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一体式挂篮的前支座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挂篮支座,特别是一种一体式挂篮的前支座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国内挂篮前支座与下部枕梁基本都是是分离式结构,在挂篮移篮到位后用千斤顶将前支座顶起,后将枕梁塞进前支座下部,此种结构容易造成前支座下部因枕梁塞垫不密实或是因桥面横坡及竖向精轧螺纹钢影响,造成前支座与枕梁不密贴及枕梁无法实现按设计间距布置,造成前支座受力不均匀,形成较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枕梁高度固定从而造成前支座不密贴,从而造成受力不均的问题,提供一种挂篮的支撑结构。
[0004]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一体式挂篮的前支座结构,前支座结构的上部设有两个连接耳,中部设有丝杆并作为调高结构,下部通过设置垫板与地面接触;连接耳通过销轴铰接有挂篮主桁架,丝杆顶部穿入调节箱体中。
[0006]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技术,由于前支座结构的中部设有丝杆,且丝杆可作为调高结构,通过改变丝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一体式挂篮的前支座结构,其特征在于,前支座结构的上部设有两个连接耳(10),中部设有丝杆(20)并作为调高结构,下部通过设置垫板(30)与地面接触;所述连接耳(10)通过销轴(40)铰接有挂篮主桁架(50),所述丝杆(20)顶部穿入调节箱体(60)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挂篮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丝杆(20)上固定有调节旋杆(70),并通过所述调节旋杆(70)带动所述丝杆(20)转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挂篮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旋杆(70)呈盘状且从中部向外伸出有多个把手状的转动部(7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挂篮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部(71)对称设置并有4个。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挂篮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中部设有多根平行排列的所述丝杆(20),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存骥,荣劲松,杨征,罗创民,何传钊,彭昆,付鑫宇,黎彦,徐乐,蔡雨,农启鹏,黄国忠,曹玉红,王惠鸿,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四航局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