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批量制备陶瓷导线的热电化学氧化镀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549925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4 17:03
一种批量制备陶瓷导线的热电化学氧化镀池,包括电解池一、电解池二和两个独立的电解液循环系统。电解池内各具有2个以上的圆筒电极,各圆筒电极两端开口且浸没在电解液中,各电解池内的圆筒电极平行排列且通过导体连接在一起组成2个电极组,电解池一和电解池二中的圆筒电极对称设置,每2个对称的圆筒电极组成一个电极对,与电极对数量相同的导线沿圆筒电极的轴线穿过电解池一和电解池二,2个电极组分别接电源。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镀池体系,一组镀池可批量化的同时处理多根铝导线,节约了设备成本并可大大提高生产效率。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镀池体系,通过设置带分水盘的布水器,大大提高了镀池内的散热效率,解决了镀池内多电极同时工作带来的散热问题。散热问题。散热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批量制备陶瓷导线的热电化学氧化镀池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热电化学氧化
,具体涉及一种可以对导体线材进行批量化热电化学氧化处理的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专利CN2021116747753公开了一种导体线材热电化学氧化处理装置,这种装置虽然可以连续的处理导线,但是一次也只能处理一根导线,当待处理量的导线量比较多时,就需要很多组镀池,而每组镀池要配套两个独立的电解液循环系统,这样就需要投入数量众多的镀池和电解液循环系统,镀池体系设备数量庞大且成本很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对导体线材进行批量化热电化学氧化处理的镀池体系,以节约导线处理成本并提高处理效率。
[0004]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
[0005]一种批量制备陶瓷导线的热电化学氧化镀池,包括电解池一、电解池二和两个独立的电解液循环系统,电解池一和电解池二分别与电解液循环系统相连,电解池一和电解池二内具有电解液,电解池内各具有2个以上的圆筒电极,各圆筒电极两端开口且浸没在电解液中,各电解池内的圆筒电极平行排列且通过导体连接在一起组成2个电极组,电解池一和电解池二中的圆筒电极对称设置,每2个对称的圆筒电极组成一个电极对,与电极对数量相同的导线沿圆筒电极的轴线穿过电解池一和电解池二,2个电极组分别接电源。
[0006]进一步的,所述电极组中的圆筒电极的轴线位于同一平面上。
[0007]进一步的,所述电极组中的圆筒电极两端对齐且等间距排列
[0008]进一步的,所述电极组中的圆筒电极的外径相同。
[0009]排列在同一平面上的圆筒电极具有相同的电解液循环条件,不会因镀池深度影响电解液散热效果,可使生产的陶瓷导线成膜质量更为均匀。
[0010]进一步的,所述电极组中的圆筒电极的数量是3个以上,电极组的横截面中,任意相邻的三个圆筒电极均组成等腰三角形。电解液池内的圆筒电极叠加排列的好处在于可以减小占地面积,节约厂房空间。
[0011]进一步的,还包括四组布水器,所述电极组两端各对应一组布水器,布水器固定在电解液池内壁,同一电解池内的两组布水器分别接一个电解液循环系统的进水管和出水管。
[0012]进一步的,所述一组布水器包括若干个连接一起的分水盘,各分水盘通过管路相互连通,分水盘的数量与所述电极组中的圆筒电极数量相同,各分水盘分别与各圆筒电极同轴,分水盘中部具有通孔,分水盘的一侧具有若干孔洞,孔洞朝向圆筒电极的开口,导线沿分水盘轴线穿过通孔。
[0013]进一步的,所述分水盘上的孔洞等间距排列成环形。
[0014]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
[0015]本专利技术的镀池体系,一组镀池可批量化的同时处理多根铝导线,节约了设备成本并可大大提高生产效率。本专利技术的镀池体系,通过设置带分水盘的布水器,大大提高了镀池内的散热效率,解决了镀池内多电极同时工作带来的散热问题。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电解液池内的圆筒电极排列方式;
[0017]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中的镀池俯视图;
[0018]图3是图2的中A

A处剖视图。
[0019]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中的布水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21]实施例1
[0022]一种批量制备陶瓷导线的热电化学氧化镀池,其镀池体系及工作原理与中国专利技术专利CN2021116747753中的基本相同,包括电解池一、电解池二和两个独立的电解液循环系统。电解池一和电解池二分别与电解液循环系统相连,电解池一和电解池二内具有电解液,圆筒电极浸没在电解液中,待处理导线沿圆筒电极轴线穿过电解液池。不同之处在于,电解池1内具有2个以上的圆筒电极2。圆筒电极2两端开口且浸没在电解液中。各电解池内的圆筒电极平行排列且通过导体连接在一起组成2个电极组,电解池一和电解池二中的圆筒电极对称设置,每2个对称的圆筒电极组成一个电极对,与电极对数量相同的导线沿圆筒电极的轴线穿过电解池一和电解池二,2个电极组分别接电源。
[0023]图1示出了a、b、c、d四种圆筒电极的排列方式(电解液池的横截面)。方式a中,电极组中的圆筒电极排列成一排,其轴线位于同一平面上,当然,方式a中的两个圆筒电极仅仅是示意性的,实际应用中可以排列更多。优选的,电极组中的各圆筒电极的外径相同,且各圆筒电极两端对齐成等间距排列。排列在同一平面上的圆筒电极具有相同的电解液循环条件,不受镀池深度影响电解液散热效果,可使生产的陶瓷导线成膜质量更为均匀。
[0024]此外,当电极组中的圆筒电极的数量是3个以上时,圆筒电极也可以叠加排列。体现在电极组的横截面中,任意相邻的三个圆筒电极均组成等腰三角形。电解液池内的圆筒电极叠加排列的好处在于可以尽可能的减小占地面积,节约厂房空间。
[0025]实施例2
[0026]当电解液池内设置了更多的电极时,如何散热成为难题,现有的镀池体系中,仅在电解液池的底部和上部布置进出水管,散热效率差,当电解液池内的圆筒电极数量增加时,为了使电解液池的电解液保持较低的温度就需要大幅提高循环泵的输出功率。为解决多电极的散热问题,电解液池中还设置有布水器,一组布水器包括若干个连接一起的分水盘。各分水盘通过管路相互连通,分水盘的数量与所述电极组中的圆筒电极数量相同。各分水盘分别与各圆筒电极同轴,分水盘中部具有通孔,导线沿分水盘轴线穿过通孔。分水盘的一侧具有若干孔洞,孔洞朝向圆筒电极的开口。同一电解液池中,一组分水盘作为出水端,另一组分水盘作为抽水端,相比于现有的斜方向流经的方式,电解液径直流过圆筒电极,可以大
大提高散热效果和效率。
[0027]下面仅以2圆筒电极组为例进行说明。如图2

4所示,本设施例的镀池体系包括2个电极对和四组布水器3,电极组两端各对应一组布水器,布水器3固定在电解液池2内壁。一组布水器包括2个连接一起的分水盘301,两个分上盘301通过管路和三通相互连通后接电解液循环系统。优选的,分水盘上的孔洞3011等间距排列成环形,以使电解液流场更均匀。导线4沿分水盘301轴线穿过通孔3012。同一电解池2内的两组布水器分别接一个电解液循环系统的进水管302和出水管303。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批量制备陶瓷导线的热电化学氧化镀池,包括电解池一、电解池二和两个独立的电解液循环系统,电解池一和电解池二分别与电解液循环系统相连,电解池一和电解池二内具有电解液,其特征在于,电解池内各具有2个以上的圆筒电极,各圆筒电极两端开口且浸没在电解液中,各电解池内的圆筒电极平行排列且通过导体连接在一起组成2个电极组,电解池一和电解池二中的圆筒电极对称设置,每2个对称的圆筒电极组成一个电极对,与电极对数量相同的导线沿圆筒电极的轴线穿过电解池一和电解池二,2个电极组分别接电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批量制备陶瓷导线的热电化学氧化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组中的圆筒电极的轴线位于同一平面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批量制备陶瓷导线的热电化学氧化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组中的圆筒电极两端对齐且等间距排列。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批量制备陶瓷导线的热电化学氧化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组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雷厉李昊旻王连可
申请(专利权)人:诸暨市中俄联合材料实验室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