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平衡降落的智能无人飞行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213388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4 12: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平衡降落的智能无人飞行器,包括无人机机壳,所述无人机机壳的上方安装有起落扇叶,所述无人机机壳的下方设置起降组件;所述起降组件包括左支板、右支板、支撑调整件和缓冲支撑件,左支板和右支板分别固定在无人机机壳的下端。一种平衡降落的智能无人飞行器,通过透气小孔反向缓慢通气,给左伸缩杆和右伸缩杆一个缓冲效果,有效减少震动,也避免降落冲击对左伸缩杆和右伸缩杆的损伤,提高整体降落安全性,左转杆通过齿轮带动右转杆转动,从而调整左伸缩杆和右伸缩杆的倾斜角度,增加底端支撑面积,保证降落的平衡性,提高降落后整体的稳定性,根据距离自动调整,增加整个无人机的智能性。增加整个无人机的智能性。增加整个无人机的智能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平衡降落的智能无人飞行器


[0001]本技术涉及无人机
,具体为一种平衡降落的智能无人飞行器。

技术介绍

[0002]无人飞机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的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不载人飞机,或者由车载计算机完全地或间歇地自主地操作。
[0003]申请号为CN210761272U公开了一种无人机起落架结构,包括无人机机身,上述专利中通过控制电源控制泄压阀关闭,微型气泵通过气管对凹形吸盘抽取大气压,使得凹形吸盘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无人机起落架紧紧的停靠在停靠平台,防止无人机受到侧风的影响。
[0004]上述专利虽然能够防止无人机受到侧风的影响,但是其仍具有以下缺陷:
[0005]1、现有的无人机无法根据需要调整支架长短,且在下落时,无法减少冲击导致的损伤,影响支架寿命;
[0006]2、无人机支架不能根据离地间距调整倾斜角度,导致落地是平衡性能差,其次智能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平衡降落的智能无人飞行器,降落冲击的力使左伸缩杆和右伸缩杆回压,通过透气小孔反向缓慢通气,给左伸缩杆和右伸缩杆一个缓冲效果,有效减少震动,也避免降落冲击对左伸缩杆和右伸缩杆的损伤,提高整体降落安全性,左转杆通过齿轮带动右转杆转动,从而调整左伸缩杆和右伸缩杆的倾斜角度,增加底端支撑面积,保证降落的平衡性,提高降落后整体的稳定性,根据距离自动调整,增加整个无人机的智能性,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000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平衡降落的智能无人飞行器,包括无人机机壳,所述无人机机壳的上方安装有起落扇叶,所述无人机机壳的下方设置起降组件;
[0009]所述起降组件包括左支板、右支板、支撑调整件和缓冲支撑件,左支板和右支板分别固定在无人机机壳的下端,左支板和右支板内端安装有支撑调整件,支撑调整件上套接有缓冲支撑件;
[0010]所述缓冲支撑件包括左支撑管、右支撑管、左伸缩杆和右伸缩杆,左支撑管和右支撑管上端安装在支撑调整件上,左支撑管和右支撑管内部分别套接有左伸缩杆和右伸缩杆。
[0011]优选的,所述左伸缩杆和右伸缩杆均设置有两根,两根左伸缩杆底端横向连接有底板,两根右伸缩杆的底端连接有底板。
[0012]优选的,所述左伸缩杆和右伸缩杆的上端均套接有活塞套,左伸缩杆和右伸缩杆通过活塞套与左支撑管和右支撑管内壁活动连接。
[0013]优选的,所述支撑调整件包括调整电机、左转杆、右转杆、安装环、注气槽和气泵,调整电机固定在左支板上,调整电机的输出端与左转杆连接,右转杆固定在右支板上,左转杆和右转杆一端均设置有相互啮合的齿轮,左转杆和右转杆上均套接有安装环,安装环的下方分别与左支撑管和右支撑管连接,安装环内开设有注气槽,注气槽与气泵的输出管连接气泵固定在右支板上。
[0014]优选的,所述左支撑管和右支撑管内壁上开设有透气小孔。
[0015]优选的,所述无人机机壳的底端安装有距离传感器。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7]1、一种平衡降落的智能无人飞行器,注气槽与气泵的输出管连接气泵固定在右支板上,左伸缩杆和右伸缩杆的上端均套接有活塞套,左伸缩杆和右伸缩杆通过活塞套与左支撑管和右支撑管内壁活动连接,左支撑管和右支撑管内壁上开设有透气小孔,在降落前,气泵通过注气槽对左支撑管和右支撑管内进行注气,在活塞套的作用下,带动左伸缩杆和右伸缩杆伸出,调整整体支撑长度,调整后,活塞套移位到透气小孔下方,降落冲击的力使左伸缩杆和右伸缩杆回压,通过透气小孔反向缓慢通气,给左伸缩杆和右伸缩杆一个缓冲效果,有效减少震动,也避免降落冲击对左伸缩杆和右伸缩杆的损伤,提高整体降落安全性。
[0018]2、一种平衡降落的智能无人飞行器,调整电机的输出端与左转杆连接,右转杆固定在右支板上,左转杆和右转杆一端均设置有相互啮合的齿轮,左转杆和右转杆上均套接有安装环,安装环的下方分别与左支撑管和右支撑管连接,在降落前由距离传感器检测与地面之间的间距,调整电机在转动的同时带动左转杆转动,左转杆通过齿轮带动右转杆转动,从而调整左伸缩杆和右伸缩杆的倾斜角度,增加底端支撑面积,保证降落的平衡性,提高降落后整体的稳定性,根据距离自动调整,增加整个无人机的智能性。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图1的A处放大图;
[0021]图3为本技术的缓冲支撑件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技术的缓冲支撑件结构剖面图;
[0023]图5为本技术的支撑调整件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4]图6为本技术的无人机机壳结构底视图;
[0025]图7为本技术的支撑调整件结构剖面图。
[0026]图中:1、无人机机壳;11、起落扇叶;12、距离传感器;2、起降组件;21、左支板;22、右支板;23、支撑调整件;231、调整电机;232、左转杆;233、右转杆;234、安装环;235、注气槽;236、气泵;24、缓冲支撑件;241、左支撑管;242、右支撑管;243、左伸缩杆;2431、底板;244、右伸缩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
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8]为了解决现有的无人机无法根据需要调整支架长短,且在下落时,无法减少冲击导致的损伤,影响支架寿命的问题,请参阅图1

图4,本实施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0029]一种平衡降落的智能无人飞行器,包括无人机机壳1,无人机机壳1的上方安装有起落扇叶11,无人机机壳1的下方设置起降组件2,起降组件2包括左支板21、右支板22、支撑调整件23和缓冲支撑件24,左支板21和右支板22分别固定在无人机机壳1的下端,左支板21和右支板22内端安装有支撑调整件23,支撑调整件23上套接有缓冲支撑件24,缓冲支撑件24包括左支撑管241、右支撑管242、左伸缩杆243和右伸缩杆244,左支撑管241和右支撑管242上端安装在支撑调整件23上,左支撑管241和右支撑管242内部分别套接有左伸缩杆243和右伸缩杆244,左伸缩杆243和右伸缩杆244均设置有两根,两根左伸缩杆243底端横向连接有底板2431,两根右伸缩杆244的底端连接有底板2431,安装环234内开设有注气槽235,注气槽235与气泵236的输出管连接气泵236固定在右支板22上,左伸缩杆243和右伸缩杆244的上端均套接有活塞套,左伸缩杆243和右伸缩杆244通过活塞套与左支撑管241和右支撑管242内壁活动连接,左支撑管241和右支撑管24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平衡降落的智能无人飞行器,包括无人机机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无人机机壳(1)的上方安装有起落扇叶(11),所述无人机机壳(1)的下方设置起降组件(2);所述起降组件(2)包括左支板(21)、右支板(22)、支撑调整件(23)和缓冲支撑件(24),左支板(21)和右支板(22)分别固定在无人机机壳(1)的下端,左支板(21)和右支板(22)内端安装有支撑调整件(23),支撑调整件(23)上套接有缓冲支撑件(24);所述缓冲支撑件(24)包括左支撑管(241)、右支撑管(242)、左伸缩杆(243)和右伸缩杆(244),左支撑管(241)和右支撑管(242)上端安装在支撑调整件(23)上,左支撑管(241)和右支撑管(242)内部分别套接有左伸缩杆(243)和右伸缩杆(24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平衡降落的智能无人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伸缩杆(243)和右伸缩杆(244)均设置有两根,两根左伸缩杆(243)底端横向连接有底板(2431),两根右伸缩杆(244)的底端连接有底板(243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平衡降落的智能无人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伸缩杆(243)和右伸缩杆(244)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绍林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靓马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