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液体液压反作用力的阻尼器耐久性提升的液压衬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418881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20 22:2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利用液体液压反作用力的阻尼器耐久性提升的液压衬套,其特征在于,包括:管形外壳;管形核心,配备于所述外壳内部;阻尼器,配备于所述核心与所述外壳之间,形成有以沿着中央周围一部分凹陷的方式形成且可供流体填充的收容空间部,而在所述收容空间部的底面形成有凸出的支撑部;以及,喷嘴,配备于所述外壳与所述阻尼器之间,以对所述收容空间部进行围绕的方式形成并分隔,为了在受到载荷时与所述支撑部贴紧而在内侧形成有与所述支撑部对应的凸出的凸出部;在所述阻尼器的支撑部的上侧,形成有对所述流体的一部分进行收容的凹槽,从而在所述喷嘴的凸出部因为载荷而挤压到所述阻尼器的支撑部时在所述凹槽中产生液压并借此对所述阻尼器进行保护。液压并借此对所述阻尼器进行保护。液压并借此对所述阻尼器进行保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利用液体液压反作用力的阻尼器耐久性提升的液压衬套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利用液体液压反作用力的阻尼器耐久性提升的液压衬套,尤其涉及一种通过安装在车辆上而借助于在重复载荷下的流体流动以及弹性体即阻尼器的液压反作用力结构提升耐久性的技术。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液压衬套是仅借助于弹性体即橡胶的应力对输入到车辆中的所有载荷进行承载的结构。在因为重复的巨大载荷而导致核心都会发生变形的情况下,仅借助于弹性体即阻尼器(snubber)的应力无法满足其强度。
[0003]因此,现有的利用液体液压反作用力的阻尼器耐久性提升的液压衬套,可能会因为弹性体即阻尼器的耐久强度较弱而导致即使是在较少次数的重复载荷下也轻易地发生破碎或磨损的问题。
[0004]此外在实际车辆中,导致造成噪声(noise)的主要原因在于塑料材质的喷嘴与金属材质的核心(innersteel)直接接触,而为了解决相应的问题,需要耗费如添加其他部件等大量的费用。
[0005]先行技术文献
[0006]专利文献
[0007]专利文献1:KR 10

1736774 B1
[0008]专利内容
[0009]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如上所述的问题而提供一种在利用液体液压反作用力的阻尼器耐久性提升的液压衬套中,通过对其内部结构进行改善而当在对流体进行收容的部分中产生载荷时使得与弹性体即阻尼器接触的部分产生液压,从而对阻尼器进行保护的利用液体液压反作用力的阻尼器耐久性提升的液压衬套。
[0010]为了解决如上所述的课题,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包括:管形外壳;管形核心,配备于所述外壳内部;阻尼器,为弹性体,配备于所述核心与所述外壳之间,形成有以沿着中央周围一部分凹陷的方式形成且可供流体填充的收容空间部,而在所述收容空间部的底面形成有凸出的支撑部;以及,喷嘴,配备于所述外壳与所述阻尼器之间,以对所述收容空间部进行围绕的方式形成并分隔,为了在受到载荷时与所述支撑部贴紧而在内侧形成有与所述支撑部对应的凸出的凸出部;在所述阻尼器的支撑部的上侧,形成有对所述流体的一部分进行收容的凹槽,从而在所述喷嘴的凸出部因为载荷而挤压到所述阻尼器的支撑部时在所述凹槽中产生液压并借此对所述阻尼器进行保护。
[0011]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所述阻尼器的两侧以环状形态形成的贴紧部与所述外壳的内部贴紧,在所述贴紧部之间形成有所述收容空间部。
[0012]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在所述阻尼器中还配备有金属材质的镶块。
[0013]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所述喷嘴以一侧切开的夹子型形成并嵌入结合到所述阻尼器的侧面。
[0014]通过如上所述的解决方案,可以达成如下所述的效果。
[0015]因为在利用液体液压反作用力的阻尼器耐久性提升的液压衬套的内部填满有液体而且在发生载荷时尤其是在与弹性体即阻尼器接触的部分产生液压,因此可以防止阻尼器受到损伤。通过防止阻尼器受到损伤,可以提升利用液体液压反作用力的阻尼器耐久性提升的液压衬套的耐久性。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适用本专利技术之实施例的利用液体液压反作用力的阻尼器耐久性提升的液压衬套的斜视图。
[0017]图2是图1的分解图。
[0018]图3是图1的A

A'截面图。
[0019]图4是适用本专利技术之另一实施例的利用液体液压反作用力的阻尼器耐久性提升的液压衬套的斜视图。
[0020]图5是适用本专利技术之又一实施例的利用液体液压反作用力的阻尼器耐久性提升的液压衬套的斜视图。
[0021]图6是图1的B

B'截面图。
[0022]【符号说明】
[0023]100:外壳
[0024]200:核心
[0025]300:阻尼器
[0026]310:镶块
[0027]320:贴紧部
[0028]340:收容空间部
[0029]360:支撑部
[0030]362:凹槽
[0031]400:喷嘴
[0032]420:凸出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33]接下来,将参阅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说明。下述说明以及附图中所图示的内容只是为了便于整体理解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范围并不因此而受到限定。此外,与可能会导致的本专利技术的要旨变得不清晰的构成以及功能相关的说明将被省略。
[0034]图1是适用本专利技术之实施例的利用液体液压反作用力的阻尼器耐久性提升的液压衬套的斜视图,图2是图1的分解图。
[0035]适用本专利技术的利用液体液压反作用力的阻尼器耐久性提升的液压衬套,大体上包括外壳100、核心200、阻尼器300以及喷嘴400,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对阻尼器300的结构进行了改善。
[0036]外壳100是通过以管状形成而构成利用液体液压反作用力的阻尼器耐久性提升的液压衬套的外形的部分。
[0037]核心200是在外壳100的内部形成并以管状的金属材质制成。
[0038]阻尼器300是位于外壳100与核心200之间,从而对载荷所造成的冲击进行吸收的部分,以橡胶材质制成。
[0039]其中,阻尼器300整体上以圆筒形状形成,由两侧为环状形态的贴紧部320以及中央的收容空间部340构成。具体来讲,贴紧部320与外壳100的内部贴紧,而且可以通过形成收容空间部340而对流体进行收容。收容空间部340以沿着阻尼器300的周围一部分凹陷的方式形成,在本专利技术中是在两个位置上形成。从外,在收容空间部340的底面形成有凸出的支撑部360。其中,支撑部360是对喷嘴400的载荷进行吸收的部分。
[0040]此外,在阻尼器300中还配备有金属材质的镶块310。
[0041]喷嘴400配备于外壳100与阻尼器300之间,以对收容空间部340进行围绕的夹子形态形成。此外,喷嘴400为了在受到载荷时与支撑部360贴紧而在内侧形成有与支撑部360对应的凸出的凸出部420。
[0042]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喷嘴400以一侧切开的夹子型形成并嵌入结合到阻尼器300的侧面。
[0043]图3是图1的A

A'截面图。
[0044]参阅图3,在本专利技术中,在阻尼器300的支撑部360的上侧形成有对流体的一部分进行收容的凹槽362。借此,可以在收容空间部340中对流体进行收容的同时在凹槽362中聚积流体。
[0045]因为在喷嘴400的凸出部420因为载荷而挤压到阻尼器300的支撑部360时收容于凹槽362中的流体不会被压缩,因此会产生液压。载荷越大,凹槽362中的流体压力也会随之变大。借此,形成有凹槽362的支撑部360可以承受凹槽362流体的压力,从而将损伤最小化。最终,因为阻尼器300的支撑部360不会发生损伤,因此可以防止喷嘴400与核心200发生接触并借此提升耐久性。
[0046]图4是适用本专利技术之另一实施例的利用液体液压反作用力的阻尼器耐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用液体液压反作用力的阻尼器耐久性提升的液压衬套,其特征在于,包括:管形外壳;管形核心,配备于所述外壳内部;阻尼器,为弹性体,配备于所述核心与所述外壳之间,形成有以沿着中央周围一部分凹陷的方式形成且可供流体填充的收容空间部,而在所述收容空间部的底面形成有凸出的支撑部;以及,喷嘴,配备于所述外壳与所述阻尼器之间,以对所述收容空间部进行围绕的方式形成并分隔,为了在受到载荷时与所述支撑部贴紧而在内侧形成有与所述支撑部对应的凸出的凸出部;在所述阻尼器的支撑部的上侧,形成有对所述流体的一部分进行收容的凹槽,从而在所述喷嘴的凸出部因为载荷而挤压到所述阻尼器的支撑部时在所述凹槽中产生液压并借此对所述阻尼器进行保护。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液体液压反作用力的阻尼器耐久性提升的液压衬套,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器,两侧以环状形态形成的贴紧部与所述外壳的内部贴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正勋
申请(专利权)人:迪恩汽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