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层次提升混凝土抗碳化性能的涂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428694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20 22: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混凝土抗碳化涂料,它以牺牲碳化组分A、混凝土内表面插层阻挡组分B、混凝土内层微结构调控组分C和复合溶剂D为主要原料复合得到;所述牺牲碳化组分A由石灰基组分与三乙醇胺进行混合球磨得到;混凝土内部插层阻挡组分B主要通过对六方氮化硼利用浓硫酸和高锰酸钾进行改性得到;混凝土表面微结构调控组分C为改性后的纳米二氧化钛分散液;复合溶剂D由聚丙烯酸乳液、醇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层次提升混凝土抗碳化性能的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材料
,具体涉及一种多层次提升混凝土抗碳化性能的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随着工程技术难度的增加以及施工环境的变化,对混凝土长期耐久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除地域气候环境对混凝土提出的针对性耐久性需求外,混凝土碳化等问题变得更加普遍和严重,包括山东、河南、甘肃、青海、新疆等地区工程的混凝土材料均逐步出现碳化等问题。而碳化对混凝土会造成包括影响钢筋锈蚀的碱性降低、影响体积变形的碳化收缩、影响表面开裂的韧性降低等问题,因此开发新建工程的混凝土抗裂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0003]目前关于混凝土抗碳化技术,除混凝土材料自身的耐久性设计外,在混凝土表面涂覆具有抗碳化效果的涂层能够更进一步提升混凝土硬化后的抗碳化性能。然而,现有的混凝土抗碳化涂料,通常以有机类涂料为主,即在混凝土表面形成有机防护层,直接切断二氧化碳与混凝土接触途径,但这类涂料施工时气味较大,干燥成膜后耐老化效果较差;而常见的无机类涂料,多以重金属和甲醛等为主要组成材料,存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凝土抗碳化涂料,其特征在于,它以牺牲碳化组分A、混凝土内表面插层阻挡组分B、混凝土内层微结构调控组分C和复合溶剂D为主要原料复合得到,其中:所述牺牲碳化组分A由石灰基组分与三乙醇胺进行混合球磨得到;所述混凝土内表面插层阻挡组分B的制备步骤包括:将六方氮化硼与浓硫酸和高锰酸钾混合进行超声处理,然后在保护气氛下进行加热反应,离心分离、清洗、烘干、冷却;所述混凝土内层微结构调控组分C的制备步骤包括:将纳米二氧化钛与超塑化剂多铵聚丙烯酸酯分散于水中,进行搅拌和超声处理,得纳米二氧化钛悬浮液,然后加入乙醇混合均匀,再加入碱液调节pH值至8~10,在水浴条件下进行搅拌反应;所述复合溶剂D中各组分及其所占重量份数包括:聚丙烯酸乳液80~100份,醇酯

12 1~3份,亲水性气相二氧化硅3~5份,聚乙烯吡咯烷酮1~2份,甲醇2~4份,水200~210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抗碳化涂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牺牲碳化组分A、混凝土内表面插层阻挡组分B、混凝土内层微结构调控组分C和复合溶剂D的质量比为(2~3):(1~2):(0.5~1):(15~2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抗碳化涂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石灰基组分为氧化钙或氢氧化钙;其与三乙醇胺的质量比为(8~10):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抗碳化涂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六方氮化硼与浓硫酸的质量比为1:(100~120),高锰酸钾的加入量为六方氮化硼质量的1~1.5%。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抗碳化涂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内表面插层阻挡组分B制备过程中,加热反应步骤采用的50~70℃,时间为4~6h。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抗碳化涂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二氧化钛与水的质量比为1:(13~40),超塑化剂多铵聚丙烯酸酯的用量为纳米二氧化钛质量的10~20%;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旭孟书灵李绍纯王军岳彩虹韩世界郭建川毛飞凯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西部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