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测绘无人机相机的专用减震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413262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8 10: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测绘无人机相机的专用减震结构,涉及无人机减震技术领域。该测绘无人机相机的专用减震结构,包括无人机本体,所述无人机本体包括气囊一,所述气囊一底部固定且连通橡胶管,所述橡胶管底部固定且连通气囊二,所述橡胶管左侧设置有喷气装置,所述喷气装置包括排气管,所述排气管固定插接于气阀二内部,所述排气管左侧顶部固定且连通喷气框,所述喷气框内部右侧固定连接有挡板,所述撞击杆正面顶部固定连接卡扣,所述卡扣正面卡接挤压板,所述挤压板左侧固定连接弹簧,通过无人机本体接触地面挤压撞击杆,使弹簧推动挤压板挤压气囊一,通过气阀一的气流方向使气囊二充为饱满状态。囊二充为饱满状态。囊二充为饱满状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测绘无人机相机的专用减震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无人机减震
,具体为一种测绘无人机相机的专用减震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小型无人机应用领域的扩展,民用和小飞机无人机市场逐渐兴起,无人机常规伞降中对于场地的选择一般要保证空域良好,地面比较平整,无大块碎石及突出的枝干(比如收割完玉米地,甘蔗地等等)。对于没有起落架结构的无人机来说,镜头相对地面距离过近容易被异物损坏镜头的情况时有发生,而在无人机的实际应用中,无人机的伞降地点有时会是河滩碎石地形,山头较平缓地形,甚至可以是梯田。
[0003]目前市场上的测绘无人机相机中相机固定于无人机内部,由于目前的无人机相机对内部保护设施较差,在无人机降落时常由于撞击地面而对无人机造成损伤使内部相机需要人工修理而影响相机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测绘无人机相机的专用减震结构,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测绘无人机相机的专用减震结构,包括无人机本体,所述无人机本体包括气囊一,所述气囊一底部固定且连通橡胶管,所述橡胶管固定插接于气阀一内部,所述橡胶管底部固定且连通气囊二,所述橡胶管左侧设置有喷气装置,所述喷气装置包括排气管,所述排气管固定插接于气阀二内部,所述排气管左侧顶部固定且连通喷气框,所述喷气框内部右侧固定连接有挡板,所述无人机本体内部设置有挤压装置,所述挤压装置包括撞击杆,所述撞击杆正面顶部固定连接卡扣,所述卡扣正面卡接挤压板,所述挤压板左侧固定连接弹簧。
[0005]优选的,所述气囊一初始状态下为膨胀状态而气囊二初始状态下为干瘪状态。
[0006]优选的,所述气阀一使气体向下流动而无法向上流动,气阀二使气体从右向左流动而无法从左向右流动。
[0007]优选的,所述挡板共有八个,且相互左右交叉固定连接于喷气框内部左右两侧。
[0008]优选的,所述卡扣呈倒L形状,卡扣高度高于一侧的挤压板并扣于挤压板正面。
[0009]优选的,所述弹簧初始状态下属于绷紧状态且左侧固定连接无人机本体。
[0010]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测绘无人机相机的专用减震结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1](1)与现有技术相比、该测绘无人机相机的专用减震结构,通过无人机本体接触地面挤压撞击杆,使撞击杆向无人机本体内部顶侧滑动,使弹簧推动挤压板挤压气囊一,通过气阀一的气流方向使气囊二充为饱满状态,从而使无人机减小与地面的冲击。
[0012](2)与现有技术相比、该测绘无人机相机的专用减震结构,通过气囊二与地面二次撞击后气囊二内部的气体开始向橡胶管顶部流动,由于气阀一的气体流向,使气体只能向气阀二流动进入喷气框喷出,由于喷气框内的八块挡板减慢气体流出从而减缓下降速度。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测绘无人机相机的专用减震结构剖视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喷气装置剖视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本技术挤压装置正面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4为本技术挤压装置侧面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1、无人机本体;2、气囊一;3、气阀一;4、橡胶管;5、气囊二;6、喷气装置;61、排气管;62、气阀二;63、喷气框;64、挡板;7、挤压装置;71、撞击杆;72、卡扣;73、挤压板;74、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19]请参阅图1

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测绘无人机相机的专用减震结构,包括无人机本体1,无人机本体1包括气囊一2,气囊一2底部固定且连通橡胶管4,橡胶管4固定插接于气阀一3内部,橡胶管4底部固定且连通气囊二5,气囊一2初始状态下为膨胀状态而气囊二5初始状态下为干瘪状态,橡胶管4左侧设置有喷气装置6,喷气装置6共有两个,一个固定连接与无人机本体1左侧另一个固定连接于右侧,喷气装置6包括排气管61,排气管61固定插接于气阀二62内部,气囊二5、橡胶管4共有两个,均固定连接于无人机本体1内部左侧和右侧,气阀一3使气体向下流动而无法向上流动,气阀二62使气体从右向左流动而无法从左向右流动,排气管61左侧顶部固定且连通喷气框63,喷气框63内部右侧固定连接有挡板64,挡板64共有八个,且相互左右交叉固定连接于喷气框63内部左右两侧,八个挡板64更有效减缓气体流出的速度,通过气囊二5与地面二次撞击后气囊二5内部的气体开始向橡胶管4顶部流动,由于气阀一3的气体流向,使气体只能向气阀二62流动进入喷气框63喷出,由于喷气框63内的八块挡板64减慢气体流出从而减缓下降速度,无人机本体1内部设置有挤压装置7,挤压装置7共有两个,均通过弹簧74固定连接于无人机本体1内部左侧和右侧,挤压装置7包括撞击杆71,撞击杆71正面顶部固定连接卡扣72,卡扣72正面卡接挤压板73,卡扣72呈倒L形状,卡扣72高度高于一侧的挤压板73并扣于挤压板73正面,挤压板73左侧固定连接弹簧74,卡扣72初始状态下会挡住弹簧74使其为绷紧状态,弹簧74初始状态下属于绷紧状态且左侧固定连接无人机本体1,无人机本体1接触地面挤压撞击杆71,使撞击杆71向无人机本体1内部顶侧滑动,使弹簧74推动挤压板73挤压气囊一2,通过气阀一3的气流方向使气囊二5充为饱满状态,从而使无人机本体1减小与地面的冲击。
[0020]当测绘无人机相机的专用减震结构使用时,当无人机本体1落地挤压撞击杆71使撞击杆71迅速向无人机本体1内部顶侧滑动,从而使弹簧74推动挤压板73挤压气囊一2使气囊一2中的气体通过橡胶管4流向气囊二5使气囊二5呈膨胀状态从而减小与地面撞击的力道,由于气阀一3的气体流向使气体无法回到气囊一2,气囊二5中的气体会流向排气管61,由于气阀二62的气流方向使气体无法回到气囊二5,气体通过排气管61进入喷气框63使气体喷出,由于喷气框63内部的八块挡板64减慢气体喷出的速度使无人机本体1下降速度减慢。
[0021]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测绘无人机相机的专用减震结构,包括无人机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无人机本体(1)包括气囊一(2),所述气囊一(2)底部固定且连通橡胶管(4),所述橡胶管(4)固定插接于气阀一(3)内部,所述橡胶管(4)底部固定且连通气囊二(5),所述橡胶管(4)左侧设置有喷气装置(6),所述喷气装置(6)包括排气管(61),所述排气管(61)固定插接于气阀二(62)内部,所述排气管(61)左侧顶部固定且连通喷气框(63),所述喷气框(63)内部右侧固定连接有挡板(64),所述无人机本体(1)内部设置有挤压装置(7),所述挤压装置(7)包括撞击杆(71),所述撞击杆(71)正面顶部固定连接卡扣(72),所述卡扣(72)正面卡接挤压板(73),所述挤压板(73)左侧固定连接弹簧(7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测绘无人机相机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春东
申请(专利权)人:辽宁省公路勘测设计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