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污水处理用高效厌氧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049599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5 09:34
一种新型污水处理用高效厌氧塔,包括塔体、沼气罐、进水管、出水管和排泥管,沼气罐固定在所述塔体的顶部,塔体的上部位置设有出水管,塔体的底部设有排泥管和进水管,还包括固液气三相分离、填料层、上循环装置和下循环装置,固液气三相分离器固定在塔体的上部位置并与沼气罐相连通,填料层固定在塔体的中部位置,上循环装置与下循环装置固定在塔体的外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填料层使污泥的浓度大幅增加,有利于污泥颗粒形成固定载体和厌氧微生物的快速培养,减少了设备启动时间;通过上、下循环装置,使填料层上、下方的污泥浓度相接近,大大提高厌氧塔的处理效率,并且增强了系统抗冲击能力,而且不会在排泥时因为过度排泥影响运行效率。行效率。行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污水处理用高效厌氧塔


[0001]本技术属于污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污水处理用高效厌氧塔。

技术介绍

[0002]污水厌氧生物处理技术是环境工程与能源工程中的一项重要技术,是处理有机污水强有力的方法之一,多用于高浓度有机污水的处理。厌氧生物处理技术及为在厌氧状态下,污水中的有机物被厌氧微生物分解、待解、消化,使污水中的有机物含量大幅减少,同时产生沼气的一种高效的污水处理方式。因此,厌氧生物处理技术应用在厌氧塔上。
[0003]现有的厌氧塔设备,依靠启动时加入的污泥颗粒和运行中产生的污泥颗粒作为载体,由于污泥颗粒始终处于流动状态,易随水流形成跑泥现象或在排泥时被排除;因此,不易形成固定载体,导致厌氧微生物的培养非常缓慢,从而导致厌氧塔设备启动和处理时间较长,大大降低了设备处理效率。并且,现有厌氧塔设备不易掌握排泥时间和排泥量的控制,以及还存在系统抗冲击能力弱的特点。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污水处理用高效厌氧塔,旨在克服现有技术中厌氧塔设备处理污水效率低下的问题,以及解决系统抗冲击能力弱的缺点。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新型污水处理用高效厌氧塔,包括塔体、沼气罐、进水管、出水管和排泥管,所述沼气罐固定在所述塔体的顶部,所述塔体的上部位置设有出水管,所述塔体的底部设有排泥管和进水管,还包括:
[0007]填料层,包括上网络支架、下网络支架和填料,所述填料层固定在所述塔体的中部位置,所述填料层的下端面设有下网络支架,所述填料层的上端面设有上网络支架,所述上网络支架和下网络支架均呈塔体水平截面的形状、且支架上边设有均匀的细小通孔,所述上网络支架和下网络支架之间设置有填料,污水经填料层处理后产生的污泥依自身重力下落到塔体底部,经排泥管排出;
[0008]固液气三相分离器,固定在所述塔体的上部位置,且所述固液气三相分离器的顶部与所述沼气罐相连通,所述固液气三相分离器呈漏斗状;污水经填料层处理后产生的上清液、沼气上升至固液气三相分离器。
[0009]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说明,所述一种新型污水处理用高效厌氧塔还包括有:
[0010]上循环装置,包括上循环泵、污泥循环进口管和污泥循环出口管,所述上循环泵设置在塔体的外表面,所述污泥循环进口管设置在所述填料层的下端,所述污泥循环出口管设置在所述填料层的上端;
[0011]下循环装置,包括下循环泵、上清液循环进口管和上清液循环出口管,所述下循环泵设置在塔体的外表面,所述上清液循环进口管设置在所述塔体的上部位置,所述上清液循环出口管与所述进水管相连通。
[0012]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说明,所述固液气三相分离器的上部设有在塔体内部的集水堰,所述出水管与所述集水堰在同一平面。
[0013]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说明,所述填料材料为聚乙烯。
[0014]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说明,所述塔体的底部位置还设有布水器和加热管,将布水器和加热管从下到上依次排列放置在进水管的上方,并分别固定在所述塔体。
[0015]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说明,所述上循环装置中的污泥循环进口管的一端设置在下网络支架与加热管之间,污泥循环进口管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上循环泵的进口端;污泥循环出口管的一端连接在所述上循环泵的出口端,污泥循环出口管的另一端设置在上网络支架与固液气三相分离器之间。
[0016]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说明,所述污泥循环出口管在塔体内部的部分为环形分支式一管多孔性,开孔方向朝下。
[0017]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说明,所述下循环装置中的上清液循环进口管的一端设置在出水管与固液气三相分离器之间,上清液循环进口管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下循环泵的进口端;上清液循环出口管的一端连接在所述下循环泵的出口端,上清液循环出口管的另一端设置在进水管上。
[0018]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说明,所述塔体的水平截面呈圆形。
[001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20]本技术的一种新型污水处理用高效厌氧塔,主要通过填料层使污泥的浓度大幅增加,有利于污泥颗粒形成固定载体和厌氧微生物的快速培养,减少设备启动时间;通过上循环装置,将加热后的恒温污泥混合液泵送到上网络支架上面,增加上网络支架下方填料污泥浓度,不仅使填料层上、下方的污泥浓度相接近,而且,上网络支架周围的温度也得到了提高,有利于厌氧微生物的繁殖,并大大提高厌氧塔的处理效率,并且增强了系统抗冲击能力,而且不会在排泥时因为过度排泥影响运行效率;提供合理的温度,可保证厌氧微生物的快速繁殖。
附图说明
[00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2]图1是本技术一种新型污水处理用高效厌氧塔的结构主视图;
[0023]图2是图1中涉及的填料层结构示意图;
[0024]图3是图1中涉及的污泥循环出口管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6]如图1

3所示,一种新型污水处理用高效厌氧塔,包括塔体1、沼气罐2、进水管3、出水管4、排泥管5、固液气三相分离器6、填料层7、上循环装置8和下循环装置9。
[0027]本技术中的塔体1水平截面呈圆形,在所述塔体1的最底部固定有排泥管5,用来排出污泥,在所述排泥管5的上方固定有进水管3,所述进水管3的上方设置有布水器11,布水器11与进水管3一同作用,使塔体底部污泥浓度混合均匀;所述布水器的上方还设有加热管12,用来给底部的污水进行加热,使污水温度保持在适合厌氧微生物繁殖的温度。
[0028]塔体1的上部位置设有固液气三相分离器6,并与固定在塔体1顶部的沼气罐2相连通,所述固液气三相分离器6呈从上而下依次设置的圆柱状与倒漏斗状的组合形状,所述固液气三相分离器6用来将塔体1内的污泥、清液、沼气分离出来。
[0029]靠近塔体1顶部位置处设有在塔体内部的集水堰10,且在塔体1的侧部设有出水管4,所述出水管4与所述集水堰10在同一平面,所述出水管4用来将厌氧塔产生的清液排除厌氧塔。
[0030]塔体的中部位置设有填料层7,所述填料层7包括:上网络支架701、下网络支架702和填料703,所述填料层7的上端面设有上网络支架701,并固定在塔体1上;所述填料层7的下端面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污水处理用高效厌氧塔,包括塔体、沼气罐、进水管、出水管和排泥管,所述沼气罐固定在所述塔体的顶部,所述塔体的上部位置设有出水管,所述塔体的底部设有排泥管和进水管,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填料层,包括上网络支架、下网络支架和填料,所述填料层固定在所述塔体的中部位置,所述填料层的下端面设有下网络支架,所述填料层的上端面设有上网络支架,所述上网络支架和下网络支架均呈塔体水平截面的形状、且支架上边设有均匀的细小通孔,所述上网络支架和下网络支架之间设置有填料,污水经填料层处理后产生的污泥依自身重力下落到塔体底部,经排泥管排出;固液气三相分离器,固定在所述塔体的上部位置,且所述固液气三相分离器的顶部与所述沼气罐相连通,所述固液气三相分离器呈漏斗状;污水经填料层处理后产生的上清液、沼气上升至固液气三相分离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污水处理用高效厌氧塔,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种新型污水处理用高效厌氧塔还包括有:上循环装置,包括上循环泵、污泥循环进口管和污泥循环出口管,所述上循环泵设置在塔体的外表面,所述污泥循环进口管设置在所述填料层的下端,所述污泥循环出口管设置在所述填料层的上端;下循环装置,包括下循环泵、上清液循环进口管和上清液循环出口管,所述下循环泵设置在塔体的外表面,所述上清液循环进口管设置在所述塔体的上部位置,所述上清液循环出口管与所述进水管相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骞姜小伟
申请(专利权)人:晋中天绿环保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