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生产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513488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1 15:4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自动生产线,包括:输送装置,输送装置包括驱动部、输送带和上料结构,上料结构位于输送带的一端,驱动部驱动输送带、上料结构同步转动,上料结构包括多个在周向分布的上料齿形件;上料部,上料部内用于并排放置多个产品,上料部的出料口和上料结构对应;其中,上料结构在转动的过程中,每个上料齿形件依次托起上料部中的一个产品并将产品翻转至输送带。这样上料结构在转动的过程中,每个上料齿形件可依次托起上料部中的一个产品,从而将产品翻转至输送带上通过输送带输出,本方案中的上料结构以简单的结构就可实现上料的功能,且上料结构和输送带共用同一个驱动部,无需分别驱动,因此本方案中的装置占用空间小并且成本低。间小并且成本低。间小并且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动生产线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自动生产线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自动生产线。

技术介绍

[0002]产品的生产制造通常是从物料供应开始的,然后经过一系列工艺,最终得到预期的产品。非标设备的设计与制作也是一样的,除了需要考虑必要的生产工艺外,还需要重点研究产品加工过程中的一系列物料供应和输送问题。物料能否实现自动供给,往往是一个项目可否实施自动化的前提,对应的机构设计也是设计工作的技术重点和难点。
[0003]对于并排放置的初级产品,为了实现流水线加工,需要使用上料机构将产品一一分离并移动至输送机构,然后再通过输送机构输送,目前市面上使用的上料和输送机构都是单独的机台或者模组,并且两种机构是分别驱动,导致装置占用空间大,并且上料机构比较复杂,整体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自动生产线,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单独设置的上料和输送机构占用空间大、成本高的问题。
[000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自动生产线,包括:输送装置,所述输送装置包括驱动部、输送带和上料结构,所述上料结构位于所述输送带的一端,所述驱动部驱动所述输送带、所述上料结构同步转动,所述上料结构包括多个在周向分布的上料齿形件;上料部,所述上料部内用于并排放置多个产品,所述上料部的出料口和所述上料结构对应;其中,所述上料结构在转动的过程中,每个所述上料齿形件依次托起所述上料部中的一个产品并将产品翻转至所述输送带。
[0006]进一步地,所述上料齿形件的周向具有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在相邻的两个所述上料齿形件中,一个所述上料齿形件的第一侧壁和另一个所述上料齿形件的第二侧壁之间的区域用于容纳产品,其中,所述第一侧壁用于托起位于所述上料部中的产品的底部。
[000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侧壁的表面为平面,所述第二侧壁的表面为弧面,所述第一侧壁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侧壁的长度。
[0008]进一步地,所述上料结构在转动的过程中,所述第二侧壁的表面的最高位置与所述输送带的上表面平齐。
[0009]进一步地,所述驱动部包括电机、第一传动组件、滚动轴、第二传动组件和连接轴,其中,所述电机通过所述第一传动组件驱动所述滚动轴转动,所述滚动轴驱动所述输送带转动,所述滚动轴通过所述第二传动组件驱动所述连接轴转动,所述上料结构安装在所述连接轴上。
[0010]进一步地,所述输送带和所述上料结构均为两个,两个所述输送带并排设置,所述滚动轴驱动两个所述输送带同步转动,所述电机位于两个所述输送带之间,两个所述上料结构并排安装在所述连接轴上。
[0011]进一步地,所述输送带为同步带,所述输送带的承载面水平设置,所述第一传动组件为同步带组件或链条组件,所述第二传动组件为链条组件或同步带组件,所述连接轴和所述滚动轴平行,且所述连接轴的位置低于所述滚动轴。
[0012]进一步地,所述输送装置还包括支架和伸长臂,所述输送带、所述电机和所述滚动轴均设置在所述支架上,所述伸长臂的第一端和所述支架固定连接,且所述滚动轴穿过所述伸长臂的第一端,所述伸长臂的第二端朝向所述上料部,所述连接轴安装于所述伸长臂的第二端。
[0013]进一步地,产品为板状结构,位于所述上料部内的多个产品沿厚度方向并排设置,且位于所述上料部内的产品的厚度方向与所述输送带的延伸方向同向设置;所述上料部的底壁具有避让槽,所述上料齿形件从所述避让槽的下方进入所述上料部的腔体内并托起产品,被翻转至所述输送带上的产品的厚度方向垂直于所述输送带的延伸方向。
[0014]进一步地,所述上料部包括上料仓和位于所述上料仓内的推动组件,所述上料仓内用于并排放置多个产品,所述上料仓具有所述出料口,所述推动组件对位于所述上料仓内的产品施加朝向所述出料口的力。
[0015]进一步地,所述推动组件包括压缩弹簧和推板,所述推板滑动设置在所述上料仓内,所述压缩弹簧的两端分别和所述上料仓的内壁、所述推板连接,所述推板通过所述压缩弹簧的弹力推动产品。
[0016]进一步地,所述上料部还包括限位件,所述限位件设置在所述出料口的边沿,所述限位件用于止挡产品,以阻止位于所述出料口最外侧的产品从所述上料仓掉落。
[0017]进一步地,所述输送装置还包括下料结构,所述下料结构位于所述输送带的另一端,所述驱动部通过所述输送带驱动所述下料结构转动,所述下料结构包括多个在周向分布的下料齿形件;所述自动生产线还包括下料部,所述下料部的入料口和所述下料结构对应;其中,所述下料结构在转动的过程中,每个所述下料齿形件依次接住所述输送带输出的一个产品并将产品翻转至所述下料部内存储。
[0018]进一步地,所述下料齿形件的结构和所述上料齿形件的结构相同,所述下料齿形件的数量和所述上料齿形件的数量相同。
[0019]进一步地,所述下料部包括下料仓和位于所述下料仓内的限位组件,所述下料仓内用于并排放置多个产品,所述下料仓具有所述入料口,所述限位组件对位于所述下料仓内的产品施加朝向所述入料口的力,以使所述下料仓内的多个产品相互抵接。
[0020]进一步地,所述下料齿形件的表面的最高位置低于所述输送带的上表面,所述下料结构在转动的过程中,至少一个所述下料齿形件与位于所述入料口最外侧的产品保持抵接,以阻止产品从所述下料部掉落。
[0021]进一步地,所述输送装置还包括阻挡机构、传感器和控制器,所述阻挡机构、所述传感器均和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下料齿形件的位置,所述阻挡机构的至少一部分结构可伸缩地设置,以阻挡或避让所述输送带上的产品,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传感器的检测结果控制所述阻挡机构动作;其中,所述传感器检测到所述下料齿形件未转动到第一预设位置的情况下,所述阻挡机构将产品限定在第二预设位置,所述传感器检测到所述下料齿形件转动到所述第一预设位置的情况下,所述阻挡机构避让位于所述第二预设位置的产品,以保证产品从所述输送带上输出时被所述下料齿形件接住。
[0022]进一步地,所述输送装置还包括从动轴、传动轴和第三传动组件,所述从动轴支撑所述输送带远离所述上料结构的一端并随所述输送带转动,所述传动轴位于所述输送带远离所述上料结构的一侧,所述下料结构安装在所述传动轴上,所述从动轴通过所述第三传动组件带动所述传动轴转动。
[0023]进一步地,所述下料齿形件的周向表面具有负压孔,所述自动生产线还包括出标机,所述出标机依次输出标签,所述出标机输出标签的位置位于所述负压孔的转动路径上;其中,在所述下料齿形件转动的过程中,所述负压孔吸附住一个标签,并将标签贴在一个对应的产品上。
[0024]进一步地,所述下料齿形件在周向具有弧形侧壁和平面侧壁,所述平面侧壁用于托住从所述输送带输出的产品底部,所述负压孔位于所述弧形侧壁,所述出标机输出标签的位置位于所述输送带下方,且位于所述下料齿形件从下向上转动的路径上;其中,所述下料齿形件从下向上转动的过程中,所述负压孔吸附住一个标签,所述下料齿形件从上向下转动的过程中,所述下料齿形件接住一个产品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包括:输送装置,所述输送装置包括驱动部(110)、输送带(120)和上料结构(130),所述上料结构(130)位于所述输送带(120)的一端,所述驱动部(110)驱动所述输送带(120)、所述上料结构(130)同步转动,所述上料结构(130)包括多个在周向分布的上料齿形件(131);上料部(200),所述上料部(200)内用于并排放置多个产品,所述上料部(200)的出料口和所述上料结构(130)对应;其中,所述上料结构(130)在转动的过程中,每个所述上料齿形件(131)依次托起所述上料部(200)中的一个产品并将产品翻转至所述输送带(12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齿形件(131)的周向具有第一侧壁(132)和第二侧壁(133),在相邻的两个所述上料齿形件(131)中,一个所述上料齿形件(131)的第一侧壁(132)和另一个所述上料齿形件(131)的第二侧壁(133)之间的区域用于容纳产品,其中,所述第一侧壁(132)用于托起位于所述上料部(200)中的产品的底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壁(132)的表面为平面,所述第二侧壁(133)的表面为弧面,所述第一侧壁(132)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侧壁(133)的长度。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结构(130)在转动的过程中,所述第二侧壁(133)的表面的最高位置与所述输送带(120)的上表面平齐。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110)包括电机、第一传动组件(111)、滚动轴(112)、第二传动组件(113)和连接轴(114),其中,所述电机通过所述第一传动组件(111)驱动所述滚动轴(112)转动,所述滚动轴(112)驱动所述输送带(120)转动,所述滚动轴(112)通过所述第二传动组件(113)驱动所述连接轴(114)转动,所述上料结构(130)安装在所述连接轴(114)上。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动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带(120)和所述上料结构(130)均为两个,两个所述输送带(120)并排设置,所述滚动轴(112)驱动两个所述输送带(120)同步转动,所述电机位于两个所述输送带(120)之间,两个所述上料结构(130)并排安装在所述连接轴(114)上。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动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带(120)为同步带,所述输送带(120)的承载面水平设置,所述第一传动组件(111)为同步带组件或链条组件,所述第二传动组件(113)为链条组件或同步带组件,所述连接轴(114)和所述滚动轴(112)平行,且所述连接轴(114)的位置低于所述滚动轴(112)。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动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装置还包括支架(141)和伸长臂(142),所述输送带(120)、所述电机和所述滚动轴(112)均设置在所述支架(141)上,所述伸长臂(142)的第一端和所述支架(141)固定连接,且所述滚动轴(112)穿过所述伸长臂(142)的第一端,所述伸长臂(142)的第二端朝向所述上料部(200),所述连接轴(114)安装于所述伸长臂(142)的第二端。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生产线,其特征在于,产品为板状结构,位于所述上料部(200)内的多个产品沿厚度方向并排设置,且位于所述上料部(200)内的产品的厚度方向与所述输送带(120)的延伸方向同向设置;所述上料部(200)的底壁具有避让槽(201),所述上料齿形件(131)从所述避让槽(201)的下方进入所述上料部(200)的腔体内并托起产品,被
翻转至所述输送带(120)上的产品的厚度方向垂直于所述输送带(120)的延伸方向。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部(200)包括上料仓(210)和位于所述上料仓(210)内的推动组件(220),所述上料仓(210)内用于并排放置多个产品,所述上料仓(210)具有所述出料口,所述推动组件(220)对位于所述上料仓(210)内的产品施加朝向所述出料口的力。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自动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组件(220)包括压缩弹簧(221)和推板(222),所述推板(222)滑动设置在所述上料仓(210)内,所述压缩弹簧(221)的两端分别和所述上料仓(210)的内壁、所述推板(222)连接,所述推板(222)通过所述压缩弹簧(221)的弹力推动产品。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自动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部(200)还包括限位件(230),所述限位件(230)设置在所述出料口的边沿,所述限位件(230)用于止挡产品,以阻止位于所述出料口最外侧的产品从所述上料仓(210)掉落。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自动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装置还包括下料结构(150),所述下料结构(150)位于所述输送带(120)的另一端,所述驱动部(110)通过所述输送带(120)驱动所述下料结构(150)转动,所述下料结构(150)包括多个在周向分布的下料齿形件(151);所述自动生产线还包括下料部(300),所述下料部(300)的入料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时文静李加林胡秋原陈忠源邓飞龙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