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核燃料装卸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48373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25 23: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核动力船舶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服务于绝大多数核动力船舶的核燃料装卸船。包括多个压载舱和空舱,船两侧及底部以压载舱为主,船中及船艏以空舱为主;甲板室、机舱、舵机舱布置于船尾;乏燃料舱与新燃料舱、乏燃料发送舱布置于船中部区域;乏燃料舱包括乏燃料水池,乏燃料水池中装有屏蔽水,乏燃料水池底部固定有一个吊运格架和多个乏燃料贮存格架;乏燃料舱顶部甲板设有乏燃料舱吊口位于吊运格架的正上方,乏燃料舱吊口通过乏燃料舱顶盖开启或密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广泛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核动力船舶的装卸料,并为所有基于船舶装卸料相关设计提供新的方法和依据。据。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核燃料装卸船


[0001]本技术属于核动力船舶设计
,具体涉及一种可服务于绝大多数核动力船舶的核燃料装卸船。

技术介绍

[0002]核动力船舶相比于常规动力船舶具有以下明显的优势:1、核能作为清洁能源,可有效避免如石油产品燃料带来的废气排放问题;2、核动力船舶具有极强的自持力,一次装填燃料即可运营数年之久,极大程度避免靠港加注燃料的情况,缩短非营运时间,提高了运营效率。
[0003]但核燃料一旦需要更换,由于其辐射危害以及核污染可能造成的及其恶劣的社会影响,为了确保不发生核废气等的泄露,换料操作必然需要经过精准、安全的设计。
[0004]同时船上核设施不能像陆上核设施一样拥有充足的场地条件用于设置专门的乏燃料贮存、装卸料场所;而且相比陆上核设施尤其是核电站,船用核燃料消耗非常缓慢,通常数年甚至十数年才需要更换一次,如果在单条船上设置换料舱非常不经济。同时使用靠泊岸基或船坞进行装卸料必须使正在作业的核动力船舶或平台返航停工,换料周期长,需要建造配套的一个甚至多个燃料装卸基地,而陆上基地建设成本高、周期长,当需装换料的核动力船舶或平台数量增加后,陆上基地难以满足相应需求。因此,设计一型可为其他核动力船舶提供装卸料服务的可移动的海水装卸料船是更具可操作性的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服务于核动力船舶核燃料装换料的核燃料装卸船,合理的换料相关舱室和设备布置,以及具备可操作性和安全性的装卸料方法。本技术可广泛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核动力船舶的装卸料,并为所有基于船舶装卸料相关设计提供新的方法和依据。
[000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0007]一种核燃料装卸船,包括多个压载舱和空舱,船两侧及底部以压载舱为主,船中及船艏以空舱为主;甲板室、机舱、舵机舱布置于船尾;乏燃料舱与新燃料舱、乏燃料发送舱布置于船中部区域;
[0008]乏燃料舱包括乏燃料水池,乏燃料水池中装有屏蔽水,乏燃料水池底部固定有一个吊运格架和多个乏燃料贮存格架;乏燃料舱顶部甲板设有乏燃料舱吊口位于吊运格架的正上方,乏燃料舱吊口通过乏燃料舱顶盖开启或密闭;乏燃料舱上部焊接有人桥吊车,作业廊道为位于乏燃料仓中部的平台,平台高于乏燃料水池的水位,作业廊道一侧与乏燃料仓四壁焊接固定,作业廊道面向水池一侧设有挡水围板;
[0009]新燃料舱底平面设有新燃料贮存间、新燃料检查间、新燃料接收间和新燃料吊运格架;新燃料舱上部安装有新燃料舱辅助吊车,新燃料舱顶部开有新燃料装料吊口位于新燃料吊运格架的正上方,新燃料装料吊口通过新燃料装料吊口顶盖开启或密闭,新燃料舱
顶部开有新料容器吊口位于新燃料接收间正上方,新料容器吊口通过容器吊口顶盖开启或密闭;
[0010]乏燃料发送舱包括传输管及阀门、容器装载井、容器准备井、容器收发间、乏燃料发送吊口、乏燃料发送吊口舱盖、发送舱辅助吊车、新乏料中间隔壁;传输管及阀门安装于乏燃料舱和乏燃料发送舱之间的壁板上,乏燃料发送舱顶部、容器收发间的正上方开有乏燃料发送吊口,乏燃料发送吊口通过乏燃料发送吊口舱盖开启或密闭;乏燃料发送舱上部安装有发送舱辅助吊车,新燃料舱与乏燃料发送舱之间由新乏料中间隔壁分隔而成,二者组成的整体与乏燃料舱沿船长纵向布置;
[0011]大型回转吊机安装于船艏区域,物料吊安装于新燃料舱或乏燃料发送舱的顶上,锚爪安装于船的艏部和尾部,锚绞机用于收放锚爪,甲板上固定有一个装卸料箱。
[0012]船舶四角布置8副锚爪,并配备相应的8台锚绞机。
[0013]屏蔽水淹没吊运格架和乏燃料贮存格架。
[0014]乏燃料舱舱顶高于主甲板平面,作业廊道与主甲板保持同一高度。
[0015]挡水围板的高度0.8米以上。
[0016]辐射屏蔽层安装于乏燃料舱、新燃料舱、乏燃料发送舱的周界。
[0017]本技术所取得的有益效果为:
[0018]1)与陆基装卸料手段相比,装卸料作业对地点制约小。
[0019]2)基于核能船舶,其换料频次低的特点,装卸料不需要过多的贮存设施,核燃料装卸船建造成本远小于陆基装卸料设施。
[0020]3)核燃料装卸船航行于海上,乏燃料水池等的冷却成本低;特别是根据季节变化,可随意变化装卸料地点(如行驶至低温水域进行作业)。
[0021]4)除装卸料功能外,其大型回转吊机还具备较大吊运作业能力,可在无换料作业时,进行其他吊运作业提高经济性。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核燃料装卸船侧视图一(乏燃料发送舱侧);
[0023]图2为核燃料装卸船侧视图一(新燃料舱侧);
[0024]图3为主甲板设备布置图;
[0025]图4为主甲板平面分舱布置图;
[0026]图5为换料舱平面布置图;
[0027]图6为换料舱顶平面图;
[0028]图7为卸料过程示意图;
[0029]图8为装料过程示意图;
[0030]图9为乏料转运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
[0032]核燃料装卸船,包含乏燃料舱01、新燃料舱02、乏燃料发送舱03、多层甲板室04、机舱05、舵机舱06、多个压载舱07,管弄08和多个空舱09。
[0033]所述乏燃料舱01为位于船舶中部的舱室,主要包括一个乏燃料水池10;乏燃料水池10中装有屏蔽水11,用于屏蔽燃料辐射;乏燃料水池底部固定有一个吊运格架14和多个乏燃料贮存格架15;乏燃料舱01顶部甲板设有乏燃料舱吊口12位于吊运格架14的正上方、吊口通过乏燃料舱顶盖13开启或密闭;乏燃料舱01上部焊接有人桥吊车16,作业廊道17为位于乏燃料仓01中部的平台,平台高于乏燃料水池10的水位,廊道一侧与乏燃料仓四壁焊接固定,面向水池一侧设有挡水围板18。
[0034]新燃料舱02底平面设有新燃料贮存间20、新燃料检查间21、新燃料接收间22和新燃料吊运格架28;新燃料舱02上部安装有新燃料舱辅助吊车23用于舱内吊运作业,新燃料舱顶部开有新燃料装料吊口24位于新燃料吊运格架28的正上方,新燃料装料吊口通过装料吊口顶盖25开启或密闭,新燃料舱顶部开有新料容器吊口26位于新燃料接收间22正上方,新料容器吊口26通过容器吊口顶盖27开启或密闭。
[0035]乏燃料发送舱03包括传输管及阀门30、容器装载井31、容器准备井32、容器收发间33、乏燃料发送吊口34、乏燃料发送吊口舱盖35、发送舱辅助吊车36、新乏料中间隔壁37。传输管及阀门30安装于乏燃料舱01和乏燃料发送舱03之间的壁板上。乏燃料发送舱03顶部、容器收发间33的正上方开有乏燃料发送吊口34,通过乏燃料发送吊口舱盖35开启或密闭;乏燃料发送舱03上部安装有发送舱辅助吊车36用于舱内吊运作业。新燃料舱02与乏燃料发送舱03之间由新乏料中间隔壁37分隔而成,二者组成的整体与乏燃料舱01沿船长纵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核燃料装卸船,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压载舱和空舱,船两侧及底部以压载舱为主,船中及船艏以空舱为主;甲板室、机舱、舵机舱布置于船尾;乏燃料舱与新燃料舱、乏燃料发送舱布置于船中部区域;乏燃料舱包括乏燃料水池,乏燃料水池中装有屏蔽水,乏燃料水池底部固定有一个吊运格架和多个乏燃料贮存格架;乏燃料舱顶部甲板设有乏燃料舱吊口位于吊运格架的正上方,乏燃料舱吊口通过乏燃料舱顶盖开启或密闭;乏燃料舱上部焊接有人桥吊车,作业廊道为位于乏燃料仓中部的平台,平台高于乏燃料水池的水位,作业廊道一侧与乏燃料仓四壁焊接固定,作业廊道面向水池一侧设有挡水围板;新燃料舱底平面设有新燃料贮存间、新燃料检查间、新燃料接收间和新燃料吊运格架;新燃料舱上部安装有新燃料舱辅助吊车,新燃料舱顶部开有新燃料装料吊口位于新燃料吊运格架的正上方,新燃料装料吊口通过新燃料装料吊口顶盖开启或密闭,新燃料舱顶部开有新料容器吊口位于新燃料接收间正上方,新料容器吊口通过容器吊口顶盖开启或密闭;乏燃料发送舱包括传输管及阀门、容器装载井、容器准备井、容器收发间、乏燃料发送吊口、乏燃料发送吊口舱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颖宾陈励志田明琦丁海闫蕾葛骥罗涛
申请(专利权)人:中核海洋核动力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