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印刷电路板换热器的三单元非平衡多孔介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512616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1 15: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印刷电路板换热器流动传热数值模拟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印刷电路板换热器的三单元非平衡多孔介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得印刷电路板换热器单元体的流动传热特性;建立“单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印刷电路板换热器的三单元非平衡多孔介质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印刷电路板换热器流动传热数值模拟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印刷电路板换热器的三单元非平衡多孔介质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印刷电路板换热器因传热性能好、结构紧凑、耐高压等优点,被应用在超高温反应堆、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和天然气液化等领域。然而由于印刷电路板换热器的通道数量多、结构复杂,对整个印刷电路板换热器进行建模难度很大,并需要大量的计算资源。
[0003]为了分析印刷电路板换热器的流动不均匀性和计算固体区域的温度场,需对印刷电路板换热器进行大尺度数值分析。目前,二维的多孔介质方法往往只能预测换热器的压力场,无法预测流体和固体温度场,只能在常物性下分析印刷电路板换热器的一个维度的流动不均匀性。双单元非平衡多孔介质方法可对印刷电路板换热器进行三维建模,使用重叠网格(网格1代表固体,网格2代表热流体或冷流体),利用一个多孔介质区域等效于一个换热板,导致大尺度印刷电路板换热器的建模和边界条件设置困难;使用重叠网格(网格1代表热流体,网格2代表冷流体),无法计算固体区域的温度场。
[0004]印刷电路板换热器通过化学蚀刻和扩散焊加工而成,首先通过化学蚀刻在金属板上加成形成毫米级别的流体通道,再通过扩散焊技术将换热板结合成一个整体。这两种制造工艺使得印刷电路板换热器可耐90MPa以上高压以及低于

200℃的低温。应力分析成为了设计印刷电路板换热器的关键步骤之一,而应力分析需要固体区域的温度场和换热器的内部压力场。大多使用单元体和换热板数值模拟无法计算大尺度印刷电路板换热器固体区域的温度变化,无法为其应力分析提供相应热力基础。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印刷电路板换热器的三单元非平衡多孔介质方法,构建三重叠网格分别代替热流体、冷流体和固体,将印刷电路板换热器的芯体部分等效于一个多孔介质区域,有效建立“单元

芯体

换热器”的数据传递,从而形成印刷板换热器的“单元

芯体

换热器”多尺度流动传热数值预测模型,避免对印刷电路板换热器中大量的微细通道进行三维建模和网格划分,降低网格划分的难度和数量,节约大量计算资源,实现在压力场、温度场和变物性耦合作用下印刷电路板换热器的多维度流动不均匀性分析,并得到印刷电路板换热器固体区域的温度场和换热器内部的压力场,为大尺度印刷电路板换热器的应力分析提供基础,解决了上述问题。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印刷电路板换热器的三单元非平衡多孔介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7]步骤一:获得印刷电路板换热器单元体的流动传热特性,对印刷电路板换热器单元体进行数值模拟或实验,获得在常物性或变物性条件下的印刷电路板换热器单元体的流动传热特性、摩擦阻力系数在不同方向随雷诺数的变化规律及努塞尔数随雷诺数和普朗特
数变化的经验关联式。
[0008]步骤二:计算相关参数,建立单元

芯体的数据传递,根据印刷电路板换热器单元体的流动传热特性确定在不同方向的粘性阻力系数、惯性阻力系数和对流换热系数的表达式,使得换热器芯体部分的局部热力特性与印刷电路板换热器单元体的热力特性保持一致。
[0009]步骤三:针对印刷电路板换热器建立几何建模,几何建模包括芯体部分、分别与所述芯体部分左右两端相连通的热侧入口和热侧出口、与所述芯体部分前壁右侧相连通的冷侧入口、与所述芯体部分后壁左侧相连通的冷侧出口,建立芯体

换热器的数据传递,将整个所述芯体部分等效于一个多孔介质区域,简化印刷电路板换热器几何建模和网格划分;所述多孔介质区域由冷流体网格、固体网格和热流体网格重叠组成,所述冷流体网格内均布设置有若干个倒三角形冷流体网格节点,所述固体网格内均布设置有若干个圆形固体网格节点,所述热流体网格内均布设置有若干个正三角形热流体网格节点。
[0010]步骤四:建立单元

芯体

换热器多尺度流动传热数值预测模型,在印刷电路板换热器单元体流动传热特性一致的情况下,同时预测大尺寸印刷电路板换热器流体域的温度场、压力场和速度场以及固体域的温度场。
[0011]步骤五:基于三单元非平衡多孔介质方法和有限体积法,得到大尺度印刷电路板换热器的流动传热特性,求解流体域的压力场、速度场和温度场以及固体域的温度场,并对所述多孔介质区域进行求解;1)求解芯体部分的冷流体以及热流体的压力场和速度场,通过印刷电路板换热器单元体流动传热特性分别确定冷流体和热流体在不同方向的粘性阻力系数、惯性阻力系数,计算每个倒三角形冷流体网格节点和正三角形热流体网格节点的压力和速度;2)基于印刷电路板换热器单元体流动传热特性,确定流体与固体之间的对流换热系数,基于印刷电路板换热器单元体局部换热特性得到计算努塞尔数随雷诺数和普朗特数变化的经验关联式,提取流体的物性参数可计算雷诺数和普朗特数,从而确定流体与固体之间的对流换热系数;3)热流体与冷流体之间不直接进行热量交换,在同一空间位置的正三角形热流体网格节点与圆形固体网格节点进行对流换热,在同一空间位置的倒三角形冷流体网格节点和圆形固体网格节点之间进行对流换热,圆形固体网格节点之间通过导热形式传递能量,将流体与固体之间的换热量以热源的形式加到其能量方程中,计算印刷电路板换热器的温度场;4)根据计算的温度场获取固体和流体的物性参数,计算热流体和冷流体的密度、动力粘度、比热容和导热系数以及固体材料的导热系数和密度,再返回计算印刷电路板换热器热流体和冷流体的压力场和速度场,如此重复迭代直至收敛。
[0012]步骤六:对大尺度印刷电路板换热器进行在压力场、温度场和变物性耦合作用下多维度的流动不均匀性分析。
[0013]优选的,热流体与固体的换热量通过公式计算,冷流体与固体的换热量通过公式计算。
[0014]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可避免对印刷电路板换热器的复杂微通道结构直接进行建模和网格划分,
可简化对整个印刷电路板换热的几何建模的难度和减少大量的网格,并节约计算资源;本专利技术实现了局部速度场、压力场和温度场等数据传递,建立“单元

芯体

换热器”多尺度流动传热数值分析模型,在保证单元体流动传热特性一致的情况下,可同时预测大尺寸印刷电路板换热器流体域的温度场、压力场和速度场以及固体域的温度场;本专利技术可同时预测常物性、变物性下印刷电路板换热器热流体和冷流体的温度场、压力场和速度场,分析压力场、温度场和变物性协同作用下的印刷电路板换热器的多维度的流动不均匀性,即分析印刷电路板换热器在高度方向和宽度方向的流动不均匀性。
[0015]本专利技术可预测大尺度印刷电路板换热器的固体区域的温度场和内部的压力场,为大尺度印刷电路板换热器换热板的应力分析提供相应的基础,适合广泛推广。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专利技术流程图。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印刷电路板换热器的三单元非平衡多孔介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获得印刷电路板换热器单元体的流动传热特性,对印刷电路板换热器单元体进行数值模拟或实验,获得在常物性或变物性条件下的印刷电路板换热器单元体的流动传热特性、摩擦阻力系数在不同方向随雷诺数的变化规律及努塞尔数随雷诺数和普朗特数变化的经验关联式;步骤二:计算相关参数,建立单元

芯体的数据传递,根据印刷电路板换热器单元体的流动传热特性确定在不同方向的粘性阻力系数、惯性阻力系数和对流换热系数的表达式,使得换热器芯体部分的局部热力特性与印刷电路板换热器单元体的热力特性保持一致;步骤三:针对印刷电路板换热器建立几何建模,几何建模包括芯体部分、分别与所述芯体部分左右两端相连通的热侧入口和热侧出口、与所述芯体部分前壁右侧相连通的冷侧入口、与所述芯体部分后壁左侧相连通的冷侧出口,建立芯体

换热器的数据传递,将整个所述芯体部分等效于一个多孔介质区域,简化印刷电路板换热器几何建模和网格划分;所述多孔介质区域由冷流体网格、固体网格和热流体网格重叠组成,所述冷流体网格内均布设置有若干个倒三角形冷流体网格节点,所述固体网格内均布设置有若干个圆形固体网格节点,所述热流体网格内均布设置有若干个正三角形热流体网格节点;步骤四:建立单元

芯体

换热器多尺度流动传热数值预测模型,在印刷电路板换热器单元体流动传热特性一致的情况下,同时预测大尺寸印刷电路板换热器流体域的温度场、压力场和速度场以及固体域的温度场;步骤五:基于三单元非平衡多孔介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挺陈望男徐子瑞王秋旺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