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煤化工废水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42540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20 22: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污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煤化工废水处理装置;可对煤化工污水进行低成本和高质量的初步处理,为后续的生化处理提供基础;技术方案为:煤化工废水处理装置包括依次串联的污水预处理池、调节池、混凝沉淀器、厌氧生物流化床反应池、缺氧载体流化床反应池、序批式生物膜反应池和人工湿地。污水预处理池包括:第一预处理池、第二预处理池、第三预处理池和水油分离器。第一预处理池设置有与污水进水管连通的进水口。第一预处理池和第二预处理池之间设置有第一溢流槽。第二预处理池和第三预处理池之间设置有第二溢流槽。水油分离器包括浮标、固定于浮标上的排水软管,排水软管的出水端延伸至调节池内。管的出水端延伸至调节池内。管的出水端延伸至调节池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煤化工废水处理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污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煤化工废水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煤化工废水是来源于煤化工厂炼焦过程中各环节废水的统称,主要包括煤热解干馏阶段、荒煤气回收净化阶段和化产品回收精制阶段。废水主要排放源有:

煤高温裂解和荒煤气冷却产生的剩余氨水废液:此为煤化工厂废水主要排放源,占全厂废水排放量的一半以上。该污水水质复杂,含酚质量浓度为600~1200mg/L,化学需氧量(COD)约3000mg/L,含NH3质量浓度为200~300mg/L;

煤气终冷循环排污水:在进行煤气的最终冷却时,煤气中一定数量的酚、氰化物、硫化物等进入冷却水中,终冷循环水部分须用新水更换,从而排出一定量含酚、氰化物的污水,并有少量硫化物;

化工产品分离水:在化工产品粗、精制加工过程中的冷凝水和化工产品沉降分离产物,以及各种储槽定期排出的污水;

化工生产车间跑、冒、滴、漏产生的污水。煤化工废水中组分多且复杂,含有大量的芳香类高浓度难降解的有机污染物和硫、氮、磷等无机盐污染物,这些污染物的浓度和色度较高、毒性极大,不仅严重污染环境,还对人类健康和动植物生长造成巨大危害。
[0003]煤化工的污水处理时,需要经过预处理,将污水中含有的大颗粒杂质、污油等进行分离,为后续生化处理和脱盐处理提供前提。
[0004]煤化工污水预处理时,一般采用格栅去除悬浮物,而污水中的油类物质,因其含量少,质量轻,处理不便,大部分情况下不进行处理或采用水油分离设备简单处理,成本较高、处理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煤化工废水处理装置,可对煤化工污水进行低成本和高质量的初步处理,为后续的生化处理提供基础。
[0006]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煤化工废水处理装置,所述煤化工废水处理装置包括依次串联的污水预处理池、调节池、混凝沉淀器、厌氧生物流化床反应池、缺氧载体流化床反应池、序批式生物膜反应池和人工湿地;
[0007]其中,所述污水预处理池包括:第一预处理池、第二预处理池、第三预处理池和水油分离器。其中,第一预处理池设置有与污水进水管连通的进水口。第二预处理池设置于所述第一预处理池一侧,且所述第一预处理池和所述第二预处理池之间设置有第一溢流槽。第三预处理池设置于所述第二预处理池一侧,且所述第二预处理池和所述第三预处理池之间设置有第二溢流槽。水油分离器包括浮标、固定于所述浮标上的排水软管,所述排水软管的进水端低于所述浮标的最下端,所述排水软管的出水端延伸至所述调节池内。
[0008]优选地,所述排水软管包括:第一软水管和第二管路。其中,所述第一软水管为U 形管路,所述第一软水管的一端为排水软管的进水端,所述第一软水管的一端固定于所述浮标上,所述第一软水管的另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三预处理池的池壁上。所述第二管路的一
端与所述第一软水管的另一端连通,所述第二管路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调节池内。
[0009]优选地,所述浮标的密度大于0.93g/ml,且小于1.00g/ml。
[0010]优选地,所述第一溢流槽高于所述第二溢流槽,且所述第一溢流槽高于所述进水口。
[0011]优选地,所述水油分离器还包括抽水泵,所述抽水泵的进水口与所述第二管路的另一端连通,所述抽水泵的出水口设置于所述调节池内。
[0012]优选地,所述第三预处理池的池壁上端高于所述第二溢流槽的槽底。
[0013]优选地,所述抽水泵与所述第二管路之间还设置有三通阀,所述三通阀的第一端与所述抽水泵的进水口连通,所述三通阀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管路的另一端连通,所述三通阀的第三端为所述排水软管的出水端。
[0014]优选地,所述排水软管的出水端低于所述第二溢流槽的槽底。
[0015]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6]第一、本技术采用污水预处理池,可以进一步去除煤化工污水中的颗粒物和油类物质,利于后续生化处理。
[0017]第二、本技术采用第一预处理池和第二预处理池,可以实现煤化工污水中的颗粒物初步沉淀和二次沉淀,且第二预处理池不受进水口的影响,利于颗粒物沉降,可降低污水中颗粒物含量。
[0018]第三、本技术采用第三预处理池和水油分离器,可以将油类物质下方的污水排出至调节池内,杜绝油污对后续生化处理的影响。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结构图;
[0020]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污水预处理池截面图;
[0021]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污水预处理池的俯视图;
[0022]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排水软管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详细阐述:
[0024]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煤化工废水处理装置。其中,所述煤化工废水处理装置包括依次串联的污水预处理池1、调节池2、混凝沉淀器3、厌氧生物流化床反应池4、缺氧载体流化床反应池5、序批式生物膜反应池6和人工湿地7。
[0025]其中,如图2所示,所述污水预处理池1包括:第一预处理池11、第二预处理池12、第三预处理池13和水油分离器14。其中,第一预处理池11设置有与污水进水管连通的进水口。污水进水管连通上级污水收集和处理的设备,将煤化工生产的污水经过污水进水管注入第一预处理池11。煤化工生产中,例如洗煤,污水中不可避免的携带泥沙、煤粉、煤油以及机械设备泄漏的油料。
[0026]第二预处理池12设置于所述第一预处理池11一侧,且所述第一预处理池11和所述第二预处理池12之间设置有第一溢流槽111。第三预处理池13设置于所述第二预处理池 12一侧,且所述第二预处理池12和所述第三预处理池13之间设置有第二溢流槽112。
[0027]优选地,所述第一溢流槽111高于所述第二溢流槽112,且所述第一溢流槽111高于所述进水口。
[0028]优选地,所述第三预处理池13的池壁上端高于所述第二溢流槽112的槽底。
[0029]污水进入第一预处理池11后静置沉淀,污水中的颗粒物下降,污水进水管再次注水后,第一预处理池11中的污水经过第一溢流槽111进入第二预处理池12。同理,污水在第二预处理池12中进行二次沉降,污水中颗粒物含量进一步降低,然后污水溢流至第三预处理池13中,在第三预处理池13污水可第三次进行颗粒物沉降。
[0030]如图2和图3所示,水油分离器14包括浮标141、固定于所述浮标上的排水软管142,所述排水软管142的进水端低于所述浮标141的最下端,所述排水软管142的出水端延伸至所述调节池2内。
[0031]优选地,如图2和图4所示,所述排水软管142包括:第一软水管1421和第二管路 1422。其中,所述第一软水管1421为U形管路,所述第一软水管1421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煤化工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煤化工废水处理装置包括依次串联的污水预处理池、调节池、混凝沉淀器、厌氧生物流化床反应池、缺氧载体流化床反应池、序批式生物膜反应池和人工湿地;其中,所述污水预处理池包括:第一预处理池,设置有与污水进水管连通的进水口;第二预处理池,设置于所述第一预处理池一侧,且所述第一预处理池和所述第二预处理池之间设置有第一溢流槽;第三预处理池,设置于所述第二预处理池一侧,且所述第二预处理池和所述第三预处理池之间设置有第二溢流槽;水油分离器,包括浮标、固定于所述浮标上的排水软管,所述排水软管的进水端低于所述浮标的最下端,所述排水软管的出水端延伸至所述调节池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化工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软管包括:第一软水管,所述第一软水管为U形管路,所述第一软水管的一端为排水软管的进水端,所述第一软水管的一端固定于所述浮标上,所述第一软水管的另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三预处理池的池壁上;第二管路,所述第二管路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软水管的另一端连通,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段小燕姜小伟白家华
申请(专利权)人:晋中天绿环保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