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喷头及三维打印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55517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4 17:09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喷头及三维打印机,喷头包括:加热件,设置有收容通腔,收容通腔沿第一方向贯穿加热件;喉管,设置有第一流道,喉管的一端自收容通腔的一端连接于收容通腔内,喉管用于输送打印材料;喷嘴,设置有第二流道,喷嘴的一端自收容通腔的另一端连接于收容通腔内,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位于收容通腔的一端的端口对接连通;导热件,设置于第一流道,加热件发出的热量通过喉管传递给导热件。相较于现有技术中通过喉管的内壁加热打印材料,设置若干通孔可增加打印材料与加热件的接触面积,还可缩短热传递路径,可提高打印材料的加热均匀性,使流至喷嘴的打印材料处于较好的熔融状态,从而便于喷嘴快速挤出打印材料。从而便于喷嘴快速挤出打印材料。从而便于喷嘴快速挤出打印材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喷头及三维打印机


[000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三维打印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喷头及三维打印机。

技术介绍

[0002]三维打印机又称3D打印机,采用层层堆积的方式分层制作出三维模型,其工作原理为把液态光敏树脂材料、熔融的塑料丝、石膏粉等材料通过喷射粘结剂或挤出等方式用喷头装置喷出,实现层层堆积叠加形成的三维实体。
[0003]目前,3D打印机的打印速度较慢,高速打印可以大大减少用户打印制品的时间。打印速度受限于材料的挤出速度、打印头的加热效率。在打印过程中,喷头的料材经加热块加热熔融,喷嘴的料材通道中心由于距加热块距离较远,导致靠近喷头外壁的料材熔融较好,而远离喷头外壁的料材熔融较差,加热均匀性较差,导致不能向喷头输送充分熔融的打印材料,同时影响打印速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鉴于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三维打印机喷头及三维打印机,克服了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了上述问题。
[0005]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喷头,包括:
[0006]加热件,设置有收容通腔,收容通腔沿第一方向贯穿加热件;
[0007]喉管,设置有第一流道,喉管的一端自收容通腔的一端连接于收容通腔内,喉管用于输送打印材料;
[0008]喷嘴,设置有第二流道,喷嘴的一端自收容通腔的另一端连接于收容通腔内,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位于收容通腔的一端的端口对接连通;
[0009]导热件,设置于第一流道,导热件设置有若干通孔,通孔沿第一方向贯穿导热件,喉管内的打印材料通过通孔后流入喷嘴。
[0010]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导热件至少部分位于收容通腔内。
[0011]在一种实施方式中,通孔包括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第一通孔和第三通孔沿第二方向分别位于第二通孔的两侧,第一通孔和第三通孔均与第二通孔间隔设置,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垂直。
[0012]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沿第二方向,第一通孔的宽度自两端朝中间逐渐增大;
[0013]沿第二方向,第三通孔的宽度自两端朝中间逐渐增大。
[0014]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二通孔沿第二方向的宽度沿两端朝中间的方向逐渐减小。
[0015]在一种实施方式种,导热件包括第一分隔部和第二分隔部,第一分隔部沿第二方向的垂向位于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之间,以分隔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第一分隔部的宽度为0.3毫米~0.5毫米;
[0016]第二分隔部沿第二方向的垂向位于第三通孔和第二通孔之间,以分隔第三通孔和第二通孔,第二分隔部的宽度为0.3毫米~0.5毫米。
[0017]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分隔部和/或第二分隔部的宽度为0.4毫米。
[0018]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导热件还包括第一基体和第二基体,第一基体和第二基体沿第二方向分别位于第二通孔的两端,第一基体和第二基体背离第二通孔的一侧均为导热件的边缘,第一基体和第二基体的宽度均为0.3毫米~0.5毫米。
[0019]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导热件还包括第三基体和第四基体,第三基体位于第一通孔背离第二通孔的一侧,第三基体背离第一通孔的一侧为导热件的边缘;第四基体位于第三通孔背离第二通孔的一侧,第四基体背离第三通孔的一侧为导热件的边缘,第三基体和第四基体的宽度均为0.3毫米~0.5毫米。
[0020]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的轮廓均采用圆弧过渡。
[0021]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均关于第二方向对称,和/或,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均关于第三方向对称,第三方向、第二方向以及第一方向两两相互垂直。
[0022]在一种实施方式中,通孔为圆形孔,各通孔环绕导热件的中心间隔分布,任意相邻的两个通孔的中心与导热件的中心连线的夹角均为120度。
[0023]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收容通腔的壁面设有内螺纹,喉管的一端设有第一外螺纹,喉管通过第一外螺纹与内螺纹的配合而与加热件的一端螺接;喷嘴设有第二外螺纹,喷嘴通过第二外螺纹与内螺纹的配合而与加热件的另一端螺接。
[0024]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导热件与喉管一体成型。
[0025]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三维打印机,包括如上述权利要求任一项的喷头。
[0026]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喷头包括加热件、喉管、喷嘴和导热件。加热件设置有收容通腔,收容通腔沿第一方向贯穿加热件。喉管设置有第一流道,喉管的一端自收容通腔的一端连接于收容通腔内,喉管的另一端凸出于加热件。喉管用于输送打印材料。喷嘴设置有第二流道,喷嘴的一端自收容通腔的另一端连接于收容通腔内。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位于收容通腔的一端的端口对接连通,使得第一流道内的打印材料可流入到第二流道内。导热件设置于第一流道,导热件设置有若干通孔,通孔沿第一方向贯穿导热件,喉管的第一流道内的打印材料先流入通孔再流入喷嘴的第二流道内。由于导热件设置于第一流道内,加热件发出的热量通过喉管传递给导热件。相较于现有技术中通过喉管的内壁加热打印材料,设置若干通孔可增加打印材料与加热件的接触面积,还可缩短热传递路径,可提高打印材料的加热均匀性,使流至喷嘴的打印材料处于较好的熔融状态,从而便于喷嘴快速挤出打印材料。
附图说明
[002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0028]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喷头的主视图;
[0029]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喷头的侧视图;
[0030]图3是图2的A

A向剖视图;
[0031]图4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喷头的导热件的立体图;
[0032]图5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喷头的导热件的截面示意图;
[0033]图6是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中喷头的导热件的立体图;
[0034]图7是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中喷头的导热件的截面示意图。
[0035]附图标记说明:
[0036]100、喷头;10、加热件;110、收容通腔;20、喉管;210、第一流道;30、喷嘴;310、第二流道;40、导热件;410、通孔;4110、第一通孔;4120、第二通孔;4130、第三通孔;4140、第四通孔;4150、第五通孔;4160、第六通孔;420、第一分隔部;430、第二分隔部;440、第一基体;450、第二基体;460、第三基体;470、第四基体;480a、第一连接部;480b、第二连接部;480c、第三连接部;480d、第四连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37]为了便于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表述“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表述“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喷头,其特征在于,包括:加热件,设置有收容通腔,所述收容通腔沿第一方向贯穿所述加热件;喉管,设置有第一流道,所述喉管的一端自所述收容通腔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收容通腔内,所述喉管用于输送打印材料;喷嘴,设置有第二流道,所述喷嘴的一端自所述收容通腔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收容通腔内,所述第一流道和所述第二流道位于所述收容通腔的一端的端口对接连通;导热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流道,所述导热件设置有若干通孔,所述通孔沿所述第一方向贯穿所述导热件,所述喉管内的所述打印材料通过所述通孔后流入所述喷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件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收容通腔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包括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三通孔沿第二方向分别位于所述第二通孔的两侧,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三通孔均与所述第二通孔间隔设置,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喷头,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一通孔的宽度自两端朝中间逐渐增大;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三通孔的宽度自两端朝中间逐渐增大。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喷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孔沿所述第二方向的宽度沿两端朝中间的方向逐渐减小。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喷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件包括第一分隔部和第二分隔部,所述第一分隔部沿所述第二方向的垂向位于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之间,以分隔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所述第一分隔部的宽度为0.3毫米~0.5毫米;所述第二分隔部沿所述第二方向的垂向位于所述第三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之间,以分隔所述第三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所述第二分隔部的宽度为0.3毫米~0.5毫米。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喷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隔部和/或所述第二分隔部的宽度为0.4毫米。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喷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件还包括第一基体和第二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桐陈学栋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快造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