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板材流动方式的辊冲成形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554878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4 17:0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板材成形技术领域内的一种改变板材流动方式的辊冲成形模具,包括第一模具组、第二模具组、间距调节组件以及辅助模具组;第一模具组与第二模具组通过冲头与成形凹槽配合用于驱动板材成形;间距调节组件包括连接件和间隔件,间隔件套接于连接件上,辅助模具组包括多组成对设置的辅助模具,每对辅助模通过连接件对称连接于第一模具的相对两侧,两组间隔件分别夹于第一辅助模具与第一模具之间和第二辅助模具与第一模具之间;冲头与成形凹槽配合驱动板材成形过程中,第一辅助模具与第二辅助模具分别与板材接触并通过改变板材的形状而改变板材的流动方式。本申请减弱了后道成形工序对前道工序中已经成形结构的应力影响,提升成形精度。提升成形精度。提升成形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改变板材流动方式的辊冲成形模具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板材成形
,具体地,涉及一种改变板材流动方式的辊冲成形模具。

技术介绍

[0002]辊冲工艺是一种复合成形工艺,通过结合冲压工艺与辊压工艺,辊冲工艺可以通过渐进成形方式制造长直梁类零件。
[0003]在辊冲成形过程中,由于渐进成形特性,离散模具块常常无法对材料提供足够的约束,致使板材成形的精度受到影响。例如公开号为CN209238831U,公开了一种成型模具,其包括第一模具组件以及第二模具组件,第一模具组件包括两个第一模块、至少一个第一调节片及多个第一连接件,至少一个第一调节片。分别沿第一水平方向延伸,各第一调节片在第二水平方向上依次布置并夹置于两个第一模块之间,第二模具组件包括两个第二模块、至少一个第二调节片及多个第二连接件,至少一个第二调节片,分别沿第一水平方向延伸,各第二调节片在第二水平方向上依次布置并夹置于两个第二模块之间,第一模具组件与第二模具组件相匹配,成型模具被配置为通过第一模具组件与第二模具组件分别压抵于板材两侧而使其成型。该专利技术就存在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变板材流动方式的辊冲成形模具。
[0005]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改变板材流动方式的辊冲成形模具,包括第一模具组、第二模具组、间距调节组件以及辅助模具组;
[0006]所述第一模具组包括多个第一模具,所述第一模具设有冲头,所述第二模具组包括多个第二模具,所述第二模具设有成形凹槽,所述第一模具与所述第二模具适配设置,所述冲头与所述成形凹槽配合用于驱动板材成形;
[0007]所述间距调节组件包括连接件和间隔件,所述间隔件套接于所述连接件上,所述辅助模具组包括多组成对设置的辅助模具,每对所述辅助模具中的两个分别记为第一辅助模具和第二辅助模具,所述第一辅助模具与所述第二辅助模具分别通过所述连接件对称连接于所述第一模具的相对两侧,连接所述第一辅助模具和所述第一模具的所述连接件记为第一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二辅助模具和所述第一模具的所述连接件记为第二连接件,两组所述间隔件分别夹于所述第一辅助模具与所述第一模具之间和所述第二辅助模具与所述第一模具之间,两组所述间隔件分别记为第一间隔件和第二间隔件;
[0008]所述冲头与所述成形凹槽配合驱动板材成形过程中,所述第一辅助模具与所述第二辅助模具分别与板材接触,第一辅助模具和所述第二辅助模具通过改变板材的形状而改变板材的流动方式。
[0009]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间隔件与所述第二间隔件的轴向长度相等或不等。
[0010]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连接件为螺杆,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一端依次穿过所述第一辅助模具、所述第一间隔件后与所述第一模具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另一端与螺帽连接,通过旋拧所述螺帽使得所述第一间隔件夹紧于所述第一模具与所述第一辅助模具之间。
[0011]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连接件为螺杆,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一端依次穿过所述第二辅助模具、第二间隔件后与所述第一模具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另一端与所述螺帽连接,通过旋拧所述螺帽使得所述第二间隔件夹紧于所述第一模具与所述第二辅助模具之间。
[0012]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间隔件与所述第二间隔件为套筒结构。
[0013]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间隔件与所述第二间隔件为弹性体。
[0014]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弹性体为橡胶套筒或弹簧。
[0015]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辅助模具与所述第一模具相邻的一侧形成第一压接部,所述第一压接部通过切除方式形成斜面或厂字形结构面,所述第一压接部与板材接触。
[0016]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辅助模具与所述第一模具相邻的一侧形成第二压接部,所述第二压接部通过材料切除方式形成斜面或厂字形结构面,所述第二压接部与板材接触。
[0017]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模具为凸字形结构体。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0019]1、本申请通过于第一模具两侧设置与板材接触并对板材成形过程中施加相应约束力的辅助模具,减弱了道成形工序对前道工序中已经成形结构的应力影响,提升成形精度。
[0020]2、本申请通过改变间隔件的结构特性,即间隔件设置为弹性件,通过弹性件的弹力可实现间隔件的轴向长度的改变,操作便捷,降低成本。
[0021]3、本申请通过辅助模具结构的形变改变辅助模具对板材的约束条件,提高板材的成形精度。
附图说明
[0022]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0023]图1为本专利技术辊冲成形模具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图1的部分剖切结构示意图;
[0025]图3为本专利技术辊冲形成模具第一模具与辅助模具调整下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4为本专利技术间距调节组件的一种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
[0027]图5为本专利技术间隔调节组件中的间隔件为弹性件的一种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
[0028]图6为图5的部分结构剖切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专利技术。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
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化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
[0030]实施例1
[003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改变板材流动方式的辊冲形成模具,包括第一模具组1、第二模具组2、间距调节组件3以及辅助模具组4。第一模具组1和第二模具组2上下适配设置。第一模具组1主要由相互独立的多个第一模具11构成,同一第一模具组1中的第一模具11的形状相同。第一模具11的形状为凸字形,其凸出的端头部分为冲头111。第二模具组2主要由相互独立的多个第二模具21构成,同一组第二模具组2中的第二模具形状相同。第二模具21的端面上设有成形凹槽211。成形凹槽211与冲头111的形状以及尺寸等参数适配设置,通过成形凹槽211与冲头111的配合驱动板材成形。
[0032]间距调节组件3用于调节辅助模具组4与第一模具组1之间的间距。间距调节组件3包括连接件31和间隔件32,间隔件32套接于连接件31上。一些实施方式是采用连接件31与间隔件32相对滑移的套接方式。一些实施方式中连接件31为螺杆,间隔件32为套筒。其中,螺杆结构的连接件31的中部设有和套筒结构的间隔件32相适配的型面。辅助模具组4主要由多组成对设置的第一辅助模具41和第二辅助模具42构成。成对设置的第一辅助模具41和第二辅助模具42的对数与第一模具11的组数相同。每对第一辅助模具41和第二辅助模具42通过间距调节组件3对称连接于第一模具11的相对两侧。将用于第一辅助模具41和第一模具11连接的连接件31和间隔件32记为第一连接件311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变板材流动方式的辊冲成形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模具组(1)、第二模具组(2)、间距调节组件(3)以及辅助模具组(4);所述第一模具组(1)包括多个第一模具(11),所述第一模具(11)设有冲头(111),所述第二模具组(2)包括多个第二模具(21),所述第二模具(21)设有成形凹槽(211),所述第一模具(11)与所述第二模具(21)适配设置,所述冲头(111)与所述成形凹槽(211)配合用于驱动板材成形;所述间距调节组件(3)包括连接件(31)和间隔件(32),所述间隔件(32)套接于所述连接件(31)上,所述辅助模具组(4)包括多组成对设置的辅助模具,每对所述辅助模具中的两个分别记为第一辅助模具(41)和第二辅助模具(42),所述第一辅助模具(41)与所述第二辅助模具(42)分别通过所述连接件(31)对称连接于所述第一模具(11)的相对两侧,连接所述第一辅助模具(41)和所述第一模具(11)的所述连接件(31)记为第一连接件(311),连接所述第二辅助模具(42)和所述第一模具(11)的所述连接件(31)记为第二连接件(32),两组所述间隔件(32)分别夹于所述第一辅助模具(41)与所述第一模具(11)之间和所述第二辅助模具(42)与所述第一模具(11)之间,两组所述间隔件(32)分别记为第一间隔件(321)和第二间隔件(322);所述冲头(111)与所述成形凹槽(211)配合驱动板材成形过程中,所述第一辅助模具(41)与所述第二辅助模具(42)分别与板材接触,第一辅助模具(41)和所述第二辅助模具(42)通过改变板材的形状而改变板材的流动方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变板材流动方式的辊冲成形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间隔件(321)与所述第二间隔件(322)的轴向长度相等或不等。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改变板材流动方式的辊冲成形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311)为螺杆,所述第一连接件(311)的一端依次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天下张智恒李大永梁振业刘洋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