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免充气车轮及可移动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55534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4 17: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轮胎技术领域,公开一种免充气车轮及可移动设备,包括轮毂(1)和实心式的轮胎(2),轮胎(2)安装在轮毂(1)上,轮毂(1)为一体化轮毂,轮毂(1)上设有用于安装轮胎(2)的环形槽(11),环形槽(11)的侧壁上均布有数量为多个且向内侧凸起的第一凸块(12),轮胎(2)的侧壁上均布有向内凹陷的第一卡槽(21),轮胎(2)通过第一卡槽(21)与轮毂(1)的第一凸块(12)卡合连接。轮胎与轮毂之间通过第一凸块和第一卡槽进行定位安装,使得轮胎在轮毂上不会轻易的打滑,导致轮胎失效。一体式的轮毂与轮胎直接卡合连接,连接方便,装配效率高。装配效率高。装配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免充气车轮及可移动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轮胎
,尤其涉及一种免充气车轮及可移动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常规充气胎,通过给轮胎打气,在轮胎和轮毂之间形成很大的压力,得到很大的静摩擦力,从而在大负载下也不会发生相对转动。免充气车轮不能依靠打气的方式来形成轮毂和胎面之间的摩擦力。为了避免轮胎和轮毂打滑,一般有以下几种方法:
[0003]径向上将轮胎做的比装配后的尺寸小,从而在装到轮毂上后撑大变形。轮胎因为形变得到相应的压紧力,获得摩擦力。缺点是为了装配性,轮胎装配前后形变量不能做大,导致获得的摩擦力有时会小于实际需求。
[0004]专利ZL 200920137088.6,通过在轮毂上加凸起,胎面上做凹槽的方式来避免轮毂和轮胎打滑。该方法在轮毂上做出类似销子的特征,插入轮胎的凹槽里。但该结构存在以下弊端:
[0005]因为两片轮毂是装配式的,为保证装配性,轮胎不能做的比装配后小,即牺牲了轮胎弹性变形产生的摩擦力。另外轮子和轮胎之间传递的扭力绝大部分集中在这个凸起和凹槽里,导致应力集中,存在失效风险。在相同的使用环境下,需要性能更好的轮胎和轮毂,才能避免失效;销子和孔支架的配合关系,导致一旦过载轮子直接破坏不能使用了;
[0006]因为两片轮毂是装配式的,导致需要有固定用的五金件,即零件以及相应的安装成本会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轮胎容易在轮毂上打滑的缺点,提供一种免充气车轮及可移动设备。
[0008]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0009]一种免充气车轮,包括轮毂和实心式的轮胎,轮胎安装在轮毂上,轮毂为一体化轮毂,轮毂上设有用于安装轮胎的环形槽,环形槽的侧壁上均布有数量为多个且向内侧凸起的第一凸块,轮胎的侧壁上均布有向内凹陷的第一卡槽,轮胎通过第一卡槽与轮毂的第一凸块卡合连接。轮胎与轮毂之间通过第一凸块和第一卡槽进行定位安装,使得轮胎在轮毂上不会轻易的打滑,导致轮胎失效。一体式的轮毂与轮胎直接卡合连接,连接方便,装配效率高。
[0010]作为优选,环形槽的两侧壁上都设有第一凸块,两个第一凸块相对设置形成第一凸块组,环形槽的内侧壁上均布有数量为多组的第一凸块组,轮胎两侧都设有第一卡槽,两个第一卡槽形成第一卡槽组,轮胎两侧均布有数量为多组的第一卡槽组,第一凸块组与第一卡槽组一一对应并卡合连接。轮毂的两侧都与轮胎卡合连接,进一步加强轮毂与轮胎之间的连接强度,两者之间不会轻易打滑。
[0011]作为优选,环形槽的环形底面上均布有数量为多个第二卡槽,轮胎的内圈侧壁上
设有向内凸起的第二凸块,轮胎通过第二凸块与轮毂的第二卡槽卡合连接。第二卡槽与第二卡块之间卡合连接进一步加强轮胎与轮毂之间的连接强度,两者之间不会轻易发生打滑。
[0012]作为优选,第二卡槽为两个梯形槽的大端相互通的卡槽,第二凸块为两个梯形凸块的大端相互连接的凸块。
[0013]作为优选,轮毂的外侧面边缘处均布有数量为多个的凹槽,凹槽向内侧凹陷形成第一凸块,轮毂的外侧面中间位置设有向外拱起且形状为环形的第一凸筋,第一凸筋的四周均布有数量为多个且延伸到凹槽处的第二凸筋。轮毂侧面强度高,轮毂的支撑强度高,车轮不易发生变形。
[0014]作为优选,轮毂包括左轮毂、右轮毂和连接轴,左轮毂和右轮毂焊接连接,左轮毂和右轮毂中轴线上设有轴孔,连接轴通过轴孔分别与左轮毂和右轮毂焊接连接。
[0015]一种可移动设备,包括免充气车轮。
[0016]本技术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具有显著的技术效果:
[0017]轮胎与轮毂之间通过第一凸块和第一卡槽进行定位安装,使得轮胎在轮毂上不会轻易的打滑,导致轮胎失效。一体式的轮毂与轮胎直接卡合连接,连接方便,装配效率高。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图1中轮毂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是图1中轮胎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4是图1轴向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2]以上附图中各数字标号所指代的部位名称如下:其中,1—轮毂、2—轮胎、11—环形槽、12—第一凸块、13—第二卡槽、14—凹槽、15—第一凸筋、16—第二凸筋、17—左轮毂、18—右轮毂、19—连接轴、21—第一卡槽、22—第二凸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1

4与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24]实施例1
[0025]一种免充气车轮,包括轮毂1和实心式的轮胎2,轮胎2与轮毂1之间卡合连接,轮胎2安装在轮毂1上,轮毂1为一体化轮毂,轮毂1上设有用于安装轮胎2的环形槽11,环形槽11的侧壁上均布有数量为多个且向内侧凸起的第一凸块12,本实施例环形槽11一侧壁第一凸块12的数量为6个,轮胎2的侧壁上均布有向内凹陷的第一卡槽21,第一卡槽21与第一凸块12一一对应,轮胎2一侧面上的第一卡槽21数量为6个,轮胎2通过第一卡槽21与轮毂1的第一凸块12卡合连接。现有免充气论轮胎,多靠胎面和轮毂之间的摩擦力来保证结合强度。在一些负载较大的应用场合,存在胎面与轮毂之间相对滑移的风险,导致轮胎失效。轮毂1上的第一凸块12与轮胎2上的第一卡槽21卡合连接,两者之间的装配结构阻碍轮胎2与轮毂1相对转动。如果负载大到让轮胎2和轮毂1开始发生相对转动,那么轮毂1上的狭小空间会挤压轮胎2产生很大的形变,从而产生很大的摩擦力来阻止相对转动。就算负载大到摩擦力不能抵抗相对转动,因为结构原因,当负载减小后,轮车轮仍然能正常使用。
[0026]环形槽11的两侧壁上都设有第一凸块12,环形槽11向下冲压形成第一凸块12,两个第一凸块12相对设置形成第一凸块组,环形槽11的内侧壁上均布有数量为多组的第一凸块组,轮胎2两侧都设有第一卡槽21,两个第一卡槽21形成第一卡槽组,轮胎2两侧均布有数量为多组的第一卡槽组,第一凸块组与第一卡槽组一一对应并卡合连接。轮毂1的两侧都与轮胎2卡合连接,进一步加强轮毂1与轮胎2之间的连接强度,两者之间不会轻易打滑。
[0027]环形槽11的环形底面上均布有数量为多个第二卡槽13,第二卡槽13的数量为6个,轮胎2的内圈侧壁上设有向内凸起的第二凸块22,第二凸块22的数量为6个,轮胎2通过第二凸块22与轮毂1的第二卡槽13卡合连接。
[0028]第二卡槽13为组合式卡槽,第二卡槽13为两个梯形槽的大端相互通的卡槽,第二凸块22为两个梯形凸块的大端相互连接的凸块,第二卡槽13与第二凸块22之间的卡合角数量较多,从而使得轮胎2在轮毂1连接更加的紧密,两者之间不易打滑。
[0029]一体式的轮毂1包括左轮毂17、右轮毂18和连接轴19,左轮毂17和右轮毂18焊接连接,左轮毂17和右轮毂18中轴线上设有轴孔,连接轴19通过轴孔分别与左轮毂17和右轮毂18焊接连接。
[0030]实施例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免充气车轮,包括轮毂(1)和实心式的轮胎(2),轮胎(2)安装在轮毂(1)上,其特征在于:轮毂(1)为一体化轮毂,轮毂(1)上设有用于安装轮胎(2)的环形槽(11),环形槽(11)的侧壁上均布有数量为多个且向内侧凸起的第一凸块(12),轮胎(2)的侧壁上均布有向内凹陷的第一卡槽(21),轮胎(2)通过第一卡槽(21)与轮毂(1)的第一凸块(12)卡合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免充气车轮,其特征在于:环形槽(11)的两侧壁上都设有第一凸块(12),两个第一凸块(12)相对设置形成第一凸块组,环形槽(11)的内侧壁上均布有数量为多组的第一凸块组,轮胎(2)两侧都设有第一卡槽(21),两个第一卡槽(21)形成第一卡槽组,轮胎(2)两侧均布有数量为多组的第一卡槽组,第一凸块组与第一卡槽组一一对应并卡合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免充气车轮,其特征在于:环形槽(11)的环形底面上均布有数量为多个第二卡槽(13),轮胎(2)的内圈侧壁上设有向内凸起的第二凸块(22),轮胎(2)通过第二凸块(2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喻主路向胜陈启俊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宝洋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