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44739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25 22:42
一种用于在固定车顶中具有车顶开口的车辆的车顶系统,包括构造成附接到固定车顶的固定部件。面板可移动地支撑在固定部件上。固定部件包括基本上平行于车顶开口的相对侧在纵向方向上延伸的导轨。导轨可滑动地支撑用于面板的操作机构并包括由引导凸缘界定的导向槽。操作机构包括驱动滑动件、能够借助于驱动滑动件移动的面板前支撑件和面板后支撑件。后支撑件连接到面板支架的面板支架引导件。面板支架引导件与面板后支撑件可滑动地接合,以便当前支撑件由驱动滑动件驱动时使面板能够相对于后支撑件滑动。面板前支撑件与每个导轨的直立凸缘的外侧上的导向槽接合,而面板支架引导件主要在直立凸缘的另一侧、即内侧上延伸。即内侧上延伸。即内侧上延伸。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顶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根据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的车顶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在现代汽车中,需要最大化车顶系统中的头部空间和最大化采光口。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改进的头部空间和/或采光口的车顶系统。
[0004]为此,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车顶系统具有权利要求1的特征部分的特征。
[0005]由于面板支架引导件的向内放置以及因此协作的后支撑件的向内放置,可以将导轨更向外定位,特别是在面板在前部比在后部更宽的车顶系统中。
[0006]优选地,后支撑件主要是固定的并且基本上定位在导轨的所述直立凸缘后面。
[0007]直立凸缘可以是导轨的最靠内的功能性凸缘,特别是如果遮阳件集成在面板中。
[0008]如果直立凸缘是导轨的最靠内的功能性凸缘,则导轨可被制造得相对窄,从而进一步增大采光口。
[0009]如果每个导轨的横向内侧包括沿其长度的至少一部分渐缩部(tapering)以至少部分地遵循面板的渐缩的形状,则可以获得更进一步的增加,车顶系统包括头部衬垫以从下方覆盖固定车顶和车顶系统的框架,所述车顶内衬遵循导轨的渐缩。
[0010]如果直立凸缘界定前支撑件的滑靴的导向槽,特别是如果所述滑靴仅在直立凸缘的导向槽中引导而不是也在相对的导向槽中被引导,则导轨甚至可以更窄。
[0011]如果面板支架借助于导轨的直立凸缘外侧的螺钉附接到面板的面板加强件,则可以用工具接近螺钉而不受导轨或操作机构的干涉部分的阻碍。
[0012]滑靴可以是连接到面板支架的横向外侧的滑靴支撑件的一部分,滑靴支撑件优选地由确定面板的前侧的高度的前支撑件的杆形成。
[0013]在一个实施例中,杆包括与操作机构的驱动滑动件上的锁定凸轮配合的曲形部,驱动构件连接到该驱动滑动件。曲形部的形状确定前支撑件的杆是枢转和/或滑动。
[0014]因此,根据本专利技术,面板后支撑件比面板前支撑件朝向车顶系统的纵向中心线更向内定位。
[0015]优选地,面板支架引导件比面板前支撑件的滑靴更向内延伸。
[0016]如果面板前支撑件包括前杆并且面板后支撑件包括后杆,则后杆比前杆更向内定位。
附图说明
[0017]将参考附图进一步阐明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车顶系统,附图仅以示例的方式示出了车顶系统的实施例。
[0018]图1a和1b是具有车顶系统的车顶的示意性透视图,其中面板示出为分别处于关闭
和打开位置。
[0019]图2a和图2b是图1a车顶的一部分的俯视图,没有面板,并且图2a中没有框架,图2b中有框架。
[0020]图2c是对应于图2b的视图,但是带有面板密封件。
[0021]图3a和图3b是图2的车顶系统的面板的操作机构的部件的分解图,其具有较大的比例并且从外侧和内侧观察。
[0022]图4是图3的操作机构的俯视图,没有安装该操作机构的导轨。
[0023]图5a

5c和6a

6c是图4中的操作机构从外侧和内侧观察的在三个不同位置的侧视图。
[0024]图7a

7e是沿着图2c中的线VIIa到VIIe的放大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首先参考图1和2,示意性地示出了车顶系统。在车辆1的固定车顶2中限定车顶开口3,车顶开口3可以通过可移动的封闭件关闭(图1a)和打开(图1b),该封闭件在这里是由玻璃、塑料或类似材料制成的刚性的、至少部分(半)透明的面板4。车顶组件可以包括第二面板4

,其通常是固定面板4

,但是也可以是可移动的。
[0026]车顶系统是所谓的顶部装载的车顶系统,其中车顶系统的固定部件从上方引入车顶开口3,安放在固定车顶(通常是车顶梁6的凸缘5,参见图2a和图7)上。固定部件通过合适的方式附接到车辆的固定车顶2,优选地是胶合,但是焊接和螺栓连接也是可能的,取决于所使用的材料。
[0027]这里所示的车顶系统是所谓的扰流板车顶,其中面板从其关闭位置可向上移动(至少其后侧),然后向后移动到固定车顶上方的位置,或者在本例中移动到后面板4'上方的位置。操作机构,特别是面板4的支撑件,主要保持在车顶开口内,与顶部滑动件相反,在顶部滑动件中,面板的后支撑件在导轨中滑动,导轨延伸或被延伸到车顶开口3后面的位置。
[0028]图2示出了车顶系统的一些部件。框架7形成车顶系统的固定部件的主要部件。在这种情况下,框架7通过注塑成型由塑料材料制成,从而提供很大的设计自由度。其承载从下方密封面板4的面板密封件8(图2c和图7)。导轨9在面板4的每个侧边缘下方在纵向方向上固定到框架7。导轨9的长度使得其基本上从车顶开口3的前部延伸到后部。操作机构10连接到各导轨9中并在各导轨9中被引导,并且电动马达(未示出)能够通过驱动线缆(未示出)驱动操作机构10的部件。前加强件13和后加强件14固定到框架7和每个导轨9。胶条15(图7)用于将框架7附接到纵向车顶梁6的凸缘5和横梁的凸缘(见图2a)。
[0029]图3a和3b示意性地示出了其中一个导轨9和操作机构10。应当记住,车顶系统在相对侧上包括同等的导轨9和操作系统10,但是它们镜像配置。导轨9包括挤出型材16,例如由铝制成,具有一个或多个导向槽。挤出型材16是直的或略微弯曲的,以遵循车辆1的固定车顶2的曲率。一个导向槽17通过插入件18延伸到前部,插入件18包括导向槽17的向下弯曲部分17

。导向槽17引导面板4的前支撑件20的前滑靴19,前支撑件20这里由在面板支架22的前端枢转地连接到该面板支架22的杆21形成。驱动滑动件23附接到驱动线缆(未示出),一方面控制杆21并且另一方面通过细长的链接构件25暂时驱动后支撑件24。
[0030]驱动后支撑件24意味着移动杆机构26,使得后支撑件24将面板4的后侧向上移动到通风位置。杆机构26包括附接到导轨9的挤出型材16的固定件27。固定件27的向上部分比前支撑件20的杆21更向内定位。固定件27包括用于杆30的下枢轴29的枢轴孔28。杆30的上枢轴31连接到滑动爪32,滑动爪32通过面板支架引导件33可滑动地支撑面板支架22。滑动爪32包括在其外侧的引导销34,引导销34与滑动引导件36的导向狭槽35接合。滑动引导件36在连接构件25的后端可枢转地连接到滑靴37。连接构件25和滑靴37在导轨9的导向槽50中被引导。滑动引导件36的导向狭槽35包括基本水平的狭槽部分35

和连接到狭槽部分35

的前端的基本竖直的锁定狭槽部分35”。滑动引导件36在其外侧上包括与固定件27中的导向狭槽39接合的引导销38。该导向狭槽39包括基本水平的前狭槽部分39

、向后和向上倾斜的主狭槽部分39”和基本水平的后狭槽部分39
”’

[0031]连接构件25锁定到驱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车辆(1)的车顶系统,车辆(1)在其固定车顶(2)中具有车顶开口(3),所述车顶系统包括:固定部件(7、9),构造成附接到固定车顶;面板(4),可移动地支撑在固定部件上并且构造成在面板的关闭位置关闭车顶开口,并且所述面板构造成能够至少向后移动到打开位置,在所述打开位置,车顶开口至少部分地打开,所述固定部件(7、9)包括导轨(9),所述导轨(9)在基本上平行于车顶开口(3)的相对侧的纵向方向上延伸,所述导轨可滑动地支撑用于面板的操作机构(10)并且包括由引导凸缘界定的导向槽(17、50),所述操作机构包括驱动滑动件(23)、可借助于所述驱动滑动件移动的面板前支撑件(20)和面板后支撑件(24),所述面板后支撑件连接到在纵向方向上沿着面板的对应边缘延伸的面板支架(22)的面板支架引导件(33),所述面板支架引导件与所述面板后支撑件(24)可滑动地接合,以便当所述面板前支撑件(20)由所述驱动滑动件(23)驱动时,使面板相对于所述面板后支撑件滑动,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前支撑件(20)与每个导轨(9)的直立凸缘(49)外侧上的导轨槽(17)接合,而所述面板支架引导件(33)主要在所述直立凸缘的另一侧、即内侧上延伸。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顶系统,其中,所述面板后支撑件(24)主要是固定的,并且基本上位于导轨(9)的所述直立凸缘(49)的后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顶系统,其中所述直立凸缘(49)是导轨(9)的最靠内的功能性凸缘,并且其中任何遮阳件集成在面板中。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顶系统,其中,所述直立凸缘(49)界定所述面板前支撑件(20)的滑靴(19)的导向槽(17)。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顶系统,其中所述面板支架(22)借助于导轨(9)的所述直立凸缘(49)外侧的螺钉(59)附接到面板(4)的面板加强件(58)。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顶系统,其中,滑靴(19)是连接到所述面板支架(22)的横向外侧的滑靴支撑件的一部分。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顶系统,其中,滑靴支撑件是确定面板(4)的前侧的高度的所述面板前支撑件(20)的杆(21)。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顶系统,其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R
申请(专利权)人:英纳法天窗系统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