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风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519413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1 15:53
送风设备具备从轴线(S)方向的一侧吸入空气的离心风扇(32)和配置于离心风扇的轴线(S)方向的另一侧的空气流导向部(50、60、34、24)。从离心风扇吹出的空气流包含在吹出后向轴线方向的另一侧拐弯并流动的第一空气流(K1)和在吹出后向轴线方向的另一侧拐弯,随后向径向的内侧拐弯的第二空气流(K2)。将第一空气流、第二空气流流动至空气流导向部的下游侧为止在第一空气流、第二空气流产生的压力损失设为第一压力损失、第二压力损失,将第二压力损失除以第一压力损失得到的除算值设为第一压力损失比。将第一空气流、第二空气流流动至空气流导向部的上游侧为止在第一空气流、第二空气流产生的压力损失设为第三压力损失、第四压力损失,将第四压力损失除以第三压力损失得到的除算值设为第二压力损失比。空气流导向部使第一压力损失比比第二压力损失比小。一压力损失比比第二压力损失比小。一压力损失比比第二压力损失比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送风设备
[0001]相关申请的相互参照
[0002]本申请基于2020年5月29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号2020

094105号,并将其记载内容作为参照组入于此。


[0003]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送风设备。

技术介绍

[0004]以往,提出了在车辆用空调装置的壳体内,配置离心风扇和冷却用热交换器的结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车辆用空调装置中,离心风扇将从轴线方向一侧吸入的空气流向径向外侧吹出。冷却用热交换器相对于离心风扇配置于轴线方向另一侧。冷却用热交换器通过制冷剂对从离心风扇吹出的空气流冷却。因此,能够从冷却用热交换器吹出冷风。
[0005]现有技术文献
[0006]专利文献
[0007]专利文献1:国际公报20190021707号公报
[0008]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人研究了在上述的专利文献1的车辆用空调装置中从离心风扇吹出的空气流的风速分布。
[0009]从离心风扇吹出的空气流的一部分流入冷却用热交换器的空气流入面中的端部侧。从离心风扇吹出的空气流中的除了流入空气流入面的端部侧的空气流以外的空气流的一部分流入冷却用热交换器的空气流入面中的中央部侧。
[0010]以下,为了方便说明,将从离心风扇吹出的空气流中的流入冷却用热交换器的空气流入面的端部侧的空气流称为第一空气流。将从离心风扇吹出的空气流中的流入冷却用热交换器的空气流入面的中央部侧的空气流称为第二空气流。
[001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人的研究,第一空气流在从离心风扇被吹出后向轴线方向另一侧拐弯并直接流入轴线方向另一侧。第二空气流在从离心风扇被吹出后向轴线方向另一侧拐弯后向径向内侧拐弯,随后进一步向轴线方向另一侧拐弯而流入轴线方向另一侧。
[0012]因此,第一空气流在从离心风扇被吹出后仅拐弯一次就流入轴线方向另一侧。相对于此,第二空气流在从离心风扇被吹出后拐弯三次而流入轴线方向另一侧。
[0013]因此,第二空气流与第一空气流相比,通风压力损失较大。因此,第一空气流的送风量比第二空气流的送风量大。由此,从离心风扇吹出的空气流的风速分布产生偏差。
[0014]这样的空气流的风速分布的偏差的问题在壳体内没有配置冷却用热交换器的送风设备中也会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001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从离心风扇吹出的空气流的风速分布产生偏差的送风设备。
[001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观点,送风设备具备:离心送风机,该离心送风机具备离心风扇,该离心风扇以轴线为中心旋转,并且从轴线方向的一侧吸入空气并向以轴线为中心的径向的外侧吹出空气;
[0017]空气流导向部,该空气流导向部相对于离心风扇配置于轴线方向的另一侧;以及
[0018]壳体,该壳体收纳离心风扇和空气流导向部,并且使空气流向轴线方向的另一侧流通,
[0019]从离心风扇吹出的空气流包含:
[0020]第一空气流,该第一空气流在从离心风扇被吹出后向轴线方向的另一侧拐弯并向轴线方向的另一侧流动;以及
[0021]第二空气流,该第二空气流在从离心风扇被吹出后向轴线方向的另一侧拐弯,随后向径向的内侧拐弯,
[0022]当将从离心风扇吹出第一空气流起到第一空气流相对于空气流导向部在轴线方向的另一侧流动为止第一空气流产生的压力损失设为第一压力损失,
[0023]将从离心风扇吹出第二空气流起到第二空气流相对于空气流导向部在轴线方向的另一侧流动为止第二空气流产生的压力损失设为第二压力损失,
[0024]将第二压力损失除以第一压力损失得到的除算值设为第一压力损失比,
[0025]将从离心风扇吹出第一空气流起到第一空气流相对于空气流导向部在轴线方向的一侧流动为止第一空气流产生的压力损失设为第三压力损失,
[0026]将从离心风扇吹出第二空气流起到第二空气流相对于空气流导向部在轴线方向的一侧流动为止第二空气流产生的压力损失设为第四压力损失,
[0027]并且将第四压力损失除以第三压力损失得到的除算值设为第二压力损失比时,
[0028]空气流导向部使第一压力损失比比第二压力损失比小。
[0029]因此,由于与未设置空气流导向部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小第一空气流的风速与第二空气流的风速的差,因此可提供一种能够抑制从离心风扇吹出的空气流的风速分布产生偏差的送风设备。
[0030]此外,在各结构要素等标注的带括号的参照符号表示该结构要素等与后述的实施方式所记载的具体结构要素等的对应关系的一例。
附图说明
[0031]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室内空调单元的剖面结构的剖视图。
[0032]图2是表示图1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室内空调单元中空气流的流动的剖视图。
[0033]图3是表示对比例的室内空调单元的剖面结构的剖视图。
[0034]图4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室内空调单元的剖面结构的剖视图。
[0035]图5是从天地方向上侧观察图4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室内空调单元的内部结构的图。
[0036]图6是从轴线方向一侧观察图4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室内空调单元的过滤器的主视图。
[0037]图7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室内空调单元的剖面结构的剖视图。
[0038]图8是表示图7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室内空调单元内的肋部件的板面的图。
[0039]图9是图8中的IX

IX剖视图。
[0040]图10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室内空调单元的剖面结构的剖视图。
[0041]图11是表示第五实施方式的室内空调单元的剖面结构的剖视图。
[0042]图12是表示第六实施方式的室内空调单元的剖面结构的剖视图。
[0043]图13是从天地方向上侧观察图12的第六实施方式的室内空调单元的内部结构的图。
[0044]图14是表示第七实施方式的室内空调单元的剖面结构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5]以下,基于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在以下的各实施方式彼此中,对于彼此相同或者等同的部分,为了实现说明的简略化,在图中标注相同的符号。
[0046](第一实施方式)
[0047]图1、图2表示本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空调装置的室内空调单元10的整体结构。本实施方式的室内空调单元10相对于车室内的仪表板配置于车辆前进方向前侧。
[0048]室内空调单元10具备空调壳体20、离心送风机30、冷却用热交换器40以及过滤器50。空调壳体20通过树脂材料形成空气入口21、空气流路22以及空气出口23。
[0049]空气入口21使空气流从车室内或者车室外流入空气流路22。空气流路22使空气流从空气入口21朝向空气出口23流通。空气出口23将来自空气流路22的空气流向车室内吹出。
[0050]离心送风机30配置于空调壳体20内。离心送风机30具备离心风扇31和鼓风机壳体32。
[0051]离心风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送风设备,其特征在于,具备:离心送风机(30),该离心送风机具备离心风扇(32),该离心风扇以轴线(S)为中心旋转,并且从轴线方向的一侧吸入空气并向以所述轴线为中心的径向的外侧吹出所述空气;空气流导向部(50、60、34、24),该空气流导向部相对于所述离心风扇配置于所述轴线方向的另一侧;以及壳体(20),该壳体收纳所述离心风扇,并且使空气流向所述轴线方向的另一侧流通,从所述离心风扇吹出的所述空气流包含:第一空气流(K1),该第一空气流在从所述离心风扇被吹出后向所述轴线方向的另一侧拐弯并向所述轴线方向的另一侧流动;以及第二空气流(K2),该第二空气流在从所述离心风扇被吹出后向所述轴线方向的另一侧拐弯,随后向所述径向的内侧拐弯,当将从所述离心风扇吹出所述第一空气流起到所述第一空气流相对于所述空气流导向部在所述轴线方向的另一侧流动为止所述第一空气流产生的压力损失设为第一压力损失,将从所述离心风扇吹出所述第二空气流起到所述第二空气流相对于所述空气流导向部在所述轴线方向的另一侧流动为止所述第二空气流产生的压力损失设为第二压力损失,将所述第二压力损失除以所述第一压力损失得到的除算值设为第一压力损失比,将从所述离心风扇吹出所述第一空气流起到所述第一空气流相对于所述空气流导向部在所述轴线方向的一侧流动为止所述第一空气流产生的压力损失设为第三压力损失,将从所述离心风扇吹出所述第二空气流起到所述第二空气流相对于所述空气流导向部在所述轴线方向的一侧流动为止所述第二空气流产生的压力损失设为第四压力损失,并且将所述第四压力损失除以所述第三压力损失得到的除算值设为第二压力损失比时,所述空气流导向部使所述第一压力损失比比所述第二压力损失比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前田谦一郎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电装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