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氢燃料客车余热利用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氢燃料车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氢燃料客车余热利用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目前行业内,氢燃料客车车内供暖采用车厢PTC电散热器或者电加热器这两种形式,供暖耗电耗氢,影响整车续驶里程,例如车身12米的氢燃料大巴,寒区的供热需求在30KW左右,就需要30千瓦时的电耗。同时与纯电动车相比,纯电车寒区供暖可以采用燃油加热器形式,低压用电,耗电可忽略;而氢燃料车型,法规上不允许采用燃油加热器供暖,因此,氢燃料车型在寒区供暖如何能够实现节能是一大痛点。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氢燃料客车余热利用系统。
[0004]具体而言,包括以下的技术方案:
[0005]一种氢燃料客车余热利用系统,所述余热利用系统和氢堆系统通过热交换器进行换热,所述余热利用系统包括:
[0006]第一暖风支路和第二暖风支路;
[0007]所述第一暖风支路和所述第二暖风支路并联设置,所述第一暖风支路上串联设有第一辅助热源、除霜器和第一散热结构,所述第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氢燃料客车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余热利用系统和氢堆系统通过热交换器进行换热,所述余热利用系统包括:第一暖风支路和第二暖风支路;所述第一暖风支路和所述第二暖风支路并联设置,所述第一暖风支路上串联设有第一辅助热源、除霜器和第一散热结构,所述第二暖风支路上串联设有第二辅助热源、第二散热结构和第三散热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氢燃料客车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辅助热源为电加热器;所述第二辅助热源为电加热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氢燃料客车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暖风支路设置在客车的第一侧,所述第一暖风支路沿所述客车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暖风支路设置在客车的第二侧,所述第二暖风支路沿所述客车的长度方向延伸。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氢燃料客车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结构设置在所述客车的第一侧,所述第三散热结构设置在所述客车的第二侧,所述第一散热结构的散热量和所述第三散热结构的散热量相同。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氢燃料客车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结构包括多个第一方箱散热器,多个所述第一方箱散热器串联设置;所述第三散热结构包括多个第二方箱散热器,多个所述第二方箱散热器串联设置。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氢燃料客车余热利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善科,梅叶花,俞立新,郑小剑,苏磊,黄幽涵,
申请(专利权)人:金龙联合汽车工业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