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升降悬架系统及其充放气方法和汽车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43475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20 22: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升降悬架系统及其充放气方法和汽车,涉及汽车悬架系统领域,包括:减振器筒,减振器筒上活动设置有弹簧底座;螺旋弹簧,设置在弹簧底座的上侧;可升降组件,设置在减振器筒上,可升降组件的上端与弹簧底座的下侧接触;该悬架系统结构简单,稳定可靠,系统价格仅为电控空气悬架系统的20%左右,控制逻辑为开关控制,无需匹配开发费用。无需匹配开发费用。无需匹配开发费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升降悬架系统及其充放气方法和汽车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汽车悬架系统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可升降悬架系统及其充放气方法和汽车。

技术介绍

[0002]悬架系统是整车中非常关键的系统,其中整车离地间隙,整车通过性等主要性能由悬架系统决定,随着我国车辆电动化和SUV车型的普及,对整车离地间隙和通过性的要求越来越高,提高离地间隙可避免电池等关键部件托底磕碰,可应对恶劣路况,保证车辆的通过性能;然而车辆结构限制很难提高离地间隙,同时车辆升高其质心会随之升高,高速行驶时车辆操控性能会急剧下降,影响行车安全。
[0003]为解决这一问题,汽车工程师费劲心思专利技术了电控空气悬架,如我国红旗HS9、蔚来ES8、吉利极氪高端车都已匹配量产电控空气悬架系统,电控空气悬架主要功能可实现坏路行驶时汽车高度提升,提高通过性,高速行驶时汽车高度按设定程序降低,提升安全稳定性和降低油耗;电控空气悬架系统主要构成为四只空气弹簧、一个充气泵、储气罐、高度传感器、气体分配阀、ECU以及管线。然而,电控空气悬架价格高昂,匹配开发费用昂贵,只能应用在高端顶配车型,且系统构成复杂,气囊和气泵频繁工作,系统稳定性、可靠性一直是一大顽疾。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可升降悬架系统及其充放气方法和汽车,该悬架系统结构简单,稳定可靠,系统价格仅为电控空气悬架系统的20%左右,控制逻辑为开关控制,无需匹配开发费用。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升降悬架系统,包括:
[0006]减振器筒,所述减振器筒上活动设置有弹簧底座;
[0007]螺旋弹簧,设置在所述弹簧底座的上侧;
[0008]可升降组件,设置在所述减振器筒上,所述可升降组件的上端与所述弹簧底座的下侧接触。
[0009]可选地,所述可升降组件包括:
[0010]气囊底座,设置在所述减振器筒上;
[0011]气囊活塞,上侧与所述弹簧底座的下侧接触;
[0012]气囊,所述气囊的下端和上端分别连接在所述气囊底座上和所述气囊活塞的下端。
[0013]可选地,还包括气囊限位块,所述气囊限位块设置在所述气囊底座与所述气囊活塞之间。
[0014]可选地,所述气囊活塞为环状结构,所述气囊活塞与所述减振器筒之间设置有滑动轴承。
[0015]可选地,所述气囊的上端沿周向设置有限位翻边,所述气囊活塞的下端沿周向设置有凸起部,所述限位翻边的内侧与所述凸起部的外侧相配合。
[0016]可选地,所述气囊底座上设置有充气阀,所述充气阀的一端与所述气囊连接,所述充气阀的另一端用于与充气泵连接。
[0017]可选地,所述气囊底座上设置有泄压阀,所述泄压阀的一端与所述气囊连接。
[0018]可选地,所述气囊通过第一卡箍和第二卡箍分别与所述气囊底座和所述气囊活塞连接。
[0019]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根据上述的可升降悬架系统的充放气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0]驾驶员根据路况需求,采用手动方式通过可升降组件将弹簧底座的高度;
[0021]根据车速和车速保持时间,当车速高于第一阈值并车速保持时间大于第二阈值时,采用自动方式通过可升降组件将弹簧底座的高度降低,当车速高度第三阈值时,采用自动方式通过可升降组件将弹簧底座的高度降低。
[0022]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上述的可升降悬架系统。
[0023]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升降悬架系统及其充放气方法和汽车,其有益效果在于:
[0024]1、该悬架系统具有螺旋弹簧和气囊部分组合而成,螺旋弹簧坐在气囊上,气囊与螺旋弹簧串联,气囊升降带动螺旋弹簧座升降实现整车高度升降;
[0025]2、该悬架系统通过充放气实现升降,充气过程为驾驶员控制,放气过程随车速自动控制;
[0026]3、该悬架系统内还设置有气囊限位块,实现缓冲和支撑限位的作用;
[0027]4、该悬架系统在正常行驶工况(非升降状态时)气囊内缓冲限位块、螺旋弹簧串联支撑整车重量,保证汽车整车行驶。
[0028]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29]通过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更详细的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加明显,其中,在本专利技术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相同的参考标号通常代表相同部件。
[0030]图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一种可升降悬架系统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0031]图2示出了图1的剖视图。
[0032]图3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一种可升降悬架系统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33]图4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气囊活塞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5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气囊的结构示意图。
[0035]附图标记说明:
[0036]1、减振器筒;2、弹簧底座;3、螺旋弹簧;4、气囊底座;5、气囊活塞;6、气囊;7、气囊限位块;8、限位翻边;9、凸起部;10、充气阀;11、泄压阀;12、第一卡箍;13、第二卡箍;14、可升降组件;15、滑动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0037]下面将更详细地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虽然以下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
方式,然而应该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专利技术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使本专利技术更加透彻和完整,并且能够将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完整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0038]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升降悬架系统,包括:
[0039]减振器筒,减振器筒上活动设置有弹簧底座;
[0040]螺旋弹簧,设置在弹簧底座的上侧;
[0041]可升降组件,设置在减振器筒上,可升降组件的上端与弹簧底座的下侧接触。
[0042]具体的,该悬架系统大部分行驶工况时,车辆依靠螺旋弹簧起支撑缓冲作用,在面对恶劣路况时需要提高离地间隙时,通过可升降组件对弹簧底座进行提高,从改变支撑减震弹簧的高度,保证车辆的通过性能,同时车辆升高其质心会随之升高,而在车辆处于高速行驶时,通过可升降组件对弹簧底座进行下降,恢复原有减震弹簧的高度,保证车辆操控性能,不影响行车安全;可升降组件包括多种形式,只要设置在弹簧底座下方,在需要时能够通过改变自身状态从而达到弹簧底座的高度发生变化即可,可升降组件可以是能够提供磁力或顶升力的结构。
[0043]可选地,可升降组件包括:
[0044]气囊底座,设置在减振器筒上;
[0045]气囊活塞,上侧与弹簧底座的下侧接触;
[0046]气囊,气囊的下端和上端分别连接在气囊底座上和气囊活塞的下端。
[0047]具体的,可升降组件包括气囊底座、气囊活塞和气囊,气囊底座用于支撑气囊,在需要车辆提高离地间隙时,气囊体积变大从而对气囊活塞施加顶升力,这样气囊活塞同弹簧底座一同上升,这样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升降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减振器筒,所述减振器筒上活动设置有弹簧底座;螺旋弹簧,设置在所述弹簧底座的上侧;可升降组件,设置在所述减振器筒上,所述可升降组件的上端与所述弹簧底座的下侧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升降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升降组件包括:气囊底座,设置在所述减振器筒上;气囊活塞,上侧与所述弹簧底座的下侧接触;气囊,所述气囊的下端和上端分别连接在所述气囊底座上和所述气囊活塞的下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升降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气囊限位块,所述气囊限位块设置在所述气囊底座与所述气囊活塞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升降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活塞为环状结构,所述气囊活塞与所述减振器筒之间设置有滑动轴承。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升降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的上端沿周向设置有限位翻边,所述气囊活塞的下端沿周向设置有凸起部,所述限位翻边的内侧与所述凸起部的外侧相配合。6.根据权利要求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大娃赵媛王义领丁良奇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