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具顶块防粘斜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47071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25 23: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模具顶块防粘斜顶结构,包括第一底座、第二底座、第三底座,所述第一底座、第二底座、第三底座通过两根固定杆相连,所述第一底座及第三底座内部固定设有若干顶针组件,所述第一底座上固定设有两根第一连接杆,所述两根第一连接杆中间倾斜设置有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顶部固定设有第一滑块组件,所述第二底座上固定设有第一螺纹杆及第一连接柱,所述第三底座上固定设有两根第三连接杆、一根第二螺纹杆及一根第二连接柱,所述第一连接柱及第二连接柱上端固定设有第二滑块组件。实现了多次顶出产品,防止产品与斜顶沾连的效果。沾连的效果。沾连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模具顶块防粘斜顶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模具斜顶结构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模具顶块防粘斜顶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斜顶是塑胶模具设计中用于成型塑胶产品倒扣特征的结构,广泛应用于各类注塑成型模具,而一般在进行模具与产品分离时,产品通常会随着斜顶同时进行运动,因此需要避免这种情况设计一种结构。
[0003]例如专利号CN202121008145.8斜顶防粘模结构,包括模芯、与模芯滑动配合的斜顶,还包括挡块;所述挡块贯穿斜顶,且与斜顶滑动配合;当所述斜顶的上表面位于模芯的上侧,所述挡块贴合模芯上的产品的侧壁。
[0004]上述结构可以防止产品粘着斜顶,随着斜顶同时运动,但是在进行模具与产品分离时,顶针只进行一次顶出,顶出效果不够好,先需设计一款顶针可以进行多次反复顶出的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模具顶块防粘斜顶结构。实现了多次顶出分离产品与模具的功能。
[0006]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模具顶块防粘斜顶结构,包括第一底座、第二底座、第三底座,所述第一底座、第二底座、第三底座通过两根固定杆相连,所述第一底座及第三底座内部固定设有若干顶针组件,所述第一底座上固定设有两根第一连接杆,所述两根第一连接杆中间倾斜设置有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顶部固定设有第一滑块组件,所述第二底座上固定设有第一螺纹杆及第一连接柱,所述第三底座上固定设有两根第三连接杆、一根第二螺纹杆及一根第二连接柱,所述第一连接柱及第二连接柱上端固定设有第二滑块组件。当底座上升时顶出模具时,第一滑块组件和第二滑块组件可以随着斜顶调节角度,方便模具的顶出,同时顶针组件可以多次顶住产品,防止产品随着模具一起脱出。实现了分离产品与模具,防止产品沾连斜顶的效果。
[0007]具体的,所述顶针组件包括开在第一底座及第三底座内部的空腔,所述空腔左侧可移动设有顶块,所述顶块下方固定设有第一圆柱,所述第一圆柱与空腔内部之间固定设有弹簧,所述顶块外侧固定设有顶针,所述顶块右侧固定设有限位柱,所述空腔右侧固定设有第二圆柱,所述第二圆柱中间固定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与所述限位柱相配合,所述第二圆柱顶端固定设有调节钮。
[0008]具体的,所述第一连接杆及第二连接杆中部固定设有第一连接块,所述第二连接柱及第三连接杆之间固定设有第二连接块。
[0009]具体的,所述第一螺纹杆顶端固定设有第一螺帽,所述第二螺纹杆顶端固定设有第二螺帽。
[0010]具体的,所述第一滑块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杆上的第一旋转块,所述第
一旋转块两侧固定设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两侧固定设有两块第一滑槽块,所述第一滑槽块通过第一固定板相连,所述第一滑块可在所述第一滑槽块中移动。
[0011]具体的,所述第二滑块组件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柱及第二连接柱上的第二旋转块,所述第二旋转块两侧固定设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两侧固定设有两块第二滑槽块,所述第二滑槽块通过固定第二固定板相连,所述第二滑块可在所述第二滑槽块中移动。
[0012]具体的,所述整个装置采用硬质耐磨材料制成,可多次重复使用。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4](1)所述顶针组件包括开在第一底座及第三底座内部的空腔,所述空腔左侧可移动设有顶块,所述顶块下方固定设有第一圆柱,所述第一圆柱与空腔内部之间固定设有弹簧,所述顶块外侧固定设有顶针,所述顶块右侧固定设有限位柱,所述空腔右侧固定设有第二圆柱,所述第二圆柱中间固定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与所述限位柱相配合。在模具顶出时,产品会在顶针组件的作用下多次与模具分离,放置产品随着斜顶同时脱出。实现了多次顶出分离产品与模具的功能。
[0015](2)所述第一滑块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杆上的第一旋转块,所述第一旋转块两侧固定设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两侧固定设有两块第一滑槽块,所述第一滑槽块通过第一固定板相连,所述第一滑块可在所述第一滑槽块中移动。所述第二滑块组件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柱及第二连接柱上的第二旋转块,所述第二旋转块两侧固定设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两侧固定设有两块第二滑槽块,所述第二滑槽块通过固定第二固定板相连,所述第二滑块可在所述第二滑槽块中移动。第一滑块组件和第二滑块组件可以帮助模具脱出时随着斜顶的斜度而调整,方便模具的脱出,更有利于产品与模具的分离。
附图说明
[001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17]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轴测图;
[0019]图3为第三底座的示意图;
[0020]图4为第三底座的侧视图;
[0021]图5为图4中A

A线处的剖视轴测图;
[0022]图6为图5中A处的放大图;
[0023]图中:1、第一底座;2、第二底座;3、第三底座;4、固定杆;5、顶针组件;6、第一连接杆;7、第二连接杆;8、第一螺纹杆;9、第一连接柱;10、第三连接杆;11、第二螺纹杆;12、第二连接柱;51、空腔;52、顶块;53、第一圆柱;54、弹簧;55、顶针;56、限位柱;57、第二圆柱;58、限位槽;59、调节钮;61、第一连接块;71、第一滑块组件;711、第一旋转块;712、第一滑块;713、第一滑槽块;714、第一固定板;81、第一螺帽;91、第二滑块组件;911、第二旋转块;912、第二滑块;913、第二滑槽块;914、第二固定板;101、第二连接块;111、第二螺帽;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
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
[0025]如图1

图6所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模具顶块防粘斜顶结构,包括第一底座1、第二底座2、第三底座3,所述第一底座1、第二底座2、第三底座3通过两根固定杆4相连,所述第一底座1及第三底座3内部固定设有若干顶针组件5,所述第一底座1上固定设有两根第一连接杆6,所述两根第一连接杆6中间倾斜设置有第二连接杆7,所述第二连接杆7顶部固定设有第一滑块组件71,所述第二底座2上固定设有第一螺纹杆8及第一连接柱9,所述第三底座3上固定设有两根第三连接杆10、一根第二螺纹杆11及一根第二连接柱12,所述第一连接柱9及第二连接柱12上端固定设有第二滑块组件91。当底座上升时顶出模具时,第一滑块组件71和第二滑块组件91可以随着斜顶调节角度,方便模具的顶出,同时顶针组件5可以多次顶住产品,放置产品随着模具一起脱出。实现了分离产品与模具,防止产品沾连斜顶的效果。
[0026]如图4

图6所示,所述顶针组件5包括开在第一底座1及第三底座3内部的空腔51,所述空腔51左侧可移动设有顶块52,所述顶块52下方固定设有第一圆柱53,所述第一圆柱53与空腔51内部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具顶块防粘斜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底座(1)、第二底座(2)、第三底座(3),所述第一底座(1)、第二底座(2)、第三底座(3)通过两根固定杆(4)相连,所述第一底座(1)及第三底座(3)内部固定设有若干顶针组件(5),所述第一底座(1)上固定设有两根第一连接杆(6),所述两根第一连接杆(6)中间倾斜设置有第二连接杆(7),所述第二连接杆(7)顶部固定设有第一滑块组件(71),所述第二底座(2)上固定设有第一螺纹杆(8)及第一连接柱(9),所述第三底座(3)上固定设有两根第三连接杆(10)、一根第二螺纹杆(11)及一根第二连接柱(12),所述第一连接柱(9)及第二连接柱(12)上端固定设有第二滑块组件(9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具顶块防粘斜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针组件(5)包括开在第一底座(1)及第三底座(3)内部的空腔(51),所述空腔(51)左侧可移动设有顶块(52),所述顶块(52)下方固定设有第一圆柱(53),所述第一圆柱(53)与空腔(51)内部之间固定设有弹簧(54),所述顶块(52)外侧固定设有顶针(55),所述顶块(52)右侧固定设有限位柱(56),所述空腔(51)右侧固定设有第二圆柱(57),所述第二圆柱(57)中间固定设有限位槽(58),所述限位槽(58)与所述限位柱(56)相配合,所述第二圆柱(57)顶端固定设有调节钮(59)。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文敏闫忠学张继堂涂志标韩子胜谢小波梁帅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中模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