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铸造模具排气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430284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20 22: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水龙头铸造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铸造模具排气结构,包括上铸造模具以及与上铸造模具相互匹配的下铸造模具,上铸造模具和下铸造模具的表面分别设置有上模腔和下模腔,且上模腔的内部放置有砂芯,并且砂芯的另一侧与下模腔相互匹配,同时砂芯、上模腔以及下模腔之间的空隙合围形成产品,上铸造模具的表面设置有排气组合,上铸造模具表面且位于上模腔的外侧开设有用于死角位置排气的间隙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模具型腔死角位置线割加工16x0.5间隙槽,由于铜合金铜水具有黏性,线割产生的间隙不破坏模具结构,铜水不外流的同时;还能起到在死角位置排气的作用。还能起到在死角位置排气的作用。还能起到在死角位置排气的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铸造模具排气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水龙头铸造
,具体为一种新型铸造模具排气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铜合金水龙头是水阀的通俗称谓,用来控制水流的大小开关,有节水的功效,铜合金水龙头铸造时是使用重力铸造模具工艺成型,产品外表使用金属紫铜模具成型,产品内型腔使用砂芯(二氧化硅加化学试剂粘接)成型。
[0003]在生产过程之中砂芯由于受到高温铜水的作用,会产生大量的气体,因为使用的外形金属模具无法透气,所以导致模具型腔内部的气体无法及时排出,导致产品无法成型,导致产品不饱满,造成报废。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铸造模具排气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模具型腔内部的气体无法及时排出,使产品无法成型,导致产品不饱满,造成报废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铸造模具排气结构,包括上铸造模具以及与上铸造模具相互匹配的下铸造模具,上铸造模具和下铸造模具的表面分别设置有上模腔和下模腔,且上模腔的内部放置有砂芯,并且砂芯的另一侧与下模腔相互匹配,同时砂芯、上模腔以及下模腔之间的空隙合围形成产品,上铸造模具的表面设置有排气组合,上铸造模具表面且位于上模腔的外侧开设有用于死角位置排气的间隙槽。
[0006]优选的,所述上铸造模具与下铸造模具表面的一侧皆开设有浇口,且浇口与上模腔和下模腔相连通。
[0007]优选的,所述排气组合是由侧部排气道、中部排气道以及排气孔构成,所述排气孔开设在上铸造模具的中心位置处,且排气孔的两端皆与上模腔相通。
[0008]优选的,所述排气孔的内部开设有中部排气道,且中部排气道位于排气孔的中心部位,并且中部排气道的一端贯穿上铸造模具与外界相通。
[0009]优选的,所述侧部排气道设置有两组,两组侧部排气道分别对称开设在上模腔的两侧,且侧部排气道的一端与外界相通,侧部排气道的另一端与上模腔相通。
[0010]优选的,所述间隙槽设置有四组,且四组间隙槽皆与上模腔相通,便于上模腔死角位置的排气,并且间隙槽的长度为16mm,宽度为0.5mm。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新型铸造模具排气结构在模具型腔死角位置线割加工16x0.5mm的间隙槽,由于铜合金铜水具有黏性,线割产生的间隙不破坏模具结构,铜水不外流的同时;还能起到在死角位置排气的作用,此技术可以适用此类型铸造模具,同时经过实际检验,可以提高20

30%左右良品率。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的俯视爆炸外观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技术的仰视爆炸结构示意图;
[0014]图3为本技术的上铸造模具三维结构示意图;
[0015]图4为本技术的上铸造模具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6]图5为本现有技术的上铸造模具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1、上铸造模具;11、上模腔;2、下铸造模具;21、下模腔;3、砂芯;4、浇口;5、产品;6、排气组合;61、侧部排气道;62、中部排气道;63、排气孔;7、间隙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上、下、左、右”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同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性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新型铸造模具排气结构的结构如图1以及图2所示,包括上铸造模具1以及与上铸造模具1相互匹配的下铸造模具2,上铸造模具1与下铸造模具2表面的一侧皆开设有浇口4,且浇口4与上模腔11和下模腔21相连通,上铸造模具1和下铸造模具2的表面分别设置有上模腔11和下模腔21,且上模腔11的内部放置有砂芯3,并且砂芯3的另一侧与下模腔21相互匹配,同时砂芯3、上模腔11以及下模腔21之间的空隙合围形成产品5。
[0020]实施时,将砂芯3放入上铸造模具1表面的上模腔11内部,在盖上下铸造模具2,使得下模腔21与砂芯3相互适配,随后通过浇口4注入铜水,使其形成产品5。
[0021]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上铸造模具1的表面设置有排气组合6,排气组合6是由侧部排气道61、中部排气道62以及排气孔63构成,排气孔63开设在上铸造模具1的中心位置处,且排气孔63的两端皆与上模腔11相通,排气孔63的内部开设有中部排气道62,且中部排气道62位于排气孔63的中心部位,并且中部排气道62的一端贯穿上铸造模具1与外界相通,侧部排气道61设置有两组,两组侧部排气道61分别对称开设在上模腔11的两侧,且侧部排气道61的一端与外界相通,侧部排气道61的另一端与上模腔11相通。
[0022]如图5所示,在现有技术中,通过侧部排气道61将上模腔11以及下模腔21一部分的气体进行排出,同时通过中部排气道62以及排气孔63相互配合将中间的气体进行排出,而死角位置的气体现有技术无法排出。
[0023]进一步地,如图3以及图4所示,上铸造模具1表面且位于上模腔11的外侧开设有用于死角位置排气的间隙槽7,间隙槽7设置有四组,且四组间隙槽7皆与上模腔11相通,便于上模腔11死角位置的排气,并且间隙槽7的长度为16mm,宽度为0.5mm。
[0024]实施时,在模具型腔死角位置线割加工16x0.5mm的间隙槽7,由于铜合金铜水具有黏性,线割产生的间隙不破坏模具结构,铜水不外流的同时;还能起到在死角位置排气的作
用,此技术可以适用此类型铸造模具,同时经过实际检验,可以提高20

30%左右良品率。
[0025]工作原理:使用时,首先将砂芯3放入上铸造模具1表面的上模腔11内部,在盖上下铸造模具2,使得下模腔21与砂芯3相互适配,随后通过浇口4注入铜水,使其形成产品5。
[0026]在注入铜水后,通过排气组合6实现排气工作,但在上模腔11的死角位置处时无法实现排气工作,因此在上铸造模具1表面挨着上模腔11的位置线割加工16x0.5mm的间隙槽7,由于铜合金铜水具有黏性,线割产生的间隙不破坏模具结构,铜水不外流的同时,还能起到在死角位置排气的作用,因此此技术可以适用此类型铸造模具,并且经过实际检验,可以提高20

30%左右良品率。
[0027]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铸造模具排气结构,包括上铸造模具(1)以及与上铸造模具(1)相互匹配的下铸造模具(2),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铸造模具(1)和下铸造模具(2)的表面分别设置有上模腔(11)和下模腔(21),且上模腔(11)的内部放置有砂芯(3),并且砂芯(3)的另一侧与下模腔(21)相互匹配,同时砂芯(3)、上模腔(11)以及下模腔(21)之间的空隙合围形成产品(5),所述上铸造模具(1)的表面设置有排气组合(6),所述上铸造模具(1)表面且位于上模腔(11)的外侧开设有用于死角位置排气的间隙槽(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铸造模具排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铸造模具(1)与下铸造模具(2)表面的一侧皆开设有浇口(4),且浇口(4)与上模腔(11)和下模腔(21)相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铸造模具排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组合(6)是由侧部排气道(61)、中部排气道(62)以及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明安新潘炳营
申请(专利权)人:阳江三威汽车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