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对污水的净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424340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20 22: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对污水的净化装置,包括曝气生物滤池内具有滤池容纳腔,曝气生物滤池上设置有与滤池容纳腔连通的滤池进水阀和滤池排水阀,滤池容纳腔内设置有多个生物滤料;气浮罐内具有气浮容纳腔,气浮罐上设置有与气浮容纳腔连通的气浮进水管和气浮排水口,气浮排水口与滤池进水阀相连通;臭氧反应罐内具有反应容纳腔,臭氧反应罐上设置有与反应容纳腔连通的排水口,臭氧反应罐的排水口与气浮进水管相连通,反应容纳腔内设置有多个催化剂填料。污水经过气浮处理后灌入曝气生物滤池,改进现有臭氧催化反应臭氧投加量大,充分利用臭氧催化氧化后增加污水的可生化性,提高水中的溶解氧含量,解决臭氧利用率低、COD去除率低等问题。问题。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对污水的净化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污水处理设备的
,尤其涉及一种对污水的净化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现有臭氧催化氧化设备还存在以下缺点,操作困难、能耗高、臭氧利用率低、催化剂寿命短、COD去除率低、只能去除部分氨氮和亚硝态氮,难以去除硝态氮;混凝工段药剂使用量大、占地面积大、能耗高、沉淀效果差;废水经过臭氧催化氧化处理后要达标排放,臭氧消耗量大,会带来大量的设备投资费用和运行成本;O3氧化有机物的过程中可能产生挥发性副产物和剩余臭氧进入尾气中,直接排放将对人体和环境产生危害;目前臭氧催化氧化工艺处理废水产生的尾气得不到充分利用,挥发性有机物和剩余臭氧排入大气会造成环境污染;常规气浮池为露天式机械排渣,废气溢出会造成环境污染,常规气浮减压部件释放孔径小容易堵塞。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方案的不足,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对污水的净化装置。
[0004]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对污水的净化装置,所述净化装置包括:
[0006]曝气生物滤池,所述曝气生物滤池内具有滤池容纳腔,所述曝气生物滤池上设置有与滤池容纳腔连通的滤池进水阀和滤池排水阀,所述滤池容纳腔内设置有多个生物滤料;
[0007]气浮罐,所述气浮罐内具有气浮容纳腔,所述气浮罐上设置有与气浮容纳腔连通的气浮进水管和气浮排水口,所述气浮排水口与滤池进水阀相连通;
[0008]臭氧反应罐,所述臭氧反应罐内具有反应容纳腔,所述臭氧反应罐上设置有与反应容纳腔连通的排水口,所述臭氧反应罐的排水口与气浮进水管相连通,所述反应容纳腔内设置有多个催化剂填料,每个所述催化剂填料从所述反应容纳腔的底端至顶端的方向依次并排排列。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曝气生物滤池包括:
[0010]配污水槽,所述配污水槽设置在滤池容纳腔与气浮容纳腔之间,所述配污水槽可暂存污水,所述配污水槽的第一端与气浮排水口相连通,所述配污水槽的第二端与滤池进水阀相连通;
[0011]隔离板块,所述隔离板块设置在滤池容纳腔,以将滤池容纳腔形成第一滤池腔和第二滤池腔,所述滤池进水阀与第一滤池腔相连通,所述滤池排水阀与第二滤池腔相连通;
[0012]空气扩散器,所述空气扩散器设置在第二滤池腔,所述空气扩散器上设置有多个扩散口,每个扩散口之间相距的距离一致;
[0013]过滤头,所述过滤头的数量与扩散口的数量对应,每一过滤头均设置在隔离板块上。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气浮罐包括第一排污管和设置在气浮容纳腔的底端的气浮排污口,所述第一排污管的第一端与气浮排污口相连通,所述第一排污管的第二端向气浮容纳腔的顶端延伸,并与气浮容纳腔的顶端相距预设的距离。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净化装置还包括臭氧发生器、臭氧投加泵及臭氧混合器,所述臭氧混合器的吸入口与臭氧发生器相连通,所述臭氧混合器的进口与臭氧投加泵相连通,所述臭氧混合器的出口与反应容纳腔的进水口相连通。
[0016]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净化装置还包括尾气破坏器和气体排放管,所述气体排放管的与尾气破坏器的第一端相连通;
[0017]所述气浮罐的排气口及臭氧反应罐的排气口均与气体排放管相连通。
[0018]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净化装置还包括加压风机,所述加压风机的第一端与尾气破坏器的第二端相连通,所述加压风机的第二端与曝气生物滤池的进气口相连通。
[0019]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净化装置还包括空压机和气体输送管,所述气体输送管的第一端与空压机相连通,所述气体输送管的第二端与滤池容纳腔连通;
[0020]所述臭氧反应罐上设置有与反应容纳腔连通的反洗气进口,所述反洗气进口与气体输送管相连通。
[0021]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净化装置还包括反洗水泵和反洗水输送管,所述反洗水输送管的一端与反洗水泵相连通;
[0022]所述反应容纳腔的进水口及曝气生物滤池的滤池进水口均与反洗水输送管相连通。
[0023]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净化装置还包括PAM加药器、PAC加药器及气浮进水管,所述PAM加药器和PAC加药器的一端均与气浮进水管的一端相连通;
[0024]所述气浮进水管的另一端与气浮容纳腔相连通。
[0025]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臭氧反应罐包括第二排污管和设置在反应容纳腔底端的反应罐排污口,所述第二排污管的第一端与反应罐排污口相连通,所述第二排污管的第二端向反应容纳腔的顶端延伸并穿设出每个催化剂填料,所述第二排污管的第二端与反应容纳腔的顶端相距预设的距离。
[002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7]污水经过气浮处理后灌入曝气生物滤池1,改进现有臭氧催化反应臭氧投加量大,充分利用臭氧催化氧化后增加污水的可生化性,提高水中的溶解氧含量,从而解决了臭氧利用率低、COD去除率低等问题。臭氧催化氧化后的尾气还能充分利用了尾气中的氧气成分,大大提高了曝气生物滤池1中的溶解氧状态,减少曝气生物滤池1中需要增加的罗茨鼓风机供氧时所产生的能耗,降低运行成本,并且尾气中所含的醛类等副产物也通过活性炭生物反应池处理,减少环境污染。
附图说明
[002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9]图1是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图。
[0030]图2是本实施例的曝气生物滤池的结构图。
[0031]图3是本实施例的滤池容纳腔的结构图。
[0032]图4是本实施例的气浮罐的结构图。
[0033]图5是本实施例的臭氧反应罐的结构图。
[0034]图中标号
[0035]1、曝气生物滤池;11、滤池容纳腔;111、第一滤池腔;112、第二滤池腔;113、配污水槽;114、隔离板块;115、空气扩散器;116、扩散口;117、过滤头;12、滤池进水阀;13、滤池排水阀;14、生物滤料;
[0036]2、气浮罐;21、气浮容纳腔;22、第一排污管;23、气浮排污口;
[0037]3、臭氧反应罐;31、反应容纳腔;32、催化剂填料;33、第二排污管;34、反应罐排污口;
[0038]4、臭氧发生器;41、臭氧投加泵;42、PAM加药器;43、臭氧混合器;
[0039]5、尾气破坏器;51、气体排放管;
[0040]6、加压风机;
[0041]7、空压机;71、气体输送管;
[0042]8、反洗水泵;81、反洗水输送管;
[0043]9、PAC加药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44]下面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对污水的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装置包括:曝气生物滤池,所述曝气生物滤池内具有滤池容纳腔,所述曝气生物滤池上设置有与滤池容纳腔连通的滤池进水阀和滤池排水阀,所述滤池容纳腔内设置有多个生物滤料;气浮罐,所述气浮罐内具有气浮容纳腔,所述气浮罐上设置有与气浮容纳腔连通的气浮进水管和气浮排水口,所述气浮排水口与滤池进水阀相连通;臭氧反应罐,所述臭氧反应罐内具有反应容纳腔,所述臭氧反应罐上设置有与反应容纳腔连通的排水口,所述臭氧反应罐的排水口与气浮进水管相连通,所述反应容纳腔内设置有多个催化剂填料,每个所述催化剂填料从所述反应容纳腔的底端至顶端的方向依次并排排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生物滤池包括:配污水槽,所述配污水槽设置在滤池容纳腔与气浮容纳腔之间,所述配污水槽可暂存污水,所述配污水槽的第一端与气浮排水口相连通,所述配污水槽的第二端与滤池进水阀相连通;隔离板块,所述隔离板块设置在滤池容纳腔,以将滤池容纳腔形成第一滤池腔和第二滤池腔,所述滤池进水阀与第一滤池腔相连通,所述滤池排水阀与第二滤池腔相连通;空气扩散器,所述空气扩散器设置在第二滤池腔,所述空气扩散器上设置有多个扩散口,每个扩散口之间相距的距离一致;过滤头,所述过滤头的数量与扩散口的数量对应,每一过滤头均设置在隔离板块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浮罐包括第一排污管和设置在气浮容纳腔的底端的气浮排污口,所述第一排污管的第一端与气浮排污口相连通,所述第一排污管的第二端向气浮容纳腔的顶端延伸,并与气浮容纳腔的顶端相距预设的距离。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装置还包括臭氧发生器、臭氧投加泵及臭氧混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薇霖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津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