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轨道车辆空调系统及轨道车辆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422616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20 22: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轨道车辆空调系统及轨道车辆,空调系统包括设于车体底架上的空调机组、车体底部送风道、车体底部回风道、设于车体四周角部的屏柜和车体顶部送风道;所述屏柜在与车体相连的一端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底面与车体之间设有屏柜送风道,所述屏柜送风道的底端和顶端分别与相应的车体底部送风道和车体顶部送风道相连通;所述屏柜的底部设有回风腔,所述回风腔与车体的内部空间相连通;所述回风腔的底端设有与所述车体底部回风道相连通的回风口;轨道车辆包括车体和所述的空调系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空调系统不侵占客室空间,可提高轨道车辆乘坐的舒适性。可提高轨道车辆乘坐的舒适性。可提高轨道车辆乘坐的舒适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轨道车辆空调系统及轨道车辆


[0001]本技术涉及轨道交通
,尤其涉及一种轨道车辆空调系统及轨道车辆。

技术介绍

[0002]轨道车辆大大改善了人们的出行效率,随着轨道车辆技术的不断进步,乘客对于乘坐舒适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客室内的温度和空气品质是影响舒适性的重要内容。空调通风系统承担着制冷、制热和通风的重要功能,是轨道车辆上的重要舒适性设备。
[0003]目前,轨道车辆的空调机组主要布置在车顶上。这种布置方式,可以适用于断面较高的隧道线路。对于一些修建的较早的隧道线路,其隧道断面较矮,如果空调机组仍布置在车辆顶部,将会压缩车内的乘员空间,对于身高较高的乘客,甚至会出现顶头的现象。而且空调机组位于顶部,会产生较大的运行噪声,影响乘客的乘坐体验。基于这种需求,需要开发一种底部布置的空调机组。
[0004]目前,有一部分轨道车辆的空调机组布置在车辆底部,如“CN103144646B

轨道客车空调通风系统及轨道客车”,其送风道是从车体侧墙骨架与内装之间穿过,并将风送往客室内。这种布置方案,会在一定程度上侵占客室空间,且不利于检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轨道车辆将空调机组布置在车辆底部时,会导致侵占客室空间的不足,提供一种不侵占客室空间的轨道车辆空调系统及轨道车辆,以提高轨道车辆乘坐的舒适性。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轨道车辆空调系统,包括设于车体底架上的空调机组、车体底部送风道、车体底部回风道、设于车体四周角部的屏柜和车体顶部送风道;
[0007]所述屏柜在与车体相连的一端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底面与车体之间设有屏柜送风道,所述屏柜送风道的底端和顶端分别与相应的车体底部送风道和车体顶部送风道相连通;
[0008]所述屏柜的底部设有回风腔,所述回风腔与车体的内部空间相连通;所述回风腔的底端设有与所述车体底部回风道相连通的回风口。
[0009]上述一种轨道车辆空调系统,将空调机组布置在车体底部,其送风道是经过屏柜通过顶部再送往车体内部,可以有效利用屏柜空间,不用侵占客室内的乘员空间,既可以避免出现顶头现象,降低车内压迫感,也可以避免将空调机组布置在车体底部时,侧墙过厚侵占车内空间的问题。由此,上述一种轨道车辆空调系统可不侵占客室空间,提高轨道车辆乘坐的舒适性。
[0010]进一步的,每节车设有两个空调机组。
[0011]更进一步的,两个所述空调机组分别设于车架的第一转向架和第二转向架的一
侧;所述空调机组的长度方向与所述车体的长度方向相互平行。由此,可以缩短车体底部送风道和车体底部回风道的长度,同时可减小风道造成的沿程阻力。
[0012]进一步的,所述屏柜送风道与所述凹槽的底面和侧面之间均设有隔板。所述隔板用于隔绝屏柜送风道中因空气流动造成的噪声,防止噪声传递到客室内。同时也可用于隔绝热量,减少风道中空气冷、热量在流动过程中产生的能量损失。
[0013]进一步的,所述屏柜送风道的内部设有监测装置,所述监测装置用于监测所述屏柜送风道中的空气流量和温度,所述监测装置与空调控制系统相连接,所述监测装置监测到的数据传递至空调控制系统。
[0014]更进一步的,所述屏柜送风道顶部出风口的上端还设有可开合的挡板,所述挡板与空调控制系统相连接。由此,可通过监测屏柜送风道内的空气流量和温度,并根据屏柜送风道内的空气流量和温度的大小控制挡板部分遮挡或完全遮挡住屏柜通风道顶部的出风口,以调节屏柜送风道内送风的均匀性,进一步保证空调系统送风的稳定性。
[0015]基于同一个专利技术构思,本技术还提供一种轨道车辆,其包括车体和空调系统,该空调系统为上述一种轨道车辆空调系统。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7]一、本技术将空调机组布置在车体底部,且送风道经过屏柜通往顶部的技术,可以有效利用车内空间,既可以避免出现顶头的现象,降低车内压迫感,也可以避免出现侧墙过厚导致侵占客室内部空间的不足。
[0018]二、本技术能有效降低空调机组传递至客室内的噪声,可提高轨道车辆的乘坐舒适性。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轨道车辆底架设备布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轨道车辆屏柜布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轨道车辆空调系统原理示意图;
[0022]图4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中屏柜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5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中屏柜送风道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6为图4的俯视图;
[0025]图7为图4的仰视图。
[0026]图中:1、车体底架;2、第一转向架;3、第二转向架;4、空调机组;5、车体;6、屏柜;61、凹槽;62、回风腔;63、回风口;64、网孔板;7、屏柜送风道;71、监测装置;72、挡板;8、隔板;9、顶板;10、车体顶部送风道;
[0027]11、设备一;12、设备二;13、设备三;14、设备四;15、设备五;16、设备六;17、设备七;18、设备八。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以下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为叙述方便,下文中如出现“上”、“下”、“左”、“右”字样,仅表示与附图本身的上、下、左、右方向一致,并不对结构
起限定作用。
[0029]如图1

图7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轨道车辆空调系统,其包括设于车体底架1上的空调机组4、车体底部送风道、车体底部回风道、设于车体四周角部的屏柜6和车体顶部送风道。所述空调机组4的出风接口与所述车体底部送风道相连,所述空调机组4的回风接口与所述车体底部回风道相连,所述车体顶部送风道设有通向车体内部的出风口。
[0030]所述屏柜6在与车体5相连的一端设有凹槽61,所述凹槽61的底面与车体5之间设有屏柜送风道7。所述屏柜送风道7的底端和顶端分别与相应的车体底部送风道和车体顶部送风道相连通。所述屏柜6的底部设有回风腔62,所述屏柜6位于车体内的侧面底部设有网孔板64,所述网孔板64将所述回风腔62与所述车体5的内部空间相连通。所述回风腔62的底端设有与所述车体底部回风道相连通的回风口63。所述回风口63上设有过滤网,可防止异物进入。
[0031]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轨道车辆,其包括车体和空调系统,该空调系统为上述一种轨道车辆空调系统。
[0032]如图1所示,所述空调机组4设置在车体底架1上,每节车设有两个空调机组4。空调机组4的设计和布置按照以下步骤进行确定:
[0033]步骤1:根据轨道车辆的设计载客量、运行地区、隔热性能等,计算出单个空调机组所需的制冷/制热功率,用于空调机组内压缩机、冷凝器等设备的设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轨道车辆空调系统,包括设于车体底架(1)上的空调机组(4)、车体底部送风道、车体底部回风道、设于车体四周角部的屏柜(6)和车体顶部送风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屏柜(6)在与车体(5)相连的一端设有凹槽(61),所述凹槽(61)的底面与车体(5)之间设有屏柜送风道(7),所述屏柜送风道(7)的底端和顶端分别与相应的车体底部送风道和车体顶部送风道相连通;所述屏柜(6)的底部设有回风腔(62),所述回风腔(62)与车体(5)的内部空间相连连通;所述回风腔(62)的底端设有与所述车体底部回风道相连通的回风口(6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轨道车辆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每节车设有两个空调机组(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轨道车辆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空调机组(4)分别设于车架的第一转向架(2)和第二转向架(3)的一侧;所述空调机组(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鹏蒋忠城朱颖谋刘智远李杨施柱刘慧芳陈晶晶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