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脱模的注塑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52787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1 16: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高效脱模的注塑模具,包括动模组、静模组及二次顶出结构;所述二次顶出结构包括脱模勾板、限位固定板及限位弹性板;所述限位固定板及脱模勾板分别固定于所述动、静模组上,该脱模勾板穿过限位固定板设置;所述限位弹性板装于所述动模组中的推板内,其一端朝脱模勾板方向伸出,形成驱动端;所述动、静模组相对分离,所述脱模勾板与限位弹性板的驱动端连接,并驱动所述推板与动模组中顶针配合,进行产品顶起;所述限位固定板与限位弹性板的驱动端连接,以驱动限位弹性板置于推板内,进行产品脱模,达到高效脱模、脱模完整、操作便捷且无拉白的技术效果,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在的技术问题。在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脱模的注塑模具


[0001]本技术涉及注塑模具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高效脱模、合格率高且结构简单、操作便捷的注塑模具。

技术介绍

[0002]注塑模具为产品成型加工的重要工具之一。在注塑产品过程中,如何快速及完整的将产品脱出,是模具设计制造的重要因素,尤其是针对具有筋条,且筋条的高度大的产品而言,现有的注塑模具结构无法实现筋条快速其完整的脱出,导致筋条损伤,甚至损坏,直接影响产品加工效率及加工成本。
[0003]另,现有的利用二次脱模结构实现产品脱模过程中会使产品拉白;具体原因如下:如图1所示,第一次顶出是通过机械拉勾1带动推板和顶针,第二次顶出动作由注塑机的顶杆完成,此种机械拉勾1一侧固定在定模板,一侧固定在推板,推板侧部分靠两侧螺丝挤压弹簧,让钢珠2夹紧定机械拉勾1,从而实现动作;这种方式的缺点是:在钢球2和机械拉勾1在使用到一定次数时产生,磨损会有间隙产生,无法保证第一时间拉动推板,因而导致脱模时,脱模力没有按步骤分解,会使产品拉白;同时,如图1所示结构不能应用于模具规格较大的场合。
[0004]因此,如何设计并制造处一款注塑模具,能够使得高度大的筋条能够完全脱出,达到高效、产品完整且无拉白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脱模、合格率高且结构简单、操作便捷的注塑模具。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高效脱模的注塑模具,其包括动模组、静模组及二次顶出结构,所述静、动模组呈上下分布;
[0008]所述二次顶出结构包括脱模勾板、限位固定板及限位弹性板;所述限位固定板及脱模勾板分别固定于所述动、静模组上,该脱模勾板穿过限位固定板设置;所述限位弹性板装于所述动模组中的推板内,其一端朝脱模勾板方向伸出,形成驱动端;
[0009]所述动、静模组相对分离,所述脱模勾板与限位弹性板的驱动端连接,并驱动所述推板与动模组中顶针配合,进行产品顶起;所述限位固定板与限位弹性板的驱动端连接,以驱动限位弹性板置于推板内,进行产品脱模。
[0010]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脱模勾板,其为直杆,其一端固定于所述静模组的旁侧,另一端为联动端。
[0011]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联动端呈倒钩状,且朝向所述动模组方向弯曲。
[0012]进一步优选的:所述限位弹性板置于所述推板开设的凹槽内,由螺钉穿过推板伸入限位弹性板的滑槽内;
[0013]所述限位弹性板的驱动端伸出于所述凹槽外,该驱动端具有斜面。
[0014]进一步优选的:所述限位弹性板为块状体,所述斜面靠近脱模勾板设置。
[0015]进一步优选的:所述限位固定板靠近所述动模组的一侧具有驱动面,所述驱动面为倾斜面,并与所述斜面配合,以驱动所述限位弹性板朝所述凹槽内位移。
[0016]进一步优选的:所述限位固定板朝向所述动模组一侧开设有滑动凹槽,以允许所述脱模勾板滑动穿设。
[0017]进一步优选的:所述二次顶出结构的数量为两个,并对称分布。
[0018]进一步优选的:所述静模组为具有注胶流道的模组,其内嵌有上模芯。
[0019]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动模组内嵌有下模芯,所述下模芯与所述上模芯配合,形成模仁,所述注胶流道与模仁连通;
[0020]所述动模组靠近所述静模组的一侧具有所述推板。
[002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与
技术介绍
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0022]本技术设计二次顶出结构,将原有一次性脱模工艺改进为二次脱模,第一次脱模将解除模具对产品筋条的抱紧力,也就是将产品中部分筋条预脱出,第二次脱模,使得动、静模组完全分离,达到产品脱出的目的,从而确保在产品脱模过程中筋条的完整性;另,本技术所阐述的技术方案利用能够相对位移的脱模勾板与限位固定板分别与限位弹性板配合,实现上述的第一次、第二次脱模过程,达到高效且产品完整脱模的目的,具有产品加工效率高、降低加工成本的优点,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0023]本技术中带动推板进行位移的是脱模拉勾,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磨损和弹簧失效可能产生的问题,同时,本新型还具有安全可靠,受力很大,可广泛应用于二次分型的模具结构。
附图说明
[0024]图1是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一种高效脱模的注塑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一种高效脱模的注塑模具的结构剖面图;
[0027]图4是图3中Q处结构放大图;
[0028]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二次顶出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30]在本技术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均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本技术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31]实施例
[0032]一种高效脱模的注塑模具,其利用二次顶出结构实现产品的二次顶出脱模,从而
实现产品的高效且完整的脱出,尤其是针对设计有筋条结构的产品。
[0033]如图2所示,所述高效脱模的注塑模具,其包括静模组100、动模组200及二次顶出结构300,所述静、动模组100、200呈上下分布。
[0034]如图2及图3所示,所述静模组100包括依次叠设的顶板110及上模板120,所述上模板120内嵌有上模芯,所述上模芯靠近所述动模组200设置;还包括注胶流道,所述注胶流道包括注胶嘴及注胶槽孔,所述注胶嘴置于所述顶板110上,所述注胶槽孔与所述注胶嘴连通。
[0035]如图2及图3所示,所述动模组200包括推板210、下模板、顶针220、顶板及固定板,所述顶板装于所述固定板上,所述顶针220装于所述顶板上,并由所述顶板驱动朝向静模组100方向运动实现顶出,所述下模板位于所述顶板之上,所述推板210装于所述下模板之上,该推板210朝向静模组方向开设有内嵌槽,该内嵌槽内安装有下模芯,该下模芯与所述下模芯配合形成模仁,该模仁具有产品注塑成型用的成型模腔;所述注胶槽孔与所述成型模腔连通,实现注胶流道与模仁之间的连通。
[0036]如图2及图3所示,所述推板210为一板体,其上开设所述通孔,以允许所述下模芯的穿设,该通孔的形成及尺寸与所述下模芯的形状与尺寸相适配,该推板210在脱模过程中能够顶起成型产品的边沿,以将产品有限的脱出;该推板210朝向所述二次顶出结构300的一侧开设有凹槽211;具体的说:所述凹槽2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脱模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动模组、静模组及二次顶出结构,所述静、动模组呈上下分布;所述二次顶出结构包括脱模勾板、限位固定板及限位弹性板;所述限位固定板及脱模勾板分别固定于所述动、静模组上,该脱模勾板穿过限位固定板设置;所述限位弹性板装于所述动模组中的推板内,其驱动端朝脱模勾板方向伸出;所述动、静模组相对分离,所述脱模勾板与限位弹性板的驱动端连接,并驱动所述推板与动模组中顶针配合,进行产品顶起;所述限位固定板与限位弹性板的驱动端连接,以驱动限位弹性板置于推板内,进行产品脱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脱模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模勾板,其为直杆,其一端固定于所述静模组的旁侧,另一端为联动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效脱模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端呈倒钩状,且朝向所述动模组方向弯曲。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脱模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弹性板置于所述推板开设的凹槽内,由螺钉穿过推板伸入限位弹性板的滑槽内;所述限位弹性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必源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市永航盛模具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