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子设备屏幕尺寸确定方法、装置和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460280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25 22: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屏幕尺寸确定方法、装置和设备,涉及工业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获取电子设备对应的目标用户的工作视距数据;根据每个目标用户的工作视距数据和预设的视网膜黄斑区视角区间,得到电子设备屏幕的第一尺寸范围;第一尺寸范围为每个目标用户使用电子设备的视觉效果最佳时,电子设备屏幕在第一预设方向的尺寸的范围;根据每个目标用户对应的第一尺寸范围,得到电子设备屏幕的最佳屏幕尺寸范围。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案,实现了用户在正常操作显控一体电子设备,视觉效果最佳时电子屏幕尺寸范围的定量计算,通过上述步骤选定的电子设备屏幕的尺寸范围可以使电子设备操作者减轻视觉负担,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子设备屏幕尺寸确定方法、装置和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工业
,特别涉及一种电子设备屏幕尺寸确定方法、装置和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在人类眼球构造中,视网膜与感受外部视觉刺激息息相关,其内壁组织由视锥细胞与视杆细胞构成,其中,视锥细胞在光线强度较好的条件下,可以快速清晰地辨别视觉刺激,在视网膜中心区域,即黄斑区,视锥细胞分布最为密集,因此该区域也是视力最敏感区域,这一区域对应的角度约为18
°‑
20
°
。当外部视觉刺激区域过小时,黄斑区域仅有部分视椎细胞接受刺激,大脑只能调动部分资源应对外部刺激,此时视觉效果欠佳;当外部视觉刺激刚好覆盖该区域时,脑部视觉相关区域可以为其分配最大的视觉资源,此时的视觉效果最佳;当外部视觉刺激超过该区域时,视网膜黄斑区以外区域视锥细胞密度远小于黄斑区,外部视觉刺激的边缘区域视觉效果欠佳,此时需要眼球周围的肌肉带动眼球转动,使整个外部视觉刺激影像依次落在黄斑区,才能清晰地获取外部视觉刺激,因此,相比于前者整体上的视觉效果仍然欠佳。有研究人员通过在10
°
、20
°
、40
°
等视角下,通过被试使用头戴显示器(Head Mounted Display,HMD)完成认知任务的训练结果从侧面验证了上述结论,证伪了之前研究中“屏幕越大,视觉效果越好”推论。
[0003]目前领域内没有确定显控一体电子设备最佳屏幕尺寸范围的相关方法,而显控一体电子设备屏幕尺寸又直接影响用户的工作效率,因此,需要一种电子设备屏幕尺寸确定方法,确定针对不同目标用户的电子设备的最佳屏幕尺寸范围。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屏幕尺寸确定方法、装置和设备,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确定针对不同的目标用户的电子设备的最佳屏幕尺寸范围的问题。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屏幕尺寸确定方法,包括:
[0007]获取电子设备对应的目标用户的工作视距数据;
[0008]根据每个所述目标用户的工作视距数据和预设的视网膜黄斑区视角区间,得到电子设备屏幕的第一尺寸范围;所述第一尺寸范围为每个所述目标用户使用所述电子设备的视觉效果最佳时,所述电子设备屏幕在第一预设方向的尺寸的范围;
[0009]根据每个所述目标用户对应的第一尺寸范围,得到所述电子设备屏幕的最佳屏幕尺寸范围。
[0010]可选地,所述获取电子设备对应的目标用户的工作视距数据,包括:
[0011]将所述电子设备的使用用户中位于第一预设百分位区间的使用用户作为所述目标用户;
[0012]获取所述目标用户在使用所述电子设备时的多个初始工作视觉数据;
[0013]根据每个所述目标用户对应的多个初始工作视觉数据,得到所述目标用户的工作视距数据。
[0014]可选地,所述工作视距数据包括工作视距平均值、工作视距最小值和工作视距最大值;
[0015]所述根据每个所述目标用户的工作视距数据和预设的视网膜黄斑区视角区间,得到电子设备屏幕的第一尺寸范围,包括:
[0016]根据所述目标用户的工作视距最小值和工作视距最大值,得到每个所述目标用户对应的修正系数;
[0017]根据每个所述目标用户对应的修正系数、每个所述目标用户的工作视距平均值和预设的视网膜黄斑区视角区间,得到每个所述目标用户使用所述电子设备时所述电子设备屏幕的第一尺寸范围。
[0018]可选地,所述根据每个所述目标用户对应的第一尺寸范围,得到所述电子设备屏幕的最佳屏幕尺寸范围,包括:
[0019]根据每个所述目标用户对应的第一尺寸范围和预设的屏幕比例系数,得到所述电子设备屏幕的第二尺寸范围;所述第二尺寸范围为每个所述目标用户在使用所述电子设备的视觉效果最佳时,所述电子设备屏幕的屏幕斜角尺寸的范围;所述屏幕比例系数为电子设备屏幕在所述第一预设方向的尺寸与第二预设方向的尺寸之间的比例;所述第一预设方向与所述第二预设方向垂直;
[0020]根据每个所述目标用户对应的第二尺寸范围,得到所述电子设备屏幕的最佳尺寸范围。
[0021]可选地,所述根据每个所述目标用户对应的第二尺寸范围,得到所述电子设备屏幕的最佳尺寸范围,包括:
[0022]根据每个所述目标用户对应的第二尺寸范围,得到所述电子设备屏幕的第一屏幕尺寸区间;
[0023]将所述第一屏幕尺寸区间分成预设个数的屏幕尺寸子区间;
[0024]根据每个所述屏幕尺寸子区间、每个所述目标用户对应的第二尺寸范围、所述预设个数和所述第一屏幕尺寸区间,得到所述电子设备屏幕的最佳尺寸范围。
[0025]可选地,所述根据每个所述屏幕尺寸子区间、每个所述目标用户对应的第二尺寸范围、所述预设个数和所述第一屏幕尺寸区间,得到所述电子设备屏幕的最佳尺寸范围,包括:
[0026]确定每个所述屏幕尺寸子区间被每个所述目标用户对应的第二尺寸范围覆盖的次数;
[0027]根据所述第一屏幕尺寸区间、第一次数和所述预设个数,得到所述电子设备屏幕的最佳尺寸范围;所述第一次数为所述目标屏幕尺寸子区间被所述每个所述目标用户对应的第二尺寸范围覆盖的次数。
[0028]可选地,所述第一预设方向为纵向;
[0029]所述第二预设方向为横向。
[0030]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屏幕尺寸确定装置,包括:
[0031]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电子设备对应的目标用户的工作视距数据;
[0032]第一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每个所述目标用户的工作视距数据和预设的视网膜黄斑区视角区间,得到电子设备屏幕的第一尺寸范围;所述第一尺寸范围为每个所述目标用户使用所述电子设备的视觉效果最佳时,所述电子设备屏幕在第一预设方向的尺寸的范围;
[0033]第二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每个所述目标用户对应的第一尺寸范围,得到所述电子设备屏幕的最佳屏幕尺寸范围。
[0034]可选地,所述数据获取模块,包括:
[0035]第一处理单元,用于将所述电子设备的使用用户中位于第一预设百分位区间的使用用户作为所述目标用户;
[0036]数据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目标用户在使用所述电子设备时的多个初始工作视觉数据;
[0037]第二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每个所述目标用户对应的多个初始工作视觉数据,得到所述目标用户的工作视距数据。
[0038]可选地,所述工作视距数据包括工作视距平均值、工作视距最小值和工作视距最大值;
[0039]所述第一处理模块,包括:
[0040]第三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目标用户的工作视距最小值和工作视距最大值,得到每个所述目标用户对应的修正系数;
[0041]第四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每个所述目标用户对应的修正系数、每个所述目标用户的工作视距平均值和预设的视网膜黄斑区视角区间,得到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子设备屏幕尺寸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获取电子设备对应的目标用户的工作视距数据;根据每个所述目标用户的工作视距数据和预设的视网膜黄斑区视角区间,得到电子设备屏幕的第一尺寸范围;所述第一尺寸范围为每个所述目标用户使用所述电子设备的视觉效果最佳时,所述电子设备屏幕在第一预设方向的尺寸的范围;根据每个所述目标用户对应的第一尺寸范围,得到所述电子设备屏幕的最佳屏幕尺寸范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子设备屏幕尺寸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电子设备对应的目标用户的工作视距数据,包括:将所述电子设备的使用用户中位于第一预设百分位区间的使用用户作为所述目标用户;获取所述目标用户在使用所述电子设备时的多个初始工作视觉数据;根据每个所述目标用户对应的多个初始工作视觉数据,得到所述目标用户的工作视距数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子设备屏幕尺寸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视距数据包括工作视距平均值、工作视距最小值和工作视距最大值;所述根据每个所述目标用户的工作视距数据和预设的视网膜黄斑区视角区间,得到电子设备屏幕的第一尺寸范围,包括:根据所述目标用户的工作视距最小值和工作视距最大值,得到每个所述目标用户对应的修正系数;根据每个所述目标用户对应的修正系数、每个所述目标用户的工作视距平均值和预设的视网膜黄斑区视角区间,得到每个所述目标用户使用所述电子设备时所述电子设备屏幕的第一尺寸范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子设备屏幕尺寸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每个所述目标用户对应的第一尺寸范围,得到所述电子设备屏幕的最佳屏幕尺寸范围,包括:根据每个所述目标用户对应的第一尺寸范围和预设的屏幕比例系数,得到所述电子设备屏幕的第二尺寸范围;所述第二尺寸范围为每个所述目标用户在使用所述电子设备的视觉效果最佳时,所述电子设备屏幕的屏幕斜角尺寸的范围;所述屏幕比例系数为电子设备屏幕在所述第一预设方向的尺寸与第二预设方向的尺寸之间的比例;所述第一预设方向与所述第二预设方向垂直;根据每个所述目标用户对应的第二尺寸范围,得到所述电子设备屏幕的最佳尺寸范围。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鑫泰刘敏霞宫琳徐任杰刘欣项溪顾宇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