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喷吹罐校称用液压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465221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25 23:0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喷吹罐校称用液压控制系统,包括三个双作用千斤顶、PLC控制器、单向定量液压泵、溢流阀及三个三位四通电磁阀,每个双作用千斤顶上安装标准压力传感器安装;单向定量液压泵的出口设有管路一,管路一通过管路二与各个三位四通电磁阀的P口连通;三位四通电磁阀的A口通过管路三与双作用千斤顶的有杆腔连通,其B口通过液控单向阀与双作用千斤顶的无杆腔连通;液控单向阀与双作用千斤顶之间的管路通过旁路连接有电磁球阀;旁路上设有压力传感器;溢流阀连接供油总管与油箱;PLC控制器与标准压力传感器、三位四通电磁阀、电磁球阀和压力传感器电联接;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克服因固定钢结构高度不同引起的千斤顶控制难度,以降低用户校称时的操作难度。户校称时的操作难度。户校称时的操作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喷吹罐校称用液压控制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喷吹罐校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喷吹罐校称用液压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在高炉喷煤过程中,需利用三个周向均布的称重传感器对喷吹罐罐体上的支座进行支撑以对喷吹罐的重量进行计量,从而通过喷吹罐重量的变化量计算出喷煤量;因此,称重传感器在投入使用前和使用一段时间后均需要进行校称,以保证称重传感器的称量精确度。
[0003]目前,喷吹罐各称量传感器的标定方式为:在喷吹罐罐体的支座上放置三个千斤顶,使每个千斤顶位于对应称重传感器的上方;然后在每个千斤顶的上方安装标准压力传感器,并使每个千斤顶向上顶升与支座上方的固定钢结构接触以将千斤顶的顶升力加载至固定钢结构上,由于固定钢结构位置固定,喷吹罐支座会受到千斤顶顶升产生的反作用力(与千斤顶的顶升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将该反作用力传递给称重传感器,在标准压力传感器的配合下,实现不同喷吹罐重量的精确模拟,从而完成校称;但在校称过程中,由于三个千斤顶上方的固定钢结构高度不同,必需先单独控制各个千斤顶与对应的固定钢结构接触,使各个标准传感器采集的压力值均为一级模拟压力值,以保证三个称重传感器受力均匀,才能使三个千斤顶同步顶升加压至其它各级模拟压力值,极大地增加了用户的操作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鉴于以上现有技术的缺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喷吹罐校称用液压控制系统,其通过标准压力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实时采集的千斤顶的顶升压力和千斤顶无杆腔的油压,自动控制各电磁阀和电磁球阀,一方面既能使各千斤顶的顶升压力到达一级模拟压力值后进行保压,另一方面也能在各个千斤顶均到达一级模拟压力值后进行同步升压,完成不同喷吹罐重量的精确模拟,有效降低用户校称时的操作难度,提高校称效率。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喷吹罐校称用液压控制系统,包括三个标准压力传感器和三个双作用千斤顶,所述标准压力传感器安装在对应双作用千斤顶的活塞杆上;所述液压控制系统包括PLC控制器、油箱、单向定量液压泵、溢流阀及与双作用千斤顶一一对应连接的三位四通电磁阀;所述单向定量液压泵的进口通过滤油器与油箱连接,单向定量液压泵的出口设有管路一,管路一上安装有单向阀,所述管路一的出口通过三个管路二与各个三位四通电磁阀的P口分别连通;所述三位四通电磁阀的A口通过管路三与双作用千斤顶的有杆腔连通,所述三位四通电磁阀的B口通过液控单向阀与双作用千斤顶的无杆腔连通;所述液控单向阀的遥控口与管路三连通;所述液控单向阀与双作用千斤顶之间的管路上设有旁路,所述旁路连接有电磁球阀;所述旁路上设有用于检测双作用千斤顶上无杆腔处压力的压力传感器;所述溢流阀的一端与供油总管连通,溢流阀的另一端与油箱连通;所述PLC控制器与标准压力传感器、三位四通电磁阀、电磁球阀和压力传感
器电联接。
[0006]优选地,所述溢流阀的遥控口连接有二位四通电磁阀,所述二位四通电磁阀与PLC控制器电联接。
[0007]如上,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喷吹罐校称用液压控制系统,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08]本专利技术装置能根据标准压力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实时采集的千斤顶的顶升压力和千斤顶无杆腔的油压,自动控制各电磁阀和电磁球阀,以控制各千斤顶的顶升力均加载至预设的一级模拟压力值,克服因固定钢结构高度不同引起的千斤顶独立控制难度;然后,基于控制器预设的保压时间和预设的各级模拟压力值,对三个千斤顶进行同步顶升和保压,完成不同喷吹罐重量的精确模拟,有效降低用户校称时的操作难度,提高校称效率。
附图说明
[0009]图1为本专利技术中喷吹罐校称用液压控制系统的示意图。
[0010]附图标记说明
[0011]油箱1,滤油器2,单向定量液压泵3,单向阀4,溢流阀5,二位三通电磁阀6,三位四通电磁阀7,液控单向阀8,双作用千斤顶9,电磁球阀10,压力传感器11,管路一12,管路二13,管路三14。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0013]请参阅图1。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专利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专利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范畴。
[0014]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喷吹罐校称用液压控制系统如图1所示,其包括一个PLC控制器、一个油箱1、一个滤油器2、一个单向定量液压泵3、一个单向阀4、一个溢流阀5、三个标准压力传感器、三个双作用千斤顶9和三个三位四通电磁阀7;其中,三个标准压力传感器分别设置在三个双作用千斤顶9的活塞杆9上,以用于获取千斤顶的顶升力(该顶升力的大小与传递给称重传感器的顶升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单向定量液压泵3的进口通过滤油器2与油箱1连接,单向定量泵3的出口连接管路一12,管路一12上设有单向阀4,管路一12通过溢流阀5与油箱1连接,起定压溢流作用;连接管路一12的出口处并联设置有三个管路二13,每个管路二13均通过一个三位四通电磁阀7与一个双作用千斤顶9连接,以控制双作用千斤顶9顶升或收缩;具体地,三位四通电磁阀7的P口与对应的管路二13连通,三位四通电磁阀7的T口与油箱1连通,三位四通电磁阀7的A口通过管路三14与对应双作用千斤顶9的有杆腔连通,三位四通电磁阀7的B口通过液控单向阀8与对应双作用千斤顶9的无杆腔连通;其中,液控单向阀8的正向进油口与对应三位四通电磁阀7的B口连通,液控单向阀8的正向出油口
与对应双作用千斤顶9的无杆腔连通,液控单向阀8的遥控口与对应的管路三14连通,以控制液控单向阀8正向导通或逆向导通;液控单向阀8与双作用千斤顶9之间的管路上设置一旁路,该旁路通过电磁球阀10与油箱1连接;旁路上还设有压力传感器11,用于获取双作用千斤顶9的无杆腔的油压;PLC控制器用于接收标准压力传感器获取的顶升力和压力传感器11,比较顶升力与预设的各级模拟压力值,以对各三位四通电磁阀7、电磁球阀10进行控制。
[0015]进一步地,溢流阀5的遥控口连接有二位三通电磁阀6,该二位三通电磁阀6由PLC控制器进行控制,以使溢流阀5的遥控口通油箱1,实现单向定量液压泵3的卸荷,避免单向定量液压泵3重复启停。
[0016]本专利技术具体使用时,其工作过程如下:
[0017]一级模拟压力加载过程:使各个三位四通电磁阀7均在右位工作,并启动单向定量液压泵3,单向定量泵3从油箱1中吸油,并将吸取的液压油经管路一12分别输送至三个三位四通电磁阀7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喷吹罐校称用液压控制系统,包括三个标准压力传感器和三个双作用千斤顶,所述标准压力传感器安装在对应双作用千斤顶的活塞杆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控制系统包括PLC控制器、油箱、单向定量液压泵、溢流阀及与双作用千斤顶一一对应连接的三位四通电磁阀;所述单向定量液压泵的进口通过滤油器与油箱连接,单向定量液压泵的出口设有管路一,管路一上安装有单向阀,所述管路一的出口通过三个管路二与各个三位四通电磁阀的P口分别连通;所述三位四通电磁阀的A口通过管路三与双作用千斤顶的有杆腔连通,所述三位四通电磁阀的B口通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雍国尹传强苏祖钦何常模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宝钢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