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集装箱或货车卸货的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47916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25 23: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应用于集装箱或货车卸货的机器人,涉及应用于集装箱或货车卸货的机器人技术领域,具体为包括主结构架,主结构架的上表面通过支撑块设置有第一传送带,主结构架的内侧壁通过滑轨设置有滑块,主结构架的内侧壁设置有伺服电机,主结构架的下表面设置有驱动块,驱动块的内侧壁设置有卡座,卡座的内侧壁设置有,的伸缩杆的一端设置有升降块,驱动块的外侧设置有行走模块,主结构架的上表面设置有机械臂,滑动外壳的内侧壁滑动连接有夹持块,滑块的一端设置有副结构架,副结构架的内侧壁设置有第二传送带,驱动块的内顶壁设置有倾角传感器,该装置具有便于传输货物和便于应对不平整路面的有益效果。和便于应对不平整路面的有益效果。和便于应对不平整路面的有益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于集装箱或货车卸货的机器人


[0001]本技术涉及应用于集装箱或货车卸货的机器人
,具体为一种应用于集装箱或货车卸货的机器人。

技术介绍

[0002]集装箱最大的成功在于其产品的标准化以及由此建立的一整套运输体系。能够让一个载重几十吨的庞然大物实现标准化,并且以此为基础逐步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船舶、港口、航线、公路、中转站、桥梁、隧道、多式联运相配套的物流系统,这的确堪称人类有史以来创造的伟大奇迹之一。
[0003]现有的应用于集装箱或货车卸货的机器人,在使用时,集装箱卸货过程中大多数采用叉车进行卸货,但是较小且不规整的货物则需要人工进行卸货,并且虽然能够对货物进行运输,但是无法对货物进行自动装载传输,使用过程也需要配合人工,较为不便,并且现有的应用于集装箱或货车卸货的机器人,使用时无法应对不平整路面,当运载货物时,路面不平整会导致倾斜的情况,致使货物掉落的而风险,所以现有的应用于集装箱或货车卸货的机器人具有不便于传输货物和不便于应对不平整路面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应用于集装箱或货车卸货的机器人,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二)技术方案
[0007]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应用于集装箱或货车卸货的机器人,包括主结构架,所述主结构架的上表面通过支撑块设置有第一传送带,所述主结构架的内侧壁通过滑轨设置有滑块,所述主结构架的内侧壁设置有伺服电机,所述主结构架的下表面设置有驱动块,所述驱动块的内侧壁设置有卡座,所述卡座的内侧壁设置有第一电动伸缩杆,所述第一电动伸缩杆的伸缩杆的一端设置有升降块,所述升降块的一侧面设置有行走驱动电机,所述升降块的内侧壁设置有转轴,所述驱动块的外侧设置有行走模块,所述主结构架的上表面设置有机械臂,所述机械臂的一端设置有滑动外壳,所述滑动外壳的内侧壁通过轴杆设置有残齿轮,所述滑动外壳的内侧壁滑动连接有夹持块,所述滑块的一端设置有副结构架,所述副结构架的内侧壁设置有第二传送带,所述驱动块的内顶壁设置有倾角传感器。
[0008]可选的,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端设置有丝杆,所述丝杆的外表面与滑块的内侧壁传动连接。
[0009]可选的,所述行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的一端通过输出轴与转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转轴的一端与行走模块的输入端固定连接。
[0010]可选的,所述残齿轮和夹持块均设置有两个且对称设置。
[0011]可选的,所述机械臂的内侧壁设置有第二电动伸缩杆,所述第二电动伸缩杆的伸缩杆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通过轴杆与残齿轮的一端转动连接。
[0012]可选的,所述卡座的下表面设置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设置有两个且分别设置于升降块的左右两侧,所述导向杆的下端与升降块的内侧壁滑动连接。
[0013]可选的,所述机械臂设置有四个且分别设置于主结构架和副结构架的上表面的前后两侧。
[0014]可选的,所述行走模块的内部设置有三个转轮,三个所述转轮的外表面设置有履带。
[0015](三)有益效果
[0016]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应用于集装箱或货车卸货的机器人,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7]1、该一种应用于集装箱或货车卸货的机器人,通过主结构架、第一传送带、机械臂、滑动外壳、副结构架和第二传送带的设置,使该应用于集装箱或货车卸货的机器人具备了便于传输货物的效果,通过伺服电机和丝杆的配合设置,在使用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伺服电机带动丝杆的旋转时,驱动滑块在滑轨的内部滑动,从而带动副结构架从主结构架一端伸出,从而拓展装置的长度,从而使其可以配合不同长度的集装箱或者货车车厢,通过第二电动伸缩杆的伸缩杆的缩进,带动第一连杆向一侧移动,通过第二连杆带动残齿轮转动,从而带动两个夹持块向中部移动,即可对两个夹持块之间的物品进行夹持,通过图像采集器进行图像采集,进而可使其对机械臂的一端部的物品进行很好的夹持,夹持后可将物品放置在第一传送带的上表面,通过第一传送带和第二传送带的配合,将货物传输至集装箱的出口,之后通过机械臂将货物再夹持起后装载至了另外的运输车上,达到了便于传输货物的目的。
[0018]2、该一种应用于集装箱或货车卸货的机器人,通过四个行走模块的设置,使该应用于集装箱或货车卸货的机器人具备了便于应对不平整路面的效果,通过倾角传感器和的配合设置,在使用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检测到装置的倾斜程度,进而反馈给电信号,使自动调节不同的伸出长度,进而使其可以提高或者降低一侧的高度,并且通过在行走模块的内部设置三个行走轮且在外部设置履带,从而在行走过程中可以更好的减少坑洼路面的忽然抖动的现象,使行走更加平稳,从而达到了便于应对不平整路面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前视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技术左视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技术滑动外壳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5为本技术图1中A处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中:1、主结构架;2、支撑块;3、第一传送带;4、滑轨;5、滑块;6、伺服电机;7、丝杆;8、驱动块;9、卡座;10、第一电动伸缩杆;11、升降块;12、行走驱动电机;13、导向杆;14、转轴;15、行走模块;16、机械臂;17、第二电动伸缩杆;18、滑动外壳;19、第一连杆;20、第二连杆;21、残齿轮;22、夹持块;23、安装杆;24、图像采集器;25、副结构架;26、第二传送带;
27、倾角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6]实施例1
[0027]请参阅图1至、图4和图5,本技术提供技术方案:包括主结构架1,主结构架1的上表面通过支撑块2设置有第一传送带3,主结构架1的内侧壁通过滑轨4设置有滑块5,主结构架1的内侧壁设置有伺服电机6,伺服电机6的输出端设置有丝杆7,丝杆7的外表面与滑块5的内侧壁传动连接,主结构架1的上表面设置有机械臂16,机械臂16设置有四个且分别设置于主结构架1和副结构架25的上表面的前后两侧,机械臂16的内侧壁设置有第二电动伸缩杆17,第二电动伸缩杆17的伸缩杆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连杆19,第一连杆19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连杆20,第二连杆20的一端通过轴杆与残齿轮21的一端转动连接,机械臂16的一端设置有滑动外壳18,滑动外壳18的内侧壁通过轴杆设置有残齿轮21,残齿轮21和夹持块22均设置有两个且对称设置,滑动外壳18的内侧壁滑动连接有夹持块22,滑块5的一端设置有副结构架25,副结构架25的内侧壁设置有第二传送带26。
[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集装箱或货车卸货的机器人,包括主结构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结构架(1)的上表面通过支撑块(2)设置有第一传送带(3),所述主结构架(1)的内侧壁通过滑轨(4)设置有滑块(5),所述主结构架(1)的内侧壁设置有伺服电机(6),所述主结构架(1)的下表面设置有驱动块(8),所述驱动块(8)的内侧壁设置有卡座(9),所述卡座(9)的内侧壁设置有第一电动伸缩杆(10),所述第一电动伸缩杆(10)的伸缩杆的一端设置有升降块(11),所述升降块(11)的一侧面设置有行走驱动电机(12),所述升降块(11)的内侧壁设置有转轴(14),所述驱动块(8)的外侧设置有行走模块(15),所述主结构架(1)的上表面设置有机械臂(16),所述机械臂(16)的一端设置有滑动外壳(18),所述滑动外壳(18)的内侧壁通过轴杆设置有残齿轮(21),所述滑动外壳(18)的内侧壁滑动连接有夹持块(22),所述滑块(5)的一端设置有副结构架(25),所述副结构架(25)的内侧壁设置有第二传送带(26),所述驱动块(8)的内顶壁设置有倾角传感器(2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集装箱或货车卸货的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伺服电机(6)的输出端设置有丝杆(7),所述丝杆(7)的外表面与滑块(5)的内侧壁传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集装箱或货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苗庆伟邵军强李双英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埃尔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