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CMW连轧机生产硅铝含量3.5~5%无取向硅钢原板穿带启动轧制的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52790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1 16: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UCMW连轧机生产硅铝含量3.5~5%无取向硅钢原板穿带启动轧制的轧制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区别于传统5机架同时压下启动轧制的逐道次压下启动轧制的方法,合理设定1~5#机架合适的轧制工艺,能有效提高硅铝含量3.5~5%无取向硅钢原板起步成功率,在轧制断带后迅速恢复生产。通过使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原板穿带启动轧制,能极大降低各机架非稳态轧制的难度,降低各机架轧制力及张力的波动,避免了轧制断带,为UCMW冷连轧机批量生产硅铝合金含量3.5~5%的无取向高牌号提供先决条件。含量3.5~5%的无取向高牌号提供先决条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UCMW连轧机生产硅铝含量3.5~5%无取向硅钢原板穿带启动轧制的轧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硅钢原板穿带的轧制
,具体涉及一种UCMW连轧机生产硅铝含量3.5~5%无取向硅钢原板穿带启动轧制的轧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高牌号无取向硅钢主要用于大、中型电机和发电机的制造等,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飞速发展,新能源驱动电机用钢市场与日俱增,市场对高牌号无取向硅钢(硅铝含量3.5%以上)的需求量旺盛。提高硅铝含量3.5~5%无取向硅钢的生产效率以及降低其吨钢成本,有着重要意义。目前行业内硅铝含量3.5%~5%无取向硅钢主要由可逆式轧机生产,生产效率低且成本高,而生产效率高成本低的5机架(工作辊直径范围385~425mm)UCMW冷连轧机的传统作业方法不具备批量生产该品种的能力。UCMW冷连轧机穿带轧制过程属于非稳态轧制过程。传统的连轧机穿带轧制是五个机架同时启动,各个机架动态压下;轧制状态切换条件满足,进入稳态轧制。这种5机架同时启动的原板穿带启动轧制方式对于低合金含量的钢带具有较高的成功率,但当硅铝合金含量达到3.5~5%,轧制力达到1300吨以上,轧制力及张力的波动极易造成断带,致使穿带启动轧制失败。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UCMW连轧机生产硅铝含量3.5~5%无取向硅钢原板穿带启动轧制的轧制方法。通过本专利技术研究,采用区别于传统5机架同时压下启动轧制的逐道次压下启动轧制的方法,合理设定1~5#机架合适的轧制工艺,能有效提高硅铝含量3.5~5%无取向硅钢原板起步成功率,在轧制断带后迅速恢复生产。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0005]一种UCMW连轧机生产硅铝含量3.5~5%无取向硅钢原板穿带启动轧制的轧制方法,包括:
[0006]S1、选用酸洗后的无取向钢带,钢带中硅铝含量3.5~5%;
[0007]S2、将钢带投入电磁加热炉中加热,钢带加热后穿带至卷取包紧;
[0008]S3、采用逐道次原板起步法,取消厚度自动控制模块,依次压下1~5#机架,具体如下:
[0009]S31、投入1#机架,压下率30~40%,轧制力控制1200~1600
×
10KN,入口单位张力4.2~5.5
×
10N/mm2,卷取单位张力9.7~11
×
10N/mm2;其中,1#机架采取大压下率,主要是为了更大程度的破碎晶粒,将晶粒细化,粗大晶粒的薄钢带在后机架的轧制过程中极易产生边裂而发生断带事故。卷取单位张力取值9.7~11
×
10N/mm2的主要原因:

卷取机设备能力允许的总张力已达上限值,

较大的卷取张力能减小1#机架的压下负荷,减小1#机架的轧制力;
[0010]S32、1#机架钢带的轧制线通过2#机架轧辊辊缝后(保证2#机架压下时钢带厚度没
有剧烈变化,钢带厚度不会从原板厚度突变到1#机架出口厚度,这样就避免了轧制力因板厚的剧烈变化而剧烈变化,维持机架间钢带的稳定),投入2#机架,压下率35~45%,轧制力控制1100~1500
×
10KN,1~2#机架单位张力12~14.8
×
10N/mm2,卷取单位张力10~11.7
×
10N/mm2;其中,卷取单位张力取值10~11.7
×
10N/mm2的主要原因:较大的卷取张力能减小2#机架的压下负荷,减小2#机架的轧制力;
[0011]S33、2#机架钢带的轧制线通过3#机架轧辊辊缝后(保证3#机架压下时钢带厚度没有剧烈变化,钢带厚度不会从原板厚度突变到2#机架出口厚度,这样就避免了轧制力因板厚的剧烈变化而剧烈变化,维持机架间钢带的稳定),投入3#机架,压下率25~32%,轧制力控制900~1400
×
10KN,2~3#机架单位张力13~16
×
10N/mm2,卷取单位张力9~11
×
10N/mm2;其中,3#机架压下后,钢带厚度减薄到一定程度,须要通过减小卷取单位张力来保证钢带的稳定,防止因卷取张力过大而导致钢带撕裂;
[0012]S34、3#机架钢带的轧制线通过4#机架轧辊辊缝后(保证4#机架压下时钢带厚度没有剧烈变化,钢带厚度不会从原板厚度突变到3#机架出口厚度,这样就避免了轧制力因板厚的剧烈变化而剧烈变化,维持机架间钢带的稳定),投入4#机架,压下率18~28%,轧制力控制850~1350
×
10KN,3~4#机架单位张力14~17
×
10N/mm2,卷取单位张力8~10.5
×
10N/mm2;其中,4#机架压下后,钢带厚度进一步减薄,须要继续减小卷取单位张力来保证钢带的稳定,防止因卷取张力过大而导致钢带撕裂;
[0013]S35、4#机架钢带的轧制线通过5#机架轧辊辊缝后(保证5#机架压下时钢带厚度没有剧烈变化,钢带厚度不会从原板厚度突变到4#机架出口厚度,这样就避免了轧制力因板厚的剧烈变化而剧烈变化,维持机架间钢带的稳定),投入5#机架,压下率18~25%,轧制力控制800~1300
×
10KN,4~5#机架单位张力14.5~18
×
10N/mm2,卷取单位张力7~10
×
10N/mm2;其中,5#机架压下后,钢带厚度进一步减薄,须要继续减小卷取单位张力来保证钢带的稳定,防止因卷取张力过大而导致钢带撕裂;
[0014]S36、5#机架钢带轧制线包入卷取机后,停机并恢复厚度自动控制模块,再恢复轧制生产。
[0015]优选地,所述步骤S1中,钢带厚度为1.8~2.4mm。
[0016]优选地,所述步骤S2中,电磁加热炉工作温度为80~100℃。其中,通过电磁加热炉加热钢带温度,能降低钢带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一方面能有效的减降轧机的轧制负荷,减小轧制力,另一方面能降低在穿带卷取过程中的弯曲断带概率。加热炉温度过高,会增加吨钢电耗以及加速加热炉电缆的老化,增加吨钢成本以及设备故障率;加热炉温度过低,则达不到减降轧制负荷以及弯曲断带的发生率的目的。
[0017]优选地,所述步骤S3中,1~5#机架的总压下率70~90%。步骤S31

S35所设定的压下率是指各步骤中各机架压下后的:(轧前厚度

轧后厚度)/轧前厚度,总压下率是指:(1#机架轧前厚度

5#机架轧后厚度)/1#机架轧前厚度)。
[0018]优选地,所述步骤S3中,1~5#机架的工作辊辊径为385~410mm,工作辊表面粗糙度为0.2~0.4μm。其中,5机架连轧机的工作辊使用直径为385~425mm,选用小直径的轧辊,能有效的减少轧制负荷,减降轧制力;同样,通用工作辊表面粗糙度范围为0.2~0.7μm,选用小粗糙度工作辊,能有效减降轧制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UCMW连轧机生产硅铝含量3.5~5%无取向硅钢原板穿带启动轧制的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S1、选用酸洗后的无取向钢带,钢带中硅铝含量3.5~5%;S2、将钢带投入电磁加热炉中加热,钢带加热后穿带至卷取包紧;S3、采用逐道次原板起步法,取消厚度自动控制模块,依次压下1~5#机架,具体如下:S31、投入1#机架,压下率30~40%,轧制力控制1200~1600
×
10KN,入口单位张力4.2~5.5
×
10N/mm2,卷取单位张力9.7~11
×
10N/mm2;S32、1#机架钢带的轧制线通过2#机架轧辊辊缝后,投入2#机架,压下率35~45%,轧制力控制1100~1500
×
10KN,1~2#机架单位张力12~14.8
×
10N/mm2,卷取单位张力10~11.7
×
10N/mm2;S33、2#机架钢带的轧制线通过3#机架轧辊辊缝后,投入3#机架,压下率25~32%,轧制力控制900~1400
×
10KN,2~3#机架单位张力13~16
×
10N/mm2,卷取单位张力9~11
×
10N/mm2;S34、3#机架钢带的轧制线通过4#机架轧辊辊缝后,投入4#机架,压下率18~28%,轧制力控制850~135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龙张培毅段亚东张泉吴洪杨光刘波李刚陈万朱登武汪君童海斌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钢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