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河道点污染处理方法及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42180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20 22:3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河道点污染治理系统,所述系统包括膜罐式污水处理系统、生物廊道处理系统,光伏供电系统;所述膜罐式污水处理系统和所述生物廊道处理系统通过管道连接,所述光伏供电系统分别与所述膜罐式污水处理系统和所述生物廊道处理系统电连接,所述光伏供电系统向所述膜罐式污水处理系统和所述生物廊道处理系统供电;所述膜罐式污水处理系统包括过滤部、集水池、MBR膜罐式污水处理设备;所述生物廊道处理系统由曝气区、生物填料区、复合生物浮床区构成。浮床区构成。浮床区构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河道点污染处理方法及其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河道点污染处理方法及其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河道治理是指在河道陆域控制线内,在满足防洪、排涝及引水等河道基本功能的基础上,通过人工修复措施促进河道水生态系统恢复,构建健康、完整、稳定的河道水生态系统的活动。随着现代产业的快速发展,伴随而来各种环境污染的问题,特别是河水的污染,不仅严重影响地下水的水质,不利于人们的使用,同时污染严重的河水大大影响了人们的生活环境,因此必须对河道进行治理,以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
[0003]在传统的废水生物处理技术中,泥水分离是在二沉池中靠重力作用完成的,其分离效率依赖于活性污泥的沉降性能,沉降性越好,泥水分离效率越高。而污泥的沉降性取决于曝气池的运行状况,改善污泥沉降性必须严格控制曝气池的操作条件,这限制了传统活性污泥法的适用范围。
[0004]河道点源污染是历史遗留问题造成的,污染源形式复杂,污水流量和水质均不稳定,污染点位分散,无法集中处理,且对河道水质影响较大。目前针对河道点污染源并没有系统的处理方法,河道点污染污水流量和水质均不稳定,单一的水生态法或生化处理法无法保证稳定的出水水质。目前,河道点污染源治理方式主要是在排放口设置生态浮岛,利用植物降解污染物,以水生植物为主体,运用无土栽培技术原理,以高分子材料等为载体和基质,应用物种间的共生关系,建立人工生态系统,用以削减水体中的污染负荷。这种方法适用于河道污染量较小的时候,污染物降解需要一定的停留时间,而生态浮岛无法将污染物质截留,没有充分的停留时间降解污染物,处理效果甚微,在排口水量增大情况下,大多数污水将直接排入河道中,造成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一种河道点污染处理方法及其系统。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河道点污染源治理系统,通过膜罐式污水处理系统+生物廊道处理系统两者有机结合的工艺,选取工艺先进、规格合适、占地较小的一体化设备,结合生物廊道的治理模式,既能应对水量增多情况下的出水水质保证,又能降低成本、减少对周边环境的扰动,解决河道点污染源水量不稳定、治理难的问题。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0007]一种河道点污染治理系统,所述系统包括膜罐式污水处理系统、生物廊道处理系统,光伏供电系统;
[0008]所述膜罐式污水处理系统和所述生物廊道处理系统通过管道连接,所述光伏供电系统分别与所述膜罐式污水处理系统和所述生物廊道处理系统电连接,所述光伏供电系统向所述膜罐式污水处理系统和所述生物廊道处理系统供电;
[0009]所述膜罐式污水处理系统包括过滤部、集水池、MBR膜罐式污水处理设备;
[0010]所述生物廊道处理系统包括曝气区、生物填料区、复合生物浮床区构成;膜罐式污水处理系统出水后进入曝气区,然后再进入生物填料区,最后流入复合生物浮床区。所述过滤部为格栅,所述格栅与集水池设置在河道中的排污口处,污水通过栅格过滤后进入集水池,然后从集水池中通过泵泵入MBR膜罐式污水处理设备中。
[0011]所述MBR膜罐式污水处理设备包括:MBR膜处理池;延所述MBR膜处理池的周向依次设置有混凝沉淀池、生物填料厌氧反应池、生物填料好氧反应池、产物区;其中混凝沉淀池和产物区相邻;所述产物区包括位于上部的清水池和位于清水池底部的污泥池。
[0012]所述MBR膜处理池上部架设有架体,所述架体上设置有第一投药箱和第二投药箱,第一投药箱连接有第一计量泵;第二投药箱连接有第二计量泵;第一投药箱用于投加聚合氯化铝(PAC),用于混凝沉淀,第二投药箱用于投加次氯酸钠,用于膜组件的反冲洗。
[0013]所述生物填料好氧反应池和所述生物填料厌氧反应池中均填设有生物填料;所述生物填料均匀分布且直立于生物填料好氧反应池和生物填料厌氧反应的池中。
[0014]在集水池、混凝沉淀池、生物填料厌氧反应池、生物填料好氧反应池、MBR膜处理池、第一投药箱、第二投药箱、清水池、污泥池内各设置有液位计。
[0015]所述生物廊道处理系统布设在河道中,顺河道水流方向沿河岸布设;生物廊道处理系统四周采用防水膜将MBR膜罐出水与河水间隔开,防水膜的上端包裹给水管,可使防水膜的上部漂浮于水面上,防水膜的下端配置钢管,使PE膜在河道中保持直立状态。
[0016]所述曝气区采用管道曝气的方式,沿曝气管长度方向每隔一定距离间隔开设有多个小孔,曝气管沿着河床底部环形布设。
[0017]复合生物浮床区配置浮盘,浮盘下端配置种植篮。
[0018]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河道点污染治理系统进行河道点污染处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9]S1、将污水从过滤部过滤后进入集水池,然后从集水池中泵入MBR膜罐式污水处理设备中,首先进入混凝沉淀池,使水中难以沉淀的颗粒互相聚合形成胶体,胶体具有强大的吸附力,可以吸附水中的杂质、悬浮物、部分细菌和溶解性物质;
[0020]S2、混凝沉淀池中的污水经混凝沉淀去除颗粒物后,进入生物填料厌氧反应池生进行厌氧反应;
[0021]S3、生物填料厌氧反应池中的污水经过缺氧反应后,进入生物填料好氧反应池进行好氧反应;
[0022]S4、生物填料好氧反应池中的污水经过好氧反应后,进入MBR膜处理池,MBR膜处理池内采用管道曝气方式,增加MBR膜处理池的氧含量,曝气从四周向中间方向间歇式曝气,带有冲击性,带动MBR膜抖动,将MBR膜上截留的污泥抖落,防止MBR膜堵塞,MBR膜处理池进一步降解水中的污染物;
[0023]S5、MBR膜过滤后的污水通过管道排入清水池;
[0024]S6、膜罐式污水处理系统的清水池出水送入生物廊道处理系统的曝气区,进水在曝气区远离生物填料区的区域,曝气区与生物填料区的连通口设置在与曝气区进水点成对角的防水膜上,生物填料区中的水流方向呈W形布设,可以增加水力停留时间,充分降解水中的污染物;
[0025]S7、生物填料区中水流入复合生物浮床区,复合生物浮床区再次降解水中污染物、
增加水力停留时间,进一步净化河道污水。
[002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7](1)本专利技术通过采用膜罐式污水处理系统+生物廊道处理系统两者有机结合的工艺,解决了河道点污染源水量不稳定、治理难的技术问题,利用MBR膜罐式污水处理设备大幅度降低污水中的污染物质含量
[0028](2)再通过生物廊道处理系统大幅增加水中溶解氧及微生物含量,进一步降低水中污染物,实现了在保证出水水质的基础上,进一步减小占地面积,降低成本、减少对周边环境的扰动。
[0029](3)本专利技术采取了光伏供电系统,许多河道点源不具备接电条件,设置光伏系统既可以解决系统供电问题,同时也减少系统的碳排放,减能减排,助力碳达峰。
[0030](4)本专利技术通过采用膜罐式污水处理系统+生物廊道处理系统两者有机结合的工艺,在解决点污染源水质问题的时候还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河道点污染治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膜罐式污水处理系统、生物廊道处理系统,光伏供电系统;所述膜罐式污水处理系统和所述生物廊道处理系统通过管道连接,所述光伏供电系统分别与所述膜罐式污水处理系统和所述生物廊道处理系统电连接,所述光伏供电系统向所述膜罐式污水处理系统和所述生物廊道处理系统供电;所述膜罐式污水处理系统包括过滤部、集水池、MBR膜罐式污水处理设备;所述生物廊道处理包括曝气区、生物填料区、复合生物浮床区构成;膜罐式污水处理系统出水后进入曝气区,然后再进入生物填料区,最后流入复合生物浮床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河道点污染治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部为格栅,所述格栅与集水池设置在河道中的排污口处,污水通过栅格过滤后进入集水池,然后从集水池中通过泵泵入MBR膜罐式污水处理设备中。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河道点污染治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MBR膜罐式污水处理设备包括:MBR膜处理池;延所述MBR膜处理池的周向依次设置有混凝沉淀池、生物填料厌氧反应池、生物填料好氧反应池、产物区;其中混凝沉淀池和产物区相邻;所述产物区包括位于上部的清水池和位于清水池底部的污泥池。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河道点污染治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MBR膜处理池的上部架设有架体,所述架体上设置有第一投药箱和第二投药箱,第一投药箱连接有第一计量泵;第二投药箱连接有第二计量泵;第一投药箱用于投加聚合氯化铝,用于混凝沉淀,第二投药箱用于投加次氯酸钠。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河道点污染治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填料好氧反应池和所述生物填料厌氧反应池中均填设有生物填料;所述生物填料均匀分布且直立于生物填料好氧反应池和生物填料厌氧反应池的池中。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河道点污染治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在集水池、混凝沉淀池、生物填料厌氧反应池、生物填料好氧反应池、MBR膜处理池、第一投药箱、第二投药箱、清水池、污泥池内均设置有液位计。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河道点污染治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廊道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雷华桂芬曹卫国孙军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建彧企业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