961年,Muller接骨板的应用,方使Danis接骨板发生了显著的改进,利用加压器形成对骨折端的压缩。由于压缩力足而可靠,至今仍在应用。Bagby(1956)设计的加压接骨板,最先称为自动加压型或自身加压型接骨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内置式自动加压记忆合金接骨板,由一块细长的镍钛形状记忆合金制成,其特征在于沿所述接骨板体(1)的横向中心线A-A线,两端设有两个向外突出的触角,沿所述接骨板体(1)的纵向对称中心线(4)设有两个对称的长孔(2),接骨板体(1)的一侧表面(9)为光滑面,在其另一侧面(8)上,分别设有方向相反的啮合齿(7),所述啮合齿(7)的齿背(5)为沿接骨板体(1)的长度方向向板体末端倾斜的斜面,其齿面(6)与接骨板体(1)的表面(8)相垂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纪正春,刘平,
申请(专利权)人:纪正春,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3[中国|河北]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