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起毛剂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6532898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1 16:1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起毛剂制备方法,按重量份取八甲基环四硅氧烷200份和封头剂16份进行反应;加入催化剂1份继续进行反应后静置24小时,加入含氢硅油后静置6小时;加入纯碱使得反应溶液的PH值为6.2~6.8,静置16小时,得到反应物A;取反应物A200份、偶联剂18份和催化剂0.5份,加热至60℃进行初反应,逐步升温至90℃并保温10小时,得到反应物B;取反应物B200份、乳化剂20份、稳定剂20份、醋酸3份和水若干,至总重量为1000份,混合后常温下搅拌,放置直至乳液不分层,得到硅油乳液起毛剂。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制备方法制备的起毛剂,具有用量少、起毛效果好,制备过程无废污物体产生。制备过程无废污物体产生。制备过程无废污物体产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起毛剂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起毛剂制备
,特别涉及一种起毛剂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0002]在纺织品加工工艺中,起毛剂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属于一种改性硅油乳液,因其无毒、耐一定酸碱与硬水的功能,更有柔软蓬松起毛特性广泛应用于棉、麻织物、针织物、涤棉混纺等纺织品的起毛、起毛工艺流程中。经起毛剂处理后,纤维表面光滑,织物蓬松。经金刚沙皮、碳素、陶瓷或者钢挑式磨毛机或砂皮辊磨毛抓毛机的抓绒,起毛后可获得表面厚、匀、密的绒毛效果,无论是哪种方式磨毛抓毛,起毛剂的加持可显著提升磨毛起毛效果,提升织品品质,其亦可有用于后整理的柔软整理,使产品手感滑爽丰满,缝纫时不易造成针洞现象。
[0003]起毛剂的功效直接影响拉毛起绒的效果,目前市场上起毛剂的效果参差不齐,而且主要还是以进口二甲基硅油乳液类起毛剂为主以及脂肪酸衍生物起毛剂,起毛剂巨大的市场需求使得我们有必要开发效果更好、性价比更高、原料采购更方便的起毛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起毛剂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可以改善起毛效果,解决现有技术中部分起毛剂的效果无法满足客户要求的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6]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起毛剂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7]步骤S1、按重量份取八甲基环四硅氧烷200份和封头剂16份进行反应,反应过程中将初步温度控制在20℃以内;
[0008]步骤S2、加入催化剂1份继续进行反应,将温度控制在50℃以内,反应后静置24小时,再加入含氢硅油5份后继续反应8小时静置6小时;
[0009]步骤S3、加入纯碱,纯碱的量控制在使得反应溶液的PH值为6.2~6.8,然后静置16小时,得到反应物A;
[0010]步骤S4、取反应物A200份、偶联剂18份和催化剂0.5份,加热至60℃进行初反应,逐步升温至90℃并保温10小时,得到反应物B;
[0011]步骤S5、取反应物B200份、乳化剂20份、稳定剂20份、醋酸3份和水若干,至总重量为1000份,混合后常温下用高速搅拌器搅拌,乳化到一定时间得到乳白色均匀乳液,放置至少24小时直至乳液不分层,得到硅油乳液起毛剂。
[0012]进一步的,步骤S5中,乳化时间优选20分钟。
[0013]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起毛剂,采用上述制备方法制备而成。
[0014]第三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纺织品,其制备过程包括:
[0015]取10

20g/L的上述起毛剂,加水制成起毛剂溶液,将织物浸入起毛剂溶液,然后用轧液机轧液,再烘干后进行抓毛,得到纺织品成品。
[0016]采用本专利技术的制备方法制备的起毛剂,具有用量少、效果好,而且已经超越国外进口的同类有机硅二甲基硅油的同类效果,可打破起毛剂长期依赖进口的被动局面。并且本专利技术的制备方法采用的原料均为常用原料,采购渠道多。制备过程无废污物体产生。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起毛剂制备方法的制备过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0019]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公开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公开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公开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公开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公开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基于本公开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0020]实施例一
[0021]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起毛剂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2]步骤S1、按重量份取八甲基环四硅氧烷200份和封头剂16份进行反应,反应过程中将初始温度控制在20℃以内。
[0023]封头剂是一种化学助剂,一般用在开环聚合等的化学反应中,适合于大批量长时间连续操作。封头,顾名思义,就是堵住某一头的意思,意思就是在大型聚合或链合时能固定最终产物的初等聚合单体的数目,使终产物的分子量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在化学反应过程中,由于要控制反应的程度和环合的程度,所以要用到封头剂,它与催化剂有明显的区别,催化剂反应前后无明显数量的变化,而封头剂则成为反应结束产品中的成分,故一般封头剂与要参加的反应中化学品分子量差距不大甚至是不饱和产品。
[0024]步骤S2、加入催化剂1份继续进行反应,将温度控制在50℃以内,反应后静置24小时,再加入含氢硅油5份后静置6小时。
[0025]步骤S3、加入纯碱,纯碱的量控制在使得反应溶液的PH值为6.2~6.8,然后静置16小时,得到清亮液体,此反应物暂且称为反应物A。
[0026]步骤S4、取反应物A200份、偶联剂18份和催化剂0.5份,加热至60℃进行初反应,逐步升温至90℃并保温10小时,得到清亮透明液体,称为反应物B。
[0027]偶联剂是一类具有两不同性质官能团的物质,其分子结构的最大特点是分子中含有化学性质不同的两个基团,一个是亲无机物的基团,易与无机物表面起化学反应;另一个是亲有机物的基团,能与合成树脂或其它聚合物发生化学反应或生成氢键溶于其中。因此偶联剂被称作“分子桥”,用以改善无机物与有机物之间的界面作用,从而大大提高复合材料的性能,如物理性能、电性能、热性能、光性能等。
[0028]步骤S5、取反应物B200份、乳化剂20份、稳定剂20份、醋酸3份和水若干,至总重量为1000份,混合后常温下用高速搅拌器搅拌,乳化到一定时间得到乳白色均匀乳液,放置24
小时不分层即乳化完成,得到半透明或乳白色硅油乳液起毛剂。
[0029]进一步的,步骤S5中,乳化时间优选20分钟,如果出现两相或多相,即因乳化不彻底而出现分层,须延长乳化时间。
[0030]下面用几组实验数据对本专利技术的制备方法加以验证:
[0031]实验一:
[0032]取200g八甲基环四硅氧烷和16g封头剂进行反应,反应过程中将初始温度控制在20℃以内;
[0033]加入1g催化剂继续进行反应,将温度控制在50℃以内,反应后静置24小时,再加入含氢硅油5g后继续反应8h后静置6小时;
[0034]加入纯碱使得反应溶液的PH值为6.5,然后静置16小时,得到反应物A;
[0035]取200g反应物A、18g偶联剂和0.5g催化剂,加热至60℃进行初反应,逐步升温至90℃并保温10小时,得到反应物B;
[0036]取200g反应物B、20g乳化剂、20g稳定剂、3g醋酸和水至总重量为1000g,混合后常温下用高速搅拌器搅拌,乳化20分钟得到乳白色均匀乳液,放置24小时不分层即乳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起毛剂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按重量份取八甲基环四硅氧烷200份和封头剂16份进行反应,反应过程中将初步温度控制在20℃以内;步骤S2、加入催化剂1份继续进行反应,将温度控制在50℃以内,反应后静置24小时,再加入含氢硅油5份后继续反应8h静置6小时;步骤S3、加入纯碱,纯碱的量控制在使得反应溶液的PH值为6.2~6.8,然后静置16小时,得到反应物A;步骤S4、取反应物A200份、偶联剂18份和催化剂0.5份,加热至60℃进行初反应,逐步升温至90℃并保温10小时,得到反应物B;步骤S5、取反应物B200份、乳化剂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涂益文陈炜
申请(专利权)人:英德市东鸿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