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城市轨道交通预制板式钢纤维混凝土整体道床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城市轨道交通轨道工程
,尤其是一种城市轨道交通预制板式钢纤维混凝土整体道床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道床是轨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轨道框架的基础。其主要作用是支撑钢轨,把钢轨上部车载的巨大压力均匀地传递给基础面,同时还可缓和机车车辆轮对钢轨的冲击。现有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中的预制板式道床,大多采用基底、自密实混凝土、水沟等多次浇筑方式施工,即需要先进行基底浇筑施工,然后再进行预制板铺设、自密实混凝土浇筑及水沟浇筑,同时由于多次浇筑,每次浇筑的基准都需要核定,施工工序较为繁琐,轨道施工效率较低,施工周期较长。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城市轨道交通预制板式钢纤维混凝土整体道床施工方法,能够实现一次浇筑形成整体式道床,提高道床铺设质量,同时可以简化施工工序,提高轨道施工效率。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城市轨道交通预制板式钢纤维混凝土整体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城市轨道交通预制板式钢纤维混凝土整体道床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含以下步骤:S101、施工准备:对基底进行清理以及对预制轨道板(1)的安放位置进行测量放样,同时对预制轨道板(1)进行防水隔离层的涂刷,然后将涂刷完成后的预制轨道板(1)运输至铺设位置;S102、预制轨道板初调:待所述预制轨道板(1)达到铺设位置后,在所述预制轨道板(1)的四角上均安装起道架(2),安装完毕后所述起道架(2)的螺纹丝杠(201)与基底接触,通过所述螺纹丝杠(201)对所述预制轨道板(1)进行初调直至所述预制轨道板(1)的顶面处于水平状态;S103、水沟模板的安装:所述预制轨道板(1)初调完毕后,在所述预制轨道板(1)两侧安装水沟模板(3),所述水沟模板(3)与所述预制轨道板(1)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连接所述水沟模板(3)与所述预制轨道板(1)的连接支架(4),所述水沟模板(3)上设置有与所述水沟模板(3)连接成一体的梁(301),所述连接支架(4)上设置有用于限制所述梁(301)的卡槽(406),安装完毕后所述水沟模板(3)上的梁(301)卡在所述卡槽(406)内,所述连接支架(4)两端分别连接所述水沟模板(3)与所述预制轨道板(1);S104、预制轨道板加固压紧:待水沟模板(3)安装好后,安装斜支撑(5),所述斜支撑(5)的一端连接所述预制轨道板(1),其另一端连接所述预制轨道板(1)两侧的走形轨支墩(7),然后在所述预制轨道板(1)两侧均安装防上浮装置(6);S105、预制轨道板架设精调:待所述预制轨道板加固压紧后,通过两侧斜支撑(6)调节预制轨道板的中心位置直至所述预制轨道板的中线与基底的中线重合,然后对所述预制轨道板进行高度检测,并通过螺纹丝杠(201)调节所述预制轨道板的高程位置直至达到设计要求;S106、浇筑钢纤维混凝土:在所述预制轨道板(1)两端安装隔离板,所述预制轨道板(1)上设置有浇筑孔(102),将钢纤维混凝土通过安装在所述浇筑孔(102)上的浇筑装置(8)进行浇筑,当浇筑至设计要求高度后,关闭浇筑装置(8)并通过振捣棒将钢纤维混凝土振捣密实形成整体道床,待填充的钢纤维混凝土初凝时,在浇筑孔(102)中插入限位钢筋并再次浇注混凝土至板面齐平形成限位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城市轨道交通预制板式钢纤维混凝土整体道床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起道架(2)包括固定板(202)以及螺纹丝杠(201),所述的固定板(202)上设置有与螺纹丝杠(201)匹配的高程调节螺母(203),所述的固定板(202)通过固定螺栓(204)安装在所述预制轨道板(1)上,通过所述螺纹丝杠(201)的转动进行所述预制轨道板(1)高度的调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城市轨道交通预制板式钢纤维混凝土整体道床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齐长宁,欧阳飞飞,徐超,李东,黄青山,史雪松,黄子彤,李登辉,薛岩,张晨迪,王超,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