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性树脂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643851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20 22: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改性树脂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改性树脂材料,按重量份计,包含如下组分:主体树脂1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改性树脂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树脂
,尤其涉及一种改性树脂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0002]光伏组件通常分为五层结构,自上而下分别是玻璃、胶膜、电池片、胶膜、玻璃(或背板)。如果组件上下两侧全部使用玻璃,则为双玻组件;如果上侧使用玻璃,下侧使用背板,则为单玻组件。光伏组件上的背板为多层结构的聚合物材料,该多层结构自上而下分别为涂层、基材、涂层三层结构(简称为CPC结构)或者涂层、基材、胶粘剂、聚合物膜(或基材)四层结构(简称为KPf结构或PPf结构)或者涂层、基材两层结构(简称为PC结构)。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难题就是背板与胶膜粘接力的问题。
[0003]为了使背板能牢固的贴合到胶膜上,常规的解决方案是通过在背板涂层里增加聚酯树脂、环氧树脂、偶联剂等物质。然而,这些物质的添加分别有其各自的缺点,比如聚酯树脂因为分子结构中含有酯键,不耐水解,在长期的湿热老化中,容易发生化学键的断裂,而使涂层原有的力学强度下降,进而导致背板与胶膜的剥离力下降。环氧树脂最大的缺点是容易硬化黄变,时间久了,涂层内聚力增加,使背板在胶膜上的剥离力下降。而偶联剂多为小分子物质,具有很好的初粘效果,但由于容易发生迁移,会导致后期的剥离力严重下降。
[0004]CN112831296A公开了一种可使用于玻璃、金属粘接的胶水及其制备方法,所述胶水由主体树脂、辅助树脂、溶解介质、功能性助剂组成。该专利技术以羟基改性丙稀酸树脂为主体、聚酯树脂为辅,同时加入增粘树脂,结合异氰酸酯封闭型固化剂反应,所制备的胶水解决了行业现用胶水在热转工艺条件下易产生黄变的缺点,并且提升了产品的一体性、材料适用范围、初粘性、抗粘性等,在热转印行业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但是,该专利技术中的增粘树脂为达玛、松香、萜稀中的一种,制成的胶水用于光伏组件材料制备时,背板与胶膜之间的剥离力不够,且耐湿热老化性能有待进一步提高。
[0005]CN108192551A公开了一种透明、高粘接性的硅烷改性胶粘剂及其制备方法。该硅烷改性胶粘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分:硅烷改性聚合物100份、活性稀释剂10

30份、增塑剂20

50份、气相白炭黑5

25份、除水剂2

4份、增粘剂1

5份、稳定剂0.1

2份、催化剂0.1

2.5份;所述硅烷改性聚合物由硅烷改性聚醚A和含有烷氧基硅烷的聚丙烯酸酯类共聚物组成。该专利技术的硅烷改性胶粘剂透明性好且具有较高的力学强度和弹性,粘接性能稳定优异,在高温高湿等特殊粘接场合下,依然具有稳定可靠的粘接性能和优良的耐老化黄变性能。但是,该胶黏剂用于光伏组件材料制备时,背板与胶膜之间的剥离力不够,且耐湿热老化性能同样有待进一步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性树脂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改性树脂材料用于光伏组件制备时,解决了光伏背板在光伏胶膜上剥离力低的问题,可以显著增强背板与胶膜之间的剥离力,并且可使背板与胶膜之间的剥离力耐受长期的湿
热老化而没有下降或下降很小或有小幅提升。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改性树脂材料,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改性树脂材料,按重量份计,包含如下组分:主体树脂
ꢀꢀꢀꢀꢀꢀꢀꢀꢀꢀ
10

60份增粘树脂
ꢀꢀꢀꢀꢀꢀꢀꢀꢀꢀ
0.005

3份固化剂
ꢀꢀꢀꢀꢀꢀꢀꢀꢀꢀꢀꢀ5‑
20份助剂
ꢀꢀꢀꢀꢀꢀꢀꢀꢀꢀꢀꢀꢀꢀ0‑
50份溶剂
ꢀꢀꢀꢀꢀꢀꢀꢀꢀꢀꢀꢀꢀꢀ
20

70份;其中,所述增粘树脂为硅烷改性聚合物。
[0008]本专利技术的改性树脂材料,通过硅烷改性聚合物的加入,作为增粘树脂,与其他组分之间配合,解决了光伏背板在光伏胶膜上剥离力低的问题,可以显著增强背板与胶膜之间的剥离力,并且可使背板与胶膜之间的剥离力耐受长期的湿热老化而没有下降或下降很小或有小幅提升。
[0009]具体的,一种改性树脂材料按重量份计,包含如下组分:主体树脂的重量份为10

60份,例如为10份、11份、12份、13份、14份、15份、16份、17份、18份、19份、20份、21份、22份、23份、24份、25份、26份、27份、28份、29份、30份、31份、32份、33份、34份、35份、36份、37份、38份、39份、40份、41份、42份、43份、44份、45份、46份、47份、48份、49份、50份、51份、52份、53份、54份、55份、56份、57份、58份、59份、60份等。
[0010]增粘树脂的重量份为0.005

3份,例如为0.005份、0.01份、0.02份、0.03份、0.04份、0.05份、0.06份、0.07份、0.08份、0.09份、0.1份、0.2份、0.3份、0.4份、0.5份、0.6份、0.7份、0.8份、0.9份、1份、1.1份、1.2份、1.3份、1.4份、1.5份、1.6份、1.7份、1.8份、1.9份、2份、2.1份、2.2份、2.3份、2.4份、2.5份、2.6份、2.7份、2.8份、2.9份、3份等。
[0011]固化剂的重量份为5

20份,例如为5份、6份、7份、8份、9份、10份、11份、12份、13份、14份、15份、16份、17份、18份、19份、20份等。
[0012]助剂的重量份为0

50份,例如为0、1份、5份、10份、15份、20份、25份、30份、35份、40份、45份或50份等。
[0013]溶剂的重量份为20

70份,例如为20份、25份、30份、35份、40份、45份、50份、55份、60份、65份或70份等。
[0014]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硅烷改性聚合物包含硅烷改性聚醚、硅烷改性聚烯烃、硅烷改性聚氨酯、硅烷改性聚酯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混合物,包括但不限于市售品、自主合成品。
[0015]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硅烷改性聚合物的数均分子量为1000

10000,例如为1000、2000、3000、4000、5000、6000、7000、8000、9000、10000等,优选为1000

5000,更优选为2000

4000。
[0016]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硅烷改性聚合物为端基硅烷改性或侧基硅烷改性聚合物材料得到,可以为分子链的一端硅烷化改性,也可以为分子链的两端硅烷化改性。
[0017]所述聚合物材料由碳元素、氧元素和氢元素中的两种或三种组成。
[0018]所述聚合物材料包含聚乙二醇、聚丙二醇、聚四氢呋喃醚二醇、聚乙烯、聚丙烯、聚丁二烯、聚异戊二烯、聚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性树脂材料,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计,包含如下组分:主体树脂
ꢀꢀꢀꢀꢀꢀꢀꢀꢀꢀ
10

60份增粘树脂
ꢀꢀꢀꢀꢀꢀꢀꢀꢀꢀ
0.005

3份固化剂
ꢀꢀꢀꢀꢀꢀꢀꢀꢀꢀꢀꢀ5‑
20份助剂
ꢀꢀꢀꢀꢀꢀꢀꢀꢀꢀꢀꢀꢀꢀ0‑
50份溶剂
ꢀꢀꢀꢀꢀꢀꢀꢀꢀꢀꢀꢀꢀꢀ
20

70份;其中,所述增粘树脂为硅烷改性聚合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性树脂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硅烷改性聚合物包含硅烷改性聚醚、硅烷改性聚烯烃、硅烷改性聚氨酯、硅烷改性聚酯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混合物。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改性树脂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硅烷改性聚合物的数均分子量为1000

10000。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性树脂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硅烷改性聚合物为端基硅烷改性或侧基硅烷改性聚合物材料得到;所述聚合物材料由碳元素、氧元素和氢元素中的两种或三种组成;所述聚合物材料包含聚乙二醇、聚丙二醇、聚四氢呋喃醚二醇、聚乙烯、聚丙烯、聚丁二烯、聚异戊二烯、聚1

丁烯、聚乙烯
‑1‑
辛烯共聚物、聚乙烯
‑1‑
丁烯共聚物、三元乙丙橡胶、丁基橡胶、羟基封端聚丁二烯、羟基封端聚氨酯预聚体、异氰酸酯基封端的聚氨酯预聚体、聚碳酸酯二醇、聚己二酸乙二醇酯、聚己二酸丁二醇酯、聚己二酸己二醇酯、聚癸二酸乙二醇酯、聚癸二酸丁二醇酯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混合物;所述硅烷改性的方法选自(1)至(7)中的任意一种;(1)直接利用聚合物材料两端的羟基或异氰酸酯基与硅烷偶联剂分子反应;(2)先对聚合物材料两端或侧链羟基化,再利用硅烷偶联剂进行硅烷化;(3)先对聚合物材料子两端或侧链环氧化,再利用硅烷偶联剂进行硅烷化;(4)先对聚合物材料两端或侧链羧基化,再利用硅烷偶联剂进行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蕊石健赵笼陈洪野吴小平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赛伍应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