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模组、电池及集流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493779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1 15: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池模组、电池及集流件。一种集流件,所述集流件包括:集流部,所述集流部包括第一集流区与第二集流区,所述第一集流区具有第一厚度,所述第二集流区具有第二厚度,且所述第一厚度大于所述第二厚度。上述集流件在满足过流能力的要求时,无需对第二集流区进行同步加厚,从而保证了集流件在与电池电芯焊接时的焊接效率。电芯焊接时的焊接效率。电芯焊接时的焊接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模组、电池及集流件


[0001]本技术涉及电池的
,特别是涉及电池模组、电池及集流件。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电池行业的发展,为了提高电池的性能,对电池的过流能力具有一定的要求。例如:集流盘需要与电池外极柱连接以及与电池电芯焊接,集流盘为了满足过流能力的要求,传统集流盘整体都需要具有一定的厚度。但是,传统的集流盘往往由于自身厚度过厚影响到集流盘与裸电芯的焊接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基于此,有必要针对影响集流盘与电池电芯焊接效率的问题,提供一种电池模组、电池及集流件。
[0004]一种集流件,所述集流件包括:集流部,所述集流部包括第一集流区与第二集流区,所述第一集流区具有第一厚度,所述第二集流区具有第二厚度,且所述第一厚度大于所述第二厚度。
[0005]上述集流件在使用时,因为第一集流区可以直接与电池极柱连接,所以根据集流件对过流能力的要求,通过确定第一集流区的厚度,即第一集流区具有第一厚度,保证集流部具有满足过滤要求的厚度。进一步地,根据安装需要,通过第二集流区与电池电芯进行焊接,因为集流部已经通过设计第一集流区的厚度保证集流部的过流能力,因此,针对第二集流区的厚度无需进行同步加厚,即第二集流区设计为具有第二厚度,为了保证第二集流区与电池电芯的焊接效果,第二集流区的第二厚度小于第一集流区的第一厚度。因此,上述集流件在满足过流能力的要求时,无需对第二集流区进行同步加厚,从而保证了集流件在与电池电芯焊接时的焊接效率。
[000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集流件还包括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延伸方向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集流区连接,且所述连接部包括至少一个弯折区。
[000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包括一个弯折区,所述一个弯折区连接于所述第一集流区。
[000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包括两个以上的弯折区,所述两个以上弯折区沿所述连接部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所述两个以上弯折区中的一个弯折区连接于所述第一集流区。
[000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连接部的宽度方向上,所述弯折区的至少一端开设有缺口,所述连接部的宽度方向与所述连接部的延伸方向垂直。上述这种实施方式使得可以使得连接部更加容易、顺畅地沿弯折区进行弯折。
[00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的厚度与所述第一集流区的厚度相同。
[0011]在一个实施例中,一种电池,包括:端盖组件,所述端盖组件包括极柱;电极组件;集流件,所述连接部用于与所述极柱连接,所述第二集流区用于与所述电极组件连接。
[0012]上述电池在使用时,将集流件装设在电池极柱与电池电芯之间。根据安装需要,通过第一集流区与电池电芯进行焊接,因为集流件已经通过设计第一集流区的厚度保证集流件的过流能力,因此,针对第二集流区的厚度无需进行同步加厚,即第二集流区设计为具有第二厚度,为了保证第二集流区与电池电芯的焊接效果,第二集流区的第二厚度小于第一集流区的第一厚度。因此,上述集流件在满足过流能力的要求时,无需对第二集流区进行同步加厚,从而保证了集流件与电池电芯焊接时的焊接效率。
[00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集流件用作正极集流件,所述极柱用作正极极柱,所述集流件位于所述极柱与所述电极组件朝向所述极柱的一端之间;所述集流件的第一集流区厚度为0.4mm至0.7mm,所述集流件的第二集流区厚度为0.3mm至0.4mm,且所述集流件的第一集流区与所述集流件的第二集流区的厚度差在0.1mm至0.4mm之间。上述实施方式可以充分保证集流件在电池内的装设效果。
[00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集流件用作负极集流件,所述极柱用作负极极柱,所述集流件位于所述极柱与所述裸电芯朝向所述极柱的一端之间;所述集流件的第一集流区厚度为0.3mm至0.5mm,所述集流件的第二集流区厚度为0.2mm至0.3mm,且所述集流件的第一集流区与所述集流件的第二集流区的厚度差在0.1mm至0.3mm之间。上述实施方式可以充分保证集流件在电池内的装设效果。
[00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集流区上设有用于与所述电极组件连接的凸台,且所述凸台朝向所述电极组件的一面为平面。
[00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集流部包括两个第二集流区,且所述两个第二集流区位于所述第一集流区的两侧,所述两个第二集流区的两个凸台朝向所述电极组件的表面位于同一水平面。上述实施方式保证了第二集流区与电池电芯接触时的平整度。
[0017]在一个实施例中,一种电池模组,包括所述电池。
[0018]上述电池模组在使用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一个以上的电池进行组装。进一步地,根据安装需要,通过电芯连接部第二集流区与电池电芯进行焊接,因为集流件已经通过设计极柱连接部第一集流区的厚度保证集流件的过流能力,因此,针对电芯连接部第二集流区的厚度无需进行同步加厚,即电芯连接部第二集流区设计为具有第二厚度,为了保证电芯连接部第二集流区与电池电芯的焊接效果,电芯连接部第二集流区的第二厚度小于极柱连接部第一集流区的第一厚度。因此,上述集流件在满足过流能力的要求时,无需对电芯连接部第二集流区进行同步加厚,从而保证了集流件在与电池电芯焊接时的焊接效率。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其中一视角所示集流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另一视角所述集流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图2所示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0022]10、集流部,H1、第一厚度,H2、第二厚度,100、第一集流区,101、适配口,102、防呆缺口,110、连接部,111、弯折区,112、缺口,120、适配凹口,200、第二集流区,210、凸台,211、第一焊接部,212、第二焊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24]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5]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流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流件包括:集流部,所述集流部包括第一集流区与至少一个第二集流区,所述第一集流区具有第一厚度,所述第二集流区具有第二厚度,所述第一厚度大于所述第二厚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流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延伸方向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集流区连接,且所述连接部包括至少一个弯折区。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流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包括一个弯折区,所述一个弯折区连接于所述第一集流区。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流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包括两个以上的弯折区,所述两个以上弯折区沿所述连接部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所述两个以上弯折区中的一个弯折区连接于所述第一集流区。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流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连接部的宽度方向上,所述弯折区的至少一端开设有缺口,所述连接部的宽度方向与所述连接部的延伸方向垂直。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流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的厚度与所述第一集流区的厚度相同。7.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端盖组件,所述端盖组件包括极柱;电极组件;权利要求2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集流件,所述连接部用于与所述极柱连接,所述第二集流区用于与所述电极组件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永锋徐卫东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海辰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